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鱼海棠的路边野餐

2016-11-10黄勇

北京纪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鱼海棠动画电影

黄勇

近年来,很多电影人都试图用自己的成绩给中国电影带来影响或震撼,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努力显然是失败的。今年以来公映的众多国产影片,除了前赴后继地挥霍金钱,翻新种种“烂片”的花样外,并没有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上月,一位老同学意味深长地给我转来一个《国产电影用八个月,交出了一份令人恶心的答卷》的帖子,里面一句话印象深刻——“我的同事说,已经无片可看了。”

在这样令人沮丧的大环境下,唯有两部片子得以幸免地引起了圈内和普通观众的关注,它们就是动画片《大鱼海棠》和文艺片《路边野餐》。这两部电影在褒贬上出现的两极分化,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少见的。

但这两部片子被关注的理由却又截然相反:一个是期待之中的产品,引人关注属于意料之中;另一个则是横空出世的作品,惊起了一片错愕的关注。它们在呈现方式上也大相径庭:一个是在形式上满足了观影者视觉上的愉悦和感动;另一个则是从电影语言和艺术风格上展露出天才的力量和前景。

形式唯美,内容干瘪的《大鱼海棠》

《大鱼海棠》之前有过一个简版的短片,在从短片成为一部电影的过程中商业化地做足了预告。它在让人们等待了12年并经历了几次跳票后才终于亮相。时间的蔓延,酝酿出了超乎寻常的期待,所以公映时引起关注并不意外。但观众给予的褒贬如此的尖锐对立,却是出乎意料。

《大鱼海棠》一出现,溢美之词呼啸而至。这里挑一段有代表性的评论:

总体上,灵光四溢,缥缈迷离;催人泪下,不负众望。绝对国漫巅峰!

音乐大美,大气,空灵,一旦响起,犹如魔笛,将你不自觉地带入幻境。

画面大美,中国风,东方美学,古意盎然,堪称视觉盛宴。

意境大美,真实与虚幻,生死与轮回,爱与苦,成全与牺牲,人间的荣华和海底的清玄,在电影里,共同构建出一个佛教、老庄与童话并生的世界。

文化大美,故事的文化背景,来自《山海经》《神异经》《逍遥游》等古籍。建筑是客家围屋,大红灯笼,挂了一圈又一圈。椿的服装,灵婆的麻将,无一不是中国元素。

故事大美,至真至纯,至明至净。

细心的读者大概已经发现,慷慨的盛赞大多是献给形式和创意的,但对故事的称赞只有可怜的8个字。这恰好反映出这部动画片的特点——形式盖过了内容。这部电影被吐槽最多的也是故事的荒诞和价值观的混乱。《大鱼海棠》弱爆的故事与其画面、音乐上的唯美和清新脱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大鱼海棠》电影海报

既然是电影——即使以画面为主的动画片——就无法脱离开故事或思想表达。仅凭画面、音乐、剪接、后期特效等其他因素是构建不出完美无缺的产品的。在商业化、电影工业化的今天,故事和思想这一核心要素仍然无法被电影形式的高超或集成所完全取代。

那么,动画片《大鱼海棠》到底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地点是一个与人间平行的新世界;空间是在海底;在纪年上,那里的七天等于人间一年。生活在这个时空新世界里的生灵是被称作“其他人”的一个遵循秩序的族群(鱼人?或是初始阶段的人类祖先?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是从海洋生物中进化而来的)。

这个族群成员为神工作,个个都是神使,挥挥手就处处都是神迹。三百年后,他们寿终,化作星辰,即为永生。

故事开始时,少女椿与少年湫青梅竹马,生活在神之围屋一起长大。椿掌管海棠花开,湫掌管秋风。

16岁成人礼的那天,椿化为海豚,到人间游玩,不幸被捕。人间少年鲲救了她,并为此牺牲。他卷入漩涡,坠入海洋,也来到新世界的天空。

椿万般痛苦,发誓要救活他。她在暗夜里跑出来乘船经过云海,去往知升楼,见一个法力无边、掌管灵魂的灵婆。椿与之做了一桩交易,交出自己的灵魂,得到鲲的灵魂——一条小鱼(觉得有美人鱼故事的影子吗?)并秘密伺养。

