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艺术团飞出欢乐的歌

2016-11-10刘会生

北京纪事 2016年11期
关键词:金顶残联艺术团

刘会生

2015年年末,大唐集团的华北电力礼堂热闹非凡。金顶街街道庆祝残疾人海燕艺术团成立6周年汇报演出在这里隆重举行。由残疾人士、残疾人工作者以及热心公益的文艺骨干组成的演员,分别表演了手语舞蹈《同在蓝色星球上》、手语表演《感恩的心》、女声二重唱《相逢是首歌》、大合唱《阳光路上》等四种不同风格的节目,可谓精彩纷呈,博得了领导、残疾人和社区居民的阵阵掌声。

一个街道级的残疾人艺术团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并红红火火发展了6年?让我们走近他们,回眸艺术团的发展历程。

搭建平台送春暖

“艺术团没成立时,温馨家园主要接待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我的精神生活主要是在家里听评书、看电视,非常单调。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的我,那时的梦想就是有一个残疾人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残疾人海燕艺术团团员、家住模式口中里居民区的盲人林公森娓娓道来。

林公森的一席话反映了当时金顶街街道残疾人文化生活匮乏的现状。当时的肢体、视力和听力有残障的人士,几乎没有属于他们的文化场所。

“应在温馨家园的基础上,成立一个残疾人的文化团体,搭建让5类残疾人都能展示才艺的平台,让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样活跃精彩。”时任金顶街街道残联理事长的杜思立,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他的这个想法得到区残联和街道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更为残疾人津津乐道,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有近50名残疾人报名。经过筛选,30名残疾人成为首批团员。为了办好艺术团,区残联送来了雅马哈电子琴;街道领导在资金、场地和服装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起名为“金顶街街道残疾人海燕艺术团”,让团员们像海燕一样不惧狂风暴雨,勇敢面对人生挑战,既使折翅也要高高飞翔。

艺术团的歌舞表演

2010年1月18日,金顶街街道残疾人海燕艺术团隆重举行了成立仪式暨才艺展示系列活动。当时的区街领导亲临现场,为艺术团鼓劲;北京日报、北京娱乐信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来到现场采访报道,为艺术团成立助威。让团员们引以为豪的是他们有一个热心尽心为他们服务,将他们引入艺术殿堂的老师褚凤阁。

因重大工伤事故致残的褚老师与残疾人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为残疾人量身打造难度适宜的曲目,并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纠正发音和动作。在练习合唱时,对视力残疾人靠打手响提示,对发声气息不够的肢体残疾人用嘴打嘟噜的土办法练气息,对智残人用形象化的例子帮助记忆。演出人员不够时,他就残健融合,请来街道翠微合唱团的演员助演。在他的帮扶下,这支队伍在短时间内排练出了合唱、独唱、小品和三句半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受到上下一致好评。

更令团员们感动的是,两任街道残联理事长不仅审查节目是否具有正能量,引导艺术团走正路,还主动承担策划、剧务,为他们分忧解难。

“6年来,我们走过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离不开区街残联和街道领导的关怀,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春风滋润着我们,激励我们不离不弃,将艺术团从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受到残疾人和社区居民欢迎的艺术团体。我代表艺术团的演员感谢他们。”金顶街街道海燕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高洁的一席话,道出了海燕残疾人艺术团茁壮成长的历程。

展示才艺乐陶陶

“当白鸽放飞黎明的安详,灵魂的花朵在这一刻开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在蓝色星球上飞翔。”手语舞蹈《同在蓝色星球上》的这段歌词,真实反映了残疾人演员在艺术团快乐的生活。

30位不同类别的残疾人组合在一起,要排练出残健共享的精彩节目,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团长高洁第一件发愁的事就是找到适合于残疾人演出的节目。

一次在石景山图书馆举办的文化活动上,市残联一位嘉宾用手势作的手语动作——飞翔,特别柔美,感染了全场,在场的人一起同做这个手势,把活动推向高潮。在这一手势的启发下,高洁有了灵感,产生了创作残疾人舞蹈的强烈欲望。她想,如果能用轮椅让肢残人士圆跳舞的梦想,通过手语让聋哑人能欣赏,这个舞蹈就能促进残疾人的大融合。想到这,她通过网络找到了谢霆锋、容祖儿演唱的歌曲《同在蓝色星球上》手语版,跟着图标学手语,并教会了参与的17位残疾人。接着,又琢磨着编排舞蹈动作,用舞蹈动作丰富手语,针对肢残人的特点,她用轮椅带动残疾人双腿动起来,并用7台轮椅的队形变换展示残缺之美,表现歌声赋予的大爱。舞蹈成型后,又与大家在排练中打磨,将结尾部分一字排开的“飞”字造型改为海燕展翅飞翔的动作,增加了层次感和美感。这个节目一炮打响,获市残联第六届残疾人社区艺术汇演舞蹈类三等奖。

艺术团展现“中国梦”精神

“在只有两台轮椅走台时,我们必须互相配合,转小圈才行。”为了让这个舞蹈适应在社区小范围演出,高洁又与残疾人海燕艺术团的5名团员切磋,将由12人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蹈改编成5人表演的简化版。经过多次改编打磨,《同在蓝色星球上》简化版排练成功,一到社区演出就受到残疾人和社区居民的好评。这个舞蹈不仅成为残疾人海燕艺术团的品牌节目,还在石景山区残联举办的重大活动上多次演出,成为石景山区残疾人文艺舞台上的精品。

