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的疯狂消费
2016-11-10费米
费米
王宝强离婚事件引来持续关注,就连平日里与追星八竿子打不着的专家学者,这次也主动掺和进来:道德学家看到世风日下,社会学家在探讨两性关系,传播学教授借机分析公关技巧,律师更是以此为案例深度讲解《婚姻法》。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盛大的消费狂欢,消费者人数与层次,远超以往光棍节、情人节等传统消费节日。笑到最后的,自然是各类媒体和自媒体,也许还有几个影视制作人。
明星是用来卖的
明星是用来消费的。
20多年前我在《戏剧电影报》做影视部主任,有一次采访了巩俐,总编想拿这篇专访做头版头条,于是要发行部主任问一下各大区的发行代理商:巩俐能卖吗?
东北、华东和华南等几个大区的反馈是:巩俐还能卖。
还能卖,意思是巩俐虽然过了巅峰期,但依然有观众和读者,在没有新起的明星文章可做的情况下,拿巩俐做头版头条还是个不错的选项。须知,第二任谋女郎章子怡的崭露头角,还得要等上两三年。
巩俐能卖。这话让我听了很不舒服。事实上我做娱记多少有些是误入歧途,当年我考新闻学研究生的初衷,就是想以后能进那些大的新闻单位,做严肃的新闻,比如社会类的、经济类的新闻。后来研究生没考上,进了《戏剧电影报》这样一张以影视娱乐为主的报纸,做严肃新闻的希望也落空了。尽管如此,我也尽量做到洁身自好,远离那些明星八卦和绯闻,多写写影评,以及影视行业发展一类的综合文章。但事实总是很严酷,不管你怎么做,报纸首先是要卖的,生存好坏得视发行量而定。虽然那些严肃的影评和分析文章在圈子里获得一些好评,但我们的读者大部分是那些追星一族,他们的阅读兴趣就是明星把妹(那阵子还叫拍拖),生了个几斤重的儿子,如何出墙怎么劈腿。好多场合,我看到那些粉丝的如痴如醉状,感到真是不可思议。尽管不理解,为了发行量,我也得去写明星。而且,想要写出本报独家的东西,就得跟着剧组,跟在明星的屁股后面跑。那些只在明星与媒体的见面会或者剧组的新闻发布会上抓取的一鳞半爪,只能是些大路货,既没深度,也了无新意。跟着剧组跑是件累人的活,影视部几个记者里就我一个是男的,因此跟剧组这种累活脏活于我便是责无旁贷了。记得那年为了做刘晓庆的专访,追着电视剧《武则天》剧组去了涿州影视城。结果那天到早了,上午就到了涿州,而看门的大爷告诉我,剧组要傍晚时分才能到,结果害得我在草垛上躺了大半天。
可想而知,那些年里经我之手也“卖”出去了好几个明星,有了一点小名气。有的导演或者制片人主动找我,商量怎么从他们将要拍和正要拍的作品里找卖点。比如冯小刚要拍一部根据王朔原著改编的电影《我是你爸爸》,冯导又是导演又饰演剧中的爸爸,找夏雨扮演那个儿子。冯小刚一开始卖了个关子,也是他在电影开拍前找的一个卖点,就是找儿子。他拿出自己幼时的一张照片发在我们报上,说这是剧中爸爸少年时候的模样,就照此形象找人来饰演儿子一角。可见,少年冯小刚也是可以拿来卖的,而且还是本人策划着主动要卖的。
卖点是卖方找出来的
卖点是卖方自己找出来进入信息市场的。至于某明星吸毒被拘留等不是卖点,而是明星的负面新闻,相信哪个明星都不愿意自己拿这种东西出来炒卖的。
所以,就像前面说的冯小刚卖他的童年一样,王宝强离婚案,又称“宝马”案,卖点不少。
卖点一:重提王宝强的逆袭。
在强调颜值的当今演艺圈,王宝强本来是卖点不多的,从其演艺生涯来看,他属于是逆袭的一种符号,从群众演员这个低到不能再低的起点开始,能走到今天也算是很不容易了。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他一直是个配角,他出演的影视剧也很少拿他来做卖点的。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王宝强的演艺生涯会一直这样平平淡淡下去,大红大紫会与他无缘。须知大多数演员也是这样过来的,赵薇的第一部电视剧演了个烧火丫头,整日里蓬头垢面,毫无一些星相。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就是他自己从影生活的真实写照,里面的那句台词“虽然你们是演路人甲乙丙丁,但一样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成了经典,但真正逆袭成巨星的依旧寥寥。
无论任何市场,都是不问出身,只看产品。放眼当今影视市场,无论你颜值再高,若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一两次下来,也就无人问津了,更别提什么逆袭的身世了。市场就是这么残酷,每年进不了院线,上不了电视台的烂片烂剧那么多,做明星梦的少男少女排了一溜长队,就算是表演科班出身的、捞不着戏拍改行做其他的也大有人在,如王宝强这样的演员拍着拍着就慢慢被边缘化,渐渐淡出这个市场。这是大多数演员的宿命,怕也没用。女星们嫁个富翁相夫教子,空闲时打打小麻将度过后半生;一般点的女艺人找个小老板投资弄个美容院,最后也是赔光了算。男艺人没得可靠,要么进个文工团捧铁饭碗,要么起个照开个小饭馆,衣食基本无忧。