椿的行径逆天意而为,有违族群规矩,引发了一系列灾难。

小鱼只数日便已不容于江河,鲲必须返回人间才能回魂重生。经过一波三折,在湫与椿的奶奶帮助下鲲通过海天之门,达成所愿。

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不知您是听懂了还是听懵了?讲述者在短短的故事里注入了超负荷的文化、经典、哲学、神话、爱情、友情、勇气和毅力等诸多的元素,把它们一股脑儿地端了出来。这种做法难免给人一种语无伦次的感觉,令人摸不着头脑地懵圈。

《大鱼海棠》画面很唯美

所幸《大鱼海棠》在画面和音乐上的精致唯美,为故事的贫弱作了很好的补偿。首映当天,不少走出影院的观众评价称,“中国终于有可与日本动漫电影相比肩的作品了。”他们沉醉于“秋去春来、海棠花开”般空灵的音乐,沉醉于古意盎然、清幽纯净的东方气息当中。他们感觉到了极具感染力的中华气派的场景一一亮相:漫天飞舞的海棠花、暮色降临时的红灯笼、海上漂泊的乌篷船,一个个中国文化的象征接连霸屏,使得古风古韵美出新天际。而细微之处同样精雕细琢:航游的鲲、石制的貔貅、飞跃云海的,还有大红花轿、灵婆的麻将、油纸伞、双鱼锁,无一不是中华文化强符号的展现。女主角椿抽屉中陶笛、骨笛、香囊等物品,身后取自宋代古画《海棠蛱蝶图》的屏风,无一不是华夏工艺的瑰宝。观众们赞叹:“画面美哭了,每帧都可作壁纸!”

《大鱼海棠》确实拥有其他国产动画片难以企及的美感,这些画面可以说实现了中国动画长期以来的梦想——用国际化的技术和线条,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感。虽然仍然能看到很多宫崎骏和日本动漫的影响,但乍一看上去,《大鱼海棠》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大鱼海棠》画面、音乐唯美,创作、制作精良,将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引入到了一个动画片当中。于是,有人断言,这部迟到的《大鱼海棠》是提振国产动画影片的信心之作。更有传统文化爱好者认为,这部影片的意义不止于超越,价值更在于将软文化注入动画影片,为培育具有中国气质的动画电影提出一种新的可能。

很多人评价《大鱼海棠》“融合了上海美术制片厂、今敏、宫崎骏和传统中式水墨风”。有人对影片宫崎骏式的风格称赞有加,也有人则将其视为导演“黔驴技穷”式的模仿。

导演之一梁旋没有否认,《大鱼海棠》的风格多多少少受到日本动漫的影响。但旋即他又补充说,“关键还是看它的精髓,它的故事与原型设定。并且在美术风格上,我们是完全区别于那些日本动画的。我们的美术色彩更浓重,更注重光影,会让你感觉是进入到一个真实的情境里面,而不是在欣赏一幅画。”

也有人质疑,这样一部充满中国风味的动画,为何却有大量海外人员参与?据说《大鱼海棠》此次找了大量韩国外包,而且众筹完成之后,是在日本找吉田洁完成的音乐。虽说这部片子有光线的资本加持,但是有了这么多的外包后,它还称得上是百分百的中国制作吗?

《大鱼海棠》是资金充足的结果。有了钱就可以外包“请外援”,就花得起时间精雕细琢。这让我联想起了中国体育。由于资本的加入,中国足球和篮球联赛中都高薪引进了大牌球员和教练。这些外援毫无疑问地提高了中国足球和篮球的观赏性,也为中国这两大球的市场留住了消费者。但这种烧钱式的运作,是否提高了中国运动队的水平?那就见仁见智了。

我们暂且把技术外包当作是钱多后的一种尝试或是探索吧。毕竟,这种尝试的结果,呈现给了我们视觉上的营养,至少在观影时的直接感官一定会大大地好于其他那些粗制滥造的片子。

显然,中国的电影市场不缺热钱,技术硬件突破也不是难题,在人才储备上更不是问题。中国动画的技术和后期团队早就开始为好莱坞的电影服务了,这至少说明就某些单项技艺而论,我们已经有了不输给好莱坞的技术人才。譬如,中国本土的中间调色师马平,即使在好莱坞也是受到同行尊重的。

《大鱼海棠》据说制作精良

那么中国动画电影到底差在哪儿?

