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运动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6-11-10梁桃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素质理念

梁桃

户外运动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梁桃

户外运动作为我国高校新兴的一项时尚体育运动项目,在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上符合当代体育素质教学改革的宗旨要求,将户外运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中的弊端,户外运动的娱乐性、休闲性和社会性特点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本文将户外运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探索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提出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户外运动理念;高校;教学模式;改革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76

随着社会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是具有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竞争人才,因此教育改革要集中在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的焦点问题上。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特殊性,新时期发展阶段下的体育理念较传统教学有较大的差异,大学生在新兴时尚的运动项目中可体验体育情感、体育精神等,户外运动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体育项目符合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求,因此在户外运动理念下实施具有实效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将户外运动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在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需要引入诸多元素,无论是延伸性、完善性、交叉性等教学理念都需要对其优势或价值进行分析,因此有必要对户外运动融入到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户外运动符合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户外运动是将素质教育与体能教育协调融合的运动项目,它在开展体能活动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学生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潜力等。利于学生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较强的的锻炼效果,这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其次,户外运动打破了固定的教师授课模式,不再局限于模仿和反复练习,而是将体育教学延伸到大自然中,采用目标引导型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简单讲解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成为体育活动的自我组织和管理者,集中团队之间的力量和智慧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可见,户外运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最后,户外训练将体育课堂拓展到室外、校外,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方法,因此户外运动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为体育教学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

2.户外运动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2.1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2.1.1传授式教学法

这种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注重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把体育教师统一的教学要求、规范的示范动作视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标准,每位学生都必须严格按照体育教师所规定的动作技术规格和标准来学习,很少从学生体育健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考虑教学方法。这种以运动技能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使许多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一种依赖性。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想象性、创造性,而且还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自我体验、自我激情。

2.1.2系统式教学法

这种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技术动作学习的系统性,把竞技运动训练方法原原本本地照搬到学校体育的教学方式上来,出现了教练怎么训练运动员,教师就怎么训练或教学生的局面,如在排球运动的垫球技术教学中,教练员训练运动员注重插、翻、夹、提、送的技术动作要领,体育教师教授学生也一样。系统式教学法不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现在和今后健康人生的重要影响。此外,尽管过去体育课堂教学追求系统式教学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难以实施系统的教学,因为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极其有限,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2户外运动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方法

户外运动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重视新型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要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将户外运动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可知,传统的体育教学较为枯燥,教学内容竞技性太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些原因大大削减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球类运动、健美操运动和武术运动教学时,教师往往采用集体授课方式,针对某一点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根本无法集中精力于其中,因此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计效果。但是户外运动与其他体育项目教学、训练活动有很大的差异性,户外运动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设定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将教学目标、要求渗透其中,学生则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完成目标,由此可见,户外运动训练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视野,是对体育教学方法、内容的有效补充。

3.户外运动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分析

3.1户外运动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要求

户外运动在教学环境、教学特点和教学资源等方面与传统体育项目有较大的的差异性,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户外运动融入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含:首先,户外运动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正确指导、鼓励和总结学生的表现。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素质教学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户外运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其次,户外运动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教师在教学活动筛选上要注重安全性、实效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最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在适当的教学环节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同伴间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间的融合,促进综合素质的全方面发展。

3.2户外运动融入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

表1户外拓展训练的基本内容

将户外运动与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并不是单纯的机械引入或者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需要不断完善二者之间的教学元素,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特点丰富户外运动的教学理念,利用优化的教学资源,构建协调全面的教学机制。在二者结合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体能、拓展,更不能忽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否则将违于户外运动的教学意义。户外运动的体育教学内容要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在理论课程中传授学生课程的意义、收获什么,加深学生对户外运动内涵的认识,另外户外运动实践课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无论是在团队合作和个人竞技型的运动中,都能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户外运动的基本内容见表1所示。

3.3户外运动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和考评机制

评价体系是构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部分,具有良好的反馈、监督和指导作用。户外运动的培养重点是学生综合素质和体质水平,针对综合素质的考评机制和评价标准还没有形成明确完善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户外运动的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两点:一是认识和掌握学生间的差异性;二是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给予客观评价,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方面,纠正和改善学生的消极表现,从而加强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参与性。

4.结语

我国普通高校在实施户外运动的体育教学模式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其教学模式改革也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而户外运动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学,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来完成教学活动,这正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寻找到全新的教学思路。

[1]余振东.户外拓展运动在江西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财经,2011(3).

[2]付强.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及整合对策[J].创新导报,2012(10).

[3]张辉,刘香兰.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相关因素分析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5).

[4]于海涛,常会丽.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14(3).

[5]陈少靑,杨国庆.“3+1”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1):76-78.

梁桃,新疆医科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素质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冬季户外运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户外运动自然资源分布及其区域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