排练合唱《故乡是北京》时,需要8个人唱6个声部,在唱一个半音时,先降音再升音,音准不好找,老是唱不出规定的效果。演员郭桂兰想出跟着伴奏找音准的方法,她专门做了伴奏光盘,发到每人手里,让大家回家后对照光盘反复找,反复唱。高洁和林公森在排练男女声二重唱《人间真爱》时,女声音色高、亮,男声低、沉。为了将二者的音合在一起,褚老师就让他俩在排练时,早来一个小时练发音,练和声。经过个把月的磨合,这首歌受到残疾人和健全人的欢迎,获得北京市和谐社区杯优秀奖。

肢残人张海燕在社区看到艺术团的残疾人在排练功夫扇,感到很有新意,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艺术团。没想到艺术团和谐、包容、向上的氛围使她流连忘返。在排练《同在蓝色星球上》舞蹈时,安排她推轮椅,几次下来,领舞的演员看她有点费劲,就让她坐在轮椅上表演;她因病两次没参加排练,认识她的演员都发来微信慰问,有的还到家中看望,使她深受感动。

林公森在排练舞蹈《卓玛》时,雄鹰展翅的动作缺少阳刚之气,李菊花等大姐就手把手地教他,为他作示范。当发现他因眼睛的障碍,只能看到手部动作,看不到腿的动作时,就在另一名演员的配合下,将示范动作录在林公森的手机上,让他回家边看边学着做。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终于过了这道坎。

回报社会促和谐

2012年12月3日,金顶街残疾人海燕艺术团在位于北太平庄的国安大剧院,与中国海啸音李雨儿、来自五大洲的歌手组合“五洲星海合唱团”同台献艺。在他们的伴唱下,海燕残疾人艺术团的肢残人演员表演了手语舞蹈《同在蓝色星球上》。她们坐在轮椅上展示的优美舞姿和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那是从旭日上采下的红,没有人不爱你的色彩,一张天下最美的脸,没有人不留恋你的容颜……”2013年7月的一天,海军北京军犬训练基地多功能厅内歌声嘹亮,近百名海军官兵正襟危坐,正在欣赏金顶街残疾人海燕艺术团慰问演出。手语歌伴舞《爱的奉献》、相声《四字连音》、男声独唱《最美的歌声送给妈妈》等节目,赢得海军官兵的热烈掌声。

艺术团全家福

在庆祝成立3周年的喜庆日子里,金顶街残疾人海燕艺术团在街道残联的组织下,为社区居民献上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为他们送去了欢乐和温暖。同时,他们不忘住在平房、不能出家门观看演出的重度残疾人。在演出中,他们还设了两个比较特殊的分会场,演员们不顾自身的残疾,冒着严寒,分别入户,为70岁高龄和患有脑血管后遗症的两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演出,表演了相声、演唱了歌曲,并为他们送去了电暖气、暖手宝等御寒物品。家住模式口村自建房的70岁老人王连祥高兴地说:“海燕艺术团的入户演出不但愉悦了身心,更用行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6年来,他们走军营、进社区演出了50多场文艺节目,既展示了残疾人自强自立的风采,又为人们带来了欢乐。”

令残疾人演员没想到的是,他们的付出让家人、同事对他们刮目相看,使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尊重。肢残人顾某永远不会忘记童年的一段往事。一天,母亲的同事来了,母亲在谈话过程中,一直蹲在她身边,扶着她残疾的腿,也是让她能站稳一些。同事走了,她才如释重负地站起身来。小小的她突然明白,妈妈是不愿意让同事知道她有一个残疾的孩子。现在,她在参加残联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时,母亲不仅自己来,还邀请她的同事和她一起来,让他们看看残疾女儿演出时的风采。更让她高兴的是,身为健全人的爱人,从出于照顾、帮助的目的为她在演出时服务,到被她的演出打动和震撼,对她有了一份敬慕。她说:我们己不满足于在残疾人的圈子里自娱自乐,我们的目标是残健共融。我们要告诉世人:我们不仅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我们也能用残缺的人生谱写出完美的、灿烂的生命乐章!

6年来,小品《我用胡琴与你说话》获“北京市第六届社区残疾人艺术汇演戏剧小品类三等奖”;轮椅手语舞《国家》获“石景山区古城之春艺术节舞蹈类优秀奖”;《习大大寄语》获“迎国庆颂祖国石景山区残疾人歌唱大赛一等奖”……8个沉甸甸的大奖见证了他们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更为石景山区的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增光添彩。

艺术团军民联欢

“6年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残疾人海燕艺术团用他们的努力和汗水,用他们优雅的舞姿和甜美的歌声,诠释了残疾人对坎坷人生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实现了我们组建残疾人艺术团的初衷。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艺术团建设,使之更具有凝聚力、感召力,使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更璀璨,生活更幸福。”听着金顶街街道残联理事长张小玲的一席话,我感受到了金顶街残疾人海燕艺术团美好的未来。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金顶残联艺术团
“暖心岛”职工健康系列心理团辅活动走进金顶街
金顶街街道总工会开展职工沟通会
“金钟之星”艺术团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
中国音协金钟之星艺术团慰问演出走进十八洞
峨嵋金顶
大学生朗诵表演艺术团组织建设和管理研究
金顶钟
“心连心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