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2016-11-10吴娟
吴娟
摘要: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明确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从四个方面初步探索了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 产业升级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2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10-01
近几年,国家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且强调“要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升级背景下,市场对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一)一线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以往,高职院校更多地注重一线技能操作者的人才培养,然而,产业升级背景下,更多需要的是对生产流水线上的各个环节全面了解和把握的一线创新型技能人才。这样的人才虽然工作在生产一线,但他们在观念、技术和服务具有创新性,这是现在的高职教育体制培养出的人才所不具备的素质。
(二)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产业升级背景下,“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与沿线各国的国际贸易更为频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需要紧跟沿线国家对于国际人才的需求。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不仅仅是外语加专业的简单组合,更需要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如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方面,新兴产业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这也暴露出新兴产业高素质人才的紧缺。高职院校需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力度。
二、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探索
(一)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方案
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以创新教育为重。树立师生的创新教育意识,课程的授课实施可以多元化,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可以交叉融合。在高职中实施创新教育,把创新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使人才处于高新技术和社会经济的最佳切入点。
(2)教育与国际化接轨。产业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可以通过引进国际化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文凭证书与国际证书接轨,培养符合国际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二)通过产教融合调整专业结构体系
产业升级意味着技术结构的变化,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有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对各类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整合。高职院校可以依据社会各类产业经济发展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进行合理的设置和调整,主动与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灵活设置新型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以产教融合的方式推动专业结构体系的调整。
(三)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于此。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师资的要求不再仅限于专业技术和企业实践能力,对老师的通识教育能力要求也较高。以双语教学为例,老师们比以前更需要担任课程的双语教学。学校可以投入专项经费派遣相关教师赴国外长期或短期的研修,还可以向国内院校的优秀教师学习教学经验。
(四)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指第三方,例如就业单位,被服务企业等,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个人品德等。评价和反馈机制的有效性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可以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在校期间课程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实现。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永久的课题,而人才培养目标却又是随时代不断变化的。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从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结构体系、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以及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守林,林桂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视阈下高职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5:73-76.
[2]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依据与程序[J].职教论坛,2015,09:31-35.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