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实践转向的比较

2016-11-10王璐璐

人间 2016年29期
关键词:存在论海德格尔本质

王璐璐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实践转向的比较

王璐璐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在实践理念中都具有思想维度的转向,通过比较,由本体论到认识论,认识论到存在论等各种实践转向,产生相似性与差异性来进行分析。通过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实践观对“世界”的认识来看待实践的转向问题,他们不仅提供了多角度的思维方式,而且让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世界”。

实践转向;唯物主义;存在

众所周知,实践在哲学领域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地提出了实践的概念、作用、意义;然而,海德格尔虽然没有明确地在书中提出实践观念,但是他的很多思想已经对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存在问题的探讨揭示了此在的重要性,彰显了实践哲学的维度。分析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实践转向,对我们更多维度了解实践哲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超越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进行批判,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原理。他首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传统唯物主义,其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从人的感性活动、实际活动、主观方面去把握;同时也批判了唯心主义,虽然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是没有考虑到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批判,全面贯彻以人的实践活动不仅去把握社会、理解世界,而且去创造世界。把握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生产活动方式需要靠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又离不开劳动力,劳动力的产生构建了社会关系,他主张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人、物质、社会和世界,符合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等基本观点,揭示了社会关系对实践的依赖性和实践对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人是有目的有意识性地进行创造,通过实践得到所需的物质需求。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指出了旧哲学家们脱离了实践问题,没有结合实际生活来理解世界,这样都会变成纸上谈兵。人们只有在实践中真正认识自己现实生活的世界,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去改变世界。这样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根本性变革,坚持以实践作为出发点,在实现实践转向中由认识论到世界观的变革。

二、从“存在”看海德格尔的实践转向

存在问题贯穿于海德格尔思想之始终,被追溯到了存在论乃至基础存在论中,它作为存在论而不是认识论或本体论的问题来讨论的,这就使海德格尔深入到了问题的本源之中,而所有这一切都与现象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引发出此在这个概念,尤其是对此在的“操心”、“烦”、“操劳”、“良心”等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哲学 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并不像马克思那样直接用劳动和生产力来表达实践观,而是用此在的日常现实生存活动从侧面表达实践的观念。“日常在世的存在我们也称之为在世界中与世界内的存在者打交道。”存在者在世界中打交道,这种打交道的过程正是实践的过程,打交道通过领会,现身,言谈这一系列的方式来描绘出世界,世界是此在生存的住所,此在自身的存在只能通过自己的生存活动去构建世界。“在世界之中”通过存在者的认识活动才能存在于世界的空间中,通过认识论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以认识作为载体使此在与世界产生关系。

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的意义由此在领会,而此在的有限性则使存在的意义也成为有限的展示。这样的存在,与其说是存在自身,不如说是此在的存在。由存在的意义转向存在的真,同时也意味着由此在的存在转向存在本身。从生存论出发,通过此在的向死而生获得本真的自我。从解蔽到隐蔽,从存在到无,海德格尔给出自己的见解“无乃是一种可能性,它使存在者作为这样一个存在者得以为人的此在敞开出来。无并不首先提供出与存在者相对的概念,而是始源地属于本质本身。在存在者之存在中,发生着无之不化。”存在通过此在的理解显现出来,不显现的现象“无”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存在,“无”致力于此在本质的本身,把显现自身隐蔽起来的一种存在。

