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区教育资源均衡现状的调研报告——以城镇、乡村对比为调研对象
2016-11-10杨一
杨一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甘孜州 626001)
甘孜藏区教育资源均衡现状的调研报告——以城镇、乡村对比为调研对象
杨一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甘孜州 62600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推动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使藏区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把甘孜城乡教育资源对比作为调研目的,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从而不断推进甘孜藏区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甘孜藏区;教育资源;城乡对比
一、引言
自建州以来,甘孜藏区在国家和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甘孜州的地理特征,自然条件,宗教和历史文化沉积的原因,使该地区的发展较为落后,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更为突出。甘孜教育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根据该地区的教育资源——主要从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以及政策制度等来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由于甘孜藏区地广且偏远,我小组从其18线中选取了4个经济发展层次分明、有典型性代表的县(即理塘 、巴塘、泸定、康定),主要从学校的教师数量、文化程度、图书数量、仪器设备和校舍建筑等方面入手进行考察。
二、甘孜教育面临的挑战
甘孜州教育受历史、自然环境、宗教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长期处于半封闭的落后状态,现代教育起步晚、动员学生入学难、服务半径大、办学成本高、办学环境复杂是甘孜州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落后的社会形态和现代教育的薄弱。
藏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社会形态落后,长期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统治使藏区一直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即使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旧有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仍然被坚守着,藏区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封闭、内敛的特点仍然以其巨大的惯性力制约着藏区现代教育,影响着现代教育在藏区的推进和发展。
(二)笃信宗教、相信来世的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在藏族文化史上具有特殊地位,藏传佛教寺院不仅垄断了藏区文化教育,还支配了整个藏区的政治经济。寺院教育的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存在很大的差距,现代教育理念与藏区传统教育之间缺乏联系,使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缺乏基础,起步艰难。虽然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发展藏区教育,但是一些宗教习俗仍然影响青少年儿童入学接受现代教育,有的家长宁愿将孩子送入寺庙里念经,也不愿意将孩子送入学校读书接受教育。宗教意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桎梏着藏区人民的思想,制约着藏区现代教育的发展。
(三)缺乏现代科技文化教育思想。
由于与外界接触不多,藏区依靠农业和畜牧业维持藏区的社会生产,除了一些手工制作业以及简单的农耕技术外,没有现代职业技能的需要,逐渐养成了保守封闭、自给自足的传统意识,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随着现代科技文化迅速在藏区传播,原有的传统技能根本无法满足藏区青年对新科技文化的需求,尤其不能满足新就业的需求。当前国家对藏区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力度,使藏区教育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藏区教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影响藏区群众改变观念、提高素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藏区基础教育的薄弱,导致学校的教育功能不能很好地实现;其二,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十分薄弱,使部分学生或青年人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其三,藏区的经济发展对教育的支持能力弱,制约了对教育的投入。
三、甘孜州教育资源简述
近年来,国家和党在甘孜教育上投入巨大,但甘孜州城乡教育资源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水平从城镇到乡镇呈金字塔状分布,参差不齐。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推进,教育资源硬件配置取得了很大进步,多媒体应用,图书,宿舍,食堂,实验室,各种课内课外教学用具,体育活动设施,兴趣活动设施都相对完善。据了解,这几年甘孜州有打造 “3+3”或“6+3”精品小学的“色达经验”;在提升办学水平方面,还有远程教育“小学植入式、初中录播式、高中直播式”办学经验等等,这些办学经验已经组合成了推动甘孜教育创新并跨越发展的“工具箱”,特别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9+3”免费教育计划等一系列藏区教育项目的实施,改善了一大批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了一大批规模优质寄宿制学校,城乡之间差距逐步缩小,教育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更多的学生在办学条件较好、师资配置较好的学校学习生活。全州“两基”攻坚目标全面实现,提出了“构建六大办学体系,突出四个办学特色,创新四种办学模式”的重大举措,成功探索总结出符合甘孜州的各种办学经验。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全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特别是“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较好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读书难、读书贵”的问题。截止2015年3月,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共968所,全州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共有512所,寄宿制学生108695人,其中:小学70797人,特殊教育88人,初中26730人,职业中学2228人,高中8852人;占全州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73.9%。这些都是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所带来的极大改变。基本实现全州扫盲任务,青少年文盲率下降到3%。全面完成两基工作,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了100%。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将近18个亿,到2015年底全州学校面积达将近200万平方米,大部分学校图书规模逐步扩大,全州基本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学校开设了网络课程班级,远程教学,电子多媒体教室,开设计算机课程,同时为了孩子们能够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还开设了课外活动(书法,手工,唱歌,跳舞等)。甘孜州的教育事业逐渐步入现代化的轨道,虽然城乡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步减小。办学条件的改善保证了该州的信息更新是与时代发展同步的。