借中国电影产业风头正劲的势头,国产动画电影正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虽连续三年同比增长率超过15%,但较之日本和美国等动漫影片大国尚有较大差距。为何迪士尼、梦工厂用两三年的时间就生产出一部精品动画片,而对于我们,出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电影,需要12年?梁旋认为,对于高品质的动画电影来说,中国目前还处于一个拓荒时代。动画人才还存在断层,好的创作者、优质的技术从业者,都存在缺口。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编导教研室主任薛燕平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中国动画过去十年的现状——不缺作品,缺产品;不缺动画艺术家,缺动画企业家;不缺动画技术,缺动画工业标准……填补这些缺口需要时间。

还有业内声音提出,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在细分管理方面尚有空间。

动画电影制作工序繁多、流程复杂、投资巨大,一部好莱坞动画电影至少需要三位数以上人数的团队去完成,而在国内至今很难找到成熟和完善的制作系统。整个市场的成熟度,包括制作的流程细分尚不完善,所以,出现《大鱼海棠》式的作品还少之又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永亮说:“大部分观众,对中国的动画影片期盼太久了。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对中国情结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呼唤。这也是动画影片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大公司支持下制作完成的《大鱼海棠》,用华丽的画面和105分钟的空洞剧情,再次证明了当下中国电影面临的基本问题:我们有技术、有钱、有市场;我们不缺观众、不缺IP、不缺情怀,却缺乏有技巧的编剧和一部合格的剧本。

好在有业内人士向我悄悄举荐了网片《愤怒的萝卜》,它已经构筑好了一个很不错的故事,在可期待的将来,《愤怒的萝卜》或许会弥补《大鱼海棠》的不足,帮助国产动画片提升一个高度。

《愤怒的萝卜》首先是把国产片《嫁给大山的女人》的荒唐故事做了翻案,借用《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的概念(包括故事的和影像风格)做了一个中国故事。且故事有立场,价值观鲜明,不像现在的国产片主流,要么价值观腐朽,要么价值观混乱。《愤怒的萝卜》故事核心的部分还是比较有创意的。

以这样的一个故事引路,再有好的形式风格作保障,那么,弥补《大鱼海棠》的不足,创作出从故事内容到表现形式都令人满意的优秀国产动画片大有希望。

才华毕现的《路边野餐》

相比《大鱼海棠》的大投资制作,《路边野餐》的制作费用显得楚楚可怜,导演毕赣从2011年开始写这部剧本,因为资金不足拖到2014年才开拍。电影开机时,他手里只有两万块钱,之后东拼西凑,拍摄期间总共花费了20多万。最后成片的总制作费为100万左右,大部分钱还是被用来购买音乐版权。

用的演员也多是自家亲戚,男主角陈升的扮演者陈永忠是导演毕赣的小姑父,小男孩卫卫则是毕赣的弟弟,妈妈、妈妈的朋友、外公也全在电影里露了脸。被问到拍摄期间的困难,毕赣直接回答:“我没有遇到过,因为我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资金,没有专业技术,所以就不用谈困难了,无时无刻不是陷入在困难和绝境中。”

为了调度好这群非职业演员,毕赣自嘲每天都在“传销”——给每个人不一样的假剧本:弟弟饰演的角色是一个正在等待的孩子,他给弟弟的剧本是“你要演一个在等超人来救你的小孩”。外公饰演的“花和尚”是主角,是以前混黑道时的老大;外公演技很糟还不听指挥,毕赣就直接告诉外公,“你是以前给主角开拖拉机的师傅”。电影里有一只白狗的镜头,毕赣就把猪油涂在设定好的路线上,狗舔着猪油的轨迹完成演出……

猜你喜欢

大鱼海棠动画电影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大嘴狗》
找春天①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海棠酒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