三、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实践转向的异同

首先在马克思实践转向的过程中,人们掌握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规律不断地去加深,从而更好地认识指导我们的实践真正地做到实事求是,马克思实践观的实事求是与海德格尔实践观的现象学方法“面对事实本身”的思想相一致。还原事情的本身面貌,让那自身中显现自身者被从其自身清晰地看到,把一切外物质悬置起来,看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存在与存在方式就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来,从存在者的角度把握存在者的存在并把存在者关联到共同的周围世界之中。由此可见,他们都是以实践为前提来认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不一样。马克思从历史生产过程来看世界,在生产中看出了世界的真实面目,马克思对世界的分析源自于实践活动,实践构造并改造了世界本身,同时,实践也创造了人本身,实践将自然改造为人类世界。然而,海德格尔没有将实践理解为生产,而是将实践作为此在向源初世界接近的工具,以世界与此在生存的基础存在论来分析个体此在的生存,人就因而实践生存的体验本身思考着关于人类与世界的问题。海德格尔虽然摆脱了传统的哲学思考方式,但根本意义上仍然没有脱离形而上学,他的思想转变是这实践这一此在生存的基本行为方式理解上的转变。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是通过“向内转”的生存之思来实现的,应用现象学的哲学解释学方法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而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则是通过“面向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来实现的,他运用历史辩证法来分析理解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实践的观点,才能正确地认识人及其人类社会的历史与人的生活的丰富性、创造性。

其次,海德格尔从生存的角度理解世界时,此在的现身、领会和言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方式,不会脱离于世界之外,只能生存于世界之中,不断地与存在者打交道,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来看世界,这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极为相似,对用具与用具整体描述时,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一样细致地分析了人活动中的运用质料、制造、消费等方面。例如房间、门、窗,他们首先作为整体显现,在这个整体之中,为了可以进出房间安装门,为了在房间里呼吸新鲜空气安装窗,可见物质本身具有指引作用形成相互性,这种用具的关系最后指向人的世界,揭示着人们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质料本质、制造过程、消费作用等环节。然而海德格尔没有对人的实践交往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没有重视社会存在的问题,在他的存在论中,只能从此在中揭示生存的历史性,对人类共同体的历史所构成的社会从存在论上表达观点,使得实践将此在带入天、地、神、人的四方领域中,打开了生存的自然本性。但是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在劳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扬弃着的历史过程,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近代哲学的实践转向,强调社会的重要性,不管社会如何变化,都可以用实践的观念得到合理的解释,人是实践活动的基础,实践能够构造人类社会与人本身的共同发展。

四、总结

海德格尔首先通过现象学看到事物的本质,这种本体论转向为他后来的存在思想奠定了基础;其次从传统的形而上学到存在之思的转向,从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强调了世界的实在性;再次从存在之思到认识世界的转向,此在与人共同在世界上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具体认识存在者的世界;最后,在海德格尔后期的思想中,从存在状态向“无”状态的转向,回归到原初的世界本质中。海德格尔致力于关于人的实践哲学存在论和本体论,在实践与存在关联中探讨实践哲学问题,是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弘扬,从存在问题的角度来理解实践哲学,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和借鉴意义。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文化的传统过程中,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传统的哲学思维进行梳理、反思、扬弃,提出了唯物辩证的哲学思维理念,首先从客观认识到人自身的思维方式的实践转向,引发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思考,引导人们按照本性将自然界改变成为人的对象性存在;其次将实践作为人的活动方式关联到社会关系,对整个社会关系进行解读并研究其本质规律,实现了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最后从理解社会到改造社会的转向,通过指导人类把握并改造世界的哲学思维方式引导人们社会生活的理性反思对象,在哲学的自我追问中实现了自身思想的历史超越。

不论是海德格尔的存在,还是马克思的认识与创造,他们都离不开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即实践活动的本身。他们从不同的思想维度分析实践,使得实践进一步深化,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在实践转向的过程中,完成了哲学自身的本质超越和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3]海德格尔.路标[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蒋邦芹.从海德格尔的在世存在看马克思的感性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

[5]邹诗鹏.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J].现代哲学,2002.

[6]唐寒彬.关于马克思的“人”和海德格尔“此在”的比较[J].华章,2009.

B516

A

1671-864X(2016)10-0129-02

王璐璐(1992-),女,汉族,湖北荆门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硕士,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存在论海德格尔本质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念——以黄玉顺的三个方面批判为中心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论海德格尔对实在性问题的存在论分析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设计的本质
信用证下汇票存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