(三)教师队伍建设得以加强。
自“十一五”以后,甘孜州每年都会定期面向社会考试招聘中小学教师,教师配置也更加科学:一个老师负责一种科目,一些紧张学科的教师实行双向选择,这使教学更加科学。截至2015年全州专任教师12243人,其中:小学教师7118人、普通中学3170 人、职业中学131人、特殊教育20人、中等专业学校289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415人。近几年来国家出台“大学生西部计划”政策,大力招募年轻志愿者进藏交流学习,大力推进藏区教育发展。同时甘孜州政府还开展了省,州,县,校四级师资培训,有力的推动了全州教师的教学能力,抛出橄榄枝和优厚的待遇,吸引外面的老师入藏教书育人,学校规模与数量增加,教师队伍也逐步扩大。改变了以往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师资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此次调研,我小组一行深入到甘孜州理塘中学,康定中学,泸定中学、以及巴塘中学等学校进行实地调研,采用现场观摩、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形式搜集有效数据,并在问卷调查中,剔除无效问卷,人工录入数据和网上提交问卷数据达上百份,同时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其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如下。
康定作为甘孜州首府,教育任务处于特殊地位,相比之下,硬件、软件设施都比较齐全,教师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能有所保障,而作为甘孜州首府,拥有完备的教育资源,开设有“七中直播”网络课程,还针对学生水平开设了网络班,“云班”等高水平班级,在多媒体教学上也有相应的要求,教学质量、教育资源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自然能吸引全州优秀的学生聚集于此,因此学生总体水平较高,教育发展也处于甘孜州首位。如表1所示:
表1.康定部分中小学教育资源
泸定教育,作为甘孜州教育模板之一,无论在经济、政治或教育的发展上,都对甘孜州的发展都起到借鉴作用。如今,泸定教育基本实现教学现代化,学校图书馆规模大、图书齐全,开设了网络课程班级,远程教学,电子多媒体教室,开设计算机课程,同时为了孩子们能够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还开设了课外活动(书法,手工,唱歌,跳舞等),教育资源逐步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康定同为甘孜州教育的重心。如表2所示:
表2.泸定部分中小学教育资源
理塘县,地理位置偏远,高海拔,空气稀薄,条件艰苦。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植藏区偏远乡镇学校教育,虽然在硬件设施上投入了大力度,但软实力资源配置方面较薄弱。比如,如表格3所述,教师方面师生数量不成比例,尚未达到全国标准水平,教师大多来源于本地,且文化水平多为大专,本科生次之,研究生最少。越是偏远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越差,学校缺乏规模效应,班额大小不均,导致资源分散。硬件设施相比城镇学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3.理塘部分中小学教育资源
住宿设施计算机课时/学课外活动(如手工课、艺术课等图书资料体育用品教学楼食堂设施寄宿人数寝室数量1节/周50台有体育跳舞手工书法等约2万球类多一点五栋三层四个教室约857约70个寝室一栋1/周120台劳动课模式约4万齐全三栋五层八个教室全寄宿封闭男女各两栋两栋1/周(30台)一类模式约2万齐全两栋全寄宿封闭每个寝8或10人一栋两层无(备注:只一至三年级)约2千少;陈旧一栋,两层全部两栋一寝室8人一栋三层
巴塘,地处平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巴塘的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在教育资源上,无法与城镇学校同日而语,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学校硬件设施、教育格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信息也在逐步向现代化靠近。
通过整个资料数据的收集考察,我们小组对甘孜藏区中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概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一些乡村民办、代课教师转正后成为教学的主力,不少教师不会讲普通话、不会操作电脑、不会制作课件,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管理学生简单粗暴,教学基本功不扎实,讲课时夹杂着浓浓的家乡话。另外,城镇学校生源不断,人满为患,存在超级大班现象,而农村学校却生源不足,门庭冷落,很多农村学校全校学生数还抵不上城镇学校的一个班。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党对藏区教育的大力扶植,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州教育的大踏步前进,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广大农牧民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教育观念发生根本改变,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纵然传统意识根深蒂固,牧民们也渐渐观察到教育差距所带来的后果,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不仅送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更愿意把孩子送到教育机构接受课外培训,藏民们在思想观念上呈现出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四、结束语
根据我小组的调研结果分析,可以看到,目前藏区的教育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依然存在差距。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藏区现在接受教育的人口数量是以前无法比拟的。笔者认为,鉴于历史的教训和甘孜州藏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甘孜藏区最迫切需要发展的产业不是经济产业而是教育产业。只有教育发展了,人的素质提高了,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才有可靠的人才基础,才可能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整个甘孜藏区中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能够越来越好,趋向现代化,趋向于均衡化,趋向于一、二线城市化。
[1]甘孜日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甘孜州日报出版社,2013,11
[2]甘孜简介.中国甘孜[M],2016.06,2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项目编号: 201511661004
G750
A
1671-864X(2016)10-0106-02
杨一(1993.12-), 女,羌族,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大四在读学生,本科,四川民族学院,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