说来也巧,机会送上门来了。“宝马”案的出现,王宝强的卖点就自然而然地来了,他又可以重提自己的逆袭了。
王宝强,底层崛起的典范
市场要素:丝心理
近年来有个词很热:层级固化。
随着社会两极分化加大,社会底层的怨气越来越重。由于反腐揭露出来的官商勾结黑幕,以及房地产投机培育了一批食利族,靠辛劳打工获利无望,社会大众上升管道被堵死,社会学者分析说这就是层级固化。这种怨气是需要发泄的,否则郁积久了是会出事情的。
这样的社会氛围里,王宝强无疑是个异数。他既是逆袭的榜样,他的婚姻遭背叛,同时说明了层级固化的无处不在。顺着这样的思路,人们把他的前妻马蓉放到了他的对立面。
马蓉(1986年8月8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人,西北大学影视传播学院2004级播音主持系学生,中国内地著名影星王宝强的前妻,与王宝强已育有一子一女。这样的一个中等姿色女子,在电影学院、中戏和传媒大学里一抓一大把。但舆论还是将她当作白富美,想起来也是,以前我到电影学院采访,每到周末,学校门前停了一溜宾利和保时捷,弄个桑塔纳简直不好意思在路边停着。这都是些老板或者富二代,泡妞泡到这里也算是最高档次的了。这个档次的妹子,放以前还在演群众乙的时候,王宝强是想都不敢想的,最多也就是梦里想想罢了。但现在王宝强逆袭了,有钱了,所以就敢想了,而且也敢做了。娶了马蓉的王宝强又是买宾利,又是买粉钻,意思是咱也到这个层级了。
这虽然让不少人眼红诟病,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觉得这是王宝强该得的,就像灰姑娘终于得到了王子,王宝强得个白富美也能理解。毕竟这个社会总要让人有些念想,总要树些榜样让人追一追。
不知是不幸还是有幸,很多人中学里读过鲁迅,看似学会了阶级分析,熟悉鲁迅评论《红楼梦》的一句话:“贾府里的焦大,也不会爱林妹妹的。”王宝强爱马蓉,不等于马蓉也爱王宝强。人们认为这两人不在一个社会层级,能尿到一个壶里才是怪事了。果然,马蓉以最终的背叛,印证了人们的观念。
实际上,阶级分析这套理论是很复杂的,真要用于社会实践那就更难以把握了。但人们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爱用两极对立的判断来下结论。所以,一个婚姻问题被上升到了阶级问题。这样,王宝强离婚案的第二个卖点也就浮现出来了:社会对立。当然,第一卖点如果不出现,这个第二卖点也无以立足。
自媒体强势出场
放在传统媒体还生机勃勃的时代,“宝马”案根本掀不起什么大浪来,那些大报大刊爱惜羽毛,不会拿一件普通的艺人离婚案来说事。最多也就那些小报弄点花絮,抓一点读者眼球而已。
现在不同了,传统媒体人人自危,自媒体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跟以往那些煲鸡汤的才关注这类事件大不一样,如今的王宝强离婚案吸引了大量专家学者,有如打了鸡血一般,他们用各自的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而且关注的热度持续升温。同时也引得粉丝和非粉丝们纷纷围观。
自媒体最早起始于博客,那时候博主们还唯传统媒体的马首是瞻,若是被哪家报刊看上成了专栏作家,那就是很大的造化了。那时候自媒体的盈利模式还远远没有成熟,写什么和不写什么,大家心中还是无数的。
博客、微博一直到微信,路子渐渐熟了,人也闯出点名堂了,也就不怎么尿传统媒体了。写什么和不写什么,他们自己说了算,当然也得多听听粉丝的意见。或者,粉丝们爱听什么,他们就写什么。博主成了名人,粉丝觉得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你看,粉丝居然可以给博主一些建议了。
自媒体的市场也在不断细分,有专写经济类的,比如房地产、股市、车市等等的;也有专门写文化类的,比如书评和影评的;也有养生养老和孩子教育的,林林总总,蔚为大观。这些自媒体的存在,为这个越来越碎片化的社会提供了舆论导向。越来越不爱动脑子的围观者也是跟博主们相得益彰。
王宝强的演技还算不错
现在,王宝强来了,其中有逆袭,有层级固化,有爱情与背叛,有婚姻法的漏洞,那么多的卖点,自媒体岂能错过?
于是,一场消费狂欢,借王宝强之手,演变成全民娱乐的盛宴。
(编辑·宋国强)
feimi200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