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的行为传导及其路径选择

2016-11-10王建华葛佳烨浦徐进

宏观质量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

王建华+葛佳烨+浦徐进

摘 要: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偏差加剧了食品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其不愿意优质优价的购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食品生产主体的不规范行为,进而恶化了农村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厘清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传导的影响因素,是规范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的基石。文章以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为例,基于江苏省无锡、扬州、南通、张家港等4个典型城区的200名农村居民的实地调研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居民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且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一致。基于以上认识,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传导

一、引言

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飞速提升,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造成了城乡居民不同的食品安全消费观。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消费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安全食品的认知程度较高,普遍有为安全食品支付溢价的意愿,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选择也较为理性,食品消费水平在数量上、质量上、结构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王可山等,2007;王建英等,2010)。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为代表的农村地区的商品化消费程度日益攀升,逐渐打破了以往农村地区食品自给自足的供应局面,其食品消费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出购买解决。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地区居民受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食品安全消费意识较为薄弱,尤其对安全食品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还处于初步认知状态,其对食品安全消费的重视程度及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选择都会受到影响(马井喜等,2013)。

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偏差是导致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相对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食品安全消费方面,部分农村居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安全认证食品知之甚少,并受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更偏向于购买低价劣质的不安全食品。这助长了食品生产主体的不规范行为,导致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陷入恶性循环。基于农村食品消费日益商品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质量水平并不乐观。解决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政府和食品生产者的责任,消费者作为“从农田到餐桌”食品链条的终端,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厘清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剖析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传导机制,对引导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规范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提高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为政府在改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环境等方面制定政策与制度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文献回顾与述评

(一)文献回顾

国内外学者围绕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内容相对丰富,为本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借鉴。Tarkiainen和Sundqvist(2005)在研究芬兰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行为时发现,消费者自身的健康意识会显著影响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态度,进而决定其购买意愿。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一个主要动机就是防止不安全食品为自身健康带来风险,这一点在Fastame和Penna(2013)、Rousseau和Vranken(2013)的研究中也有所论证。Wang和Liu(2014)探索消费者有机食品消费行为的推导路径,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知通过影响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态度,进一步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此外,他人态度也会促使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态度发生转变,消费者对购买有机食品持积极的态度则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意向,进而改变其消费行为选择。Mcgee et al.(2008)以密西西比河下游三角洲农村地区居民为例,指出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对健康食品消费行为的态度和支持是改变农村居民消费行为选择的强大激励因素。另外,Paul和 Rana(2012)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重要原因是注重有机食品的口感与营养,并表示愿意为有机食品支付高于无机食品的溢价。Yin et al.(2010)认为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果的评价可能成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重要变量。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购买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监管的效果与力度。

国内基于食品安全消费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周洁红(2005)通过探索不同地区消费者安全蔬菜购买行为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安全蔬菜消费意识较差。戴迎春等(2006)在有机蔬菜消费行为的研究中指出,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认证食品的认知度较弱,导致农村居民不安全的食品消费行为的屡屡发生,表明农村居民的态度是决定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靳明、赵昶(2008)构建了浙江省城乡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实证模型,分析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等变量对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农村地区居民的食品安全购买意向偏低。唐学玉等(2010)探究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以安全鸡蛋为例,沿着动机—态度—行为的逻辑框架,认为态度对消费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并验证了消费行为意愿对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王建英等(2010)以苏南、苏北农村居民认证食品消费为例,研究指出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行为选择与其对当地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评价息息相关,并容易受他人经验和自身健康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卢强、李辉(2015)的有机农产品购买意愿的研究结果显示,主观规范对消费者最终的购买意愿有积极的影响,他人(如家人、朋友、同事)态度和购买行为对消费者的影响程度更高。而张明杨、章棋(2015)在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研究中指出,农户户主自我认定的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家庭食品消费模式的决策,且不同收入的农村家庭对食品的品质、健康和档次的要求差异明显。刘增金等(2016)的研究也表明,消费者出于对家人的健康考虑,更偏向于购买安全的、更有保障的食品。其中,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等质量认证食品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是其做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在叶海燕(2014)的研究中也有所论证。

(二)文献述评

近年来,国内外围绕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展开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仍存在进一步的完善空间。主要表现在:其一,目前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空白,大多数文献的研究对象是城镇居民或泛指的消费者,聚焦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研究尚在少数。其二,缺乏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传导的实证研究,现有的研究多局限于现状描述和较为简单的实证分析,没有深层次挖掘影响因素。其三,目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理论支撑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基于上述文献回顾,本文旨在对以上不足进行进一步的弥补与探讨。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民众食品安全消费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农村地区居民食品安全消费意识的相对薄弱导致了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行为的偏差。因而,深入了解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传导机制,掌握不同因素影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规律十分必要。而行为理论由于对人类行为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能很好地解释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一般决策过程,被广泛运用到行为科学领域的研究中。研究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的行为意向、行为传导等问题,始终离不开行为理论。

Ajzen(1991)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简称TPB)认为,人们的行为由行为意图决定,而行为意图又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所决定。其中,行为态度是某种行为在个体观念中所呈现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态度包括对食品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的关注程度、对质量安全标志的了解程度和留意程度、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和对食品安全消费的态度。主观规范是外在重要群体给予个体的感知所产生的社会压力,是指家人、朋友、其他消费者对农村居民自身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传导的影响程度。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感知到的可控制程度。农村居民认为安全食品的口感、自身健康状况对不安全食品产生风险的抵御程度、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都体现了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的知觉行为控制。农村居民的行为态度越是积极、受主观规范的影响越大、感知到的消费行为的可控制程度越高,则行为意图越强,最终采取消费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计划行为理论(TPB)解释了农村居民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对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导向作用,为本文研究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的行为传导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研究假说

行为态度(BA),是指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现状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包括认知、情感两部分(McGuire,1985)。认知是指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状况的了解程度,情感包括农村居民在进行食品安全消费时的信任程度、关注程度等。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一定程度上受到行为态度的直接影响(杨楠,2015)。彭晖等(2012)、刘增金等(2016)的研究指出对食品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的关注程度,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质量认证标识的了解和留意程度,以及出于为家人健康安全考虑的目的,认为购买不安全食品会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等因素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选择。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行为态度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主观规范(SN),是指农村居民采取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时受到家人、朋友、亲戚等他人期望和评价影响而感知到的社会压力。Tarkiainen和Sundqvist(2005)、劳可夫等(2013)指出,受生活中参照群体行为的影响,主观规范对消费者安全食品的购买意愿及消费行为有显著影响。Hoffman和Schlicht(2013)、韩占兵(2013)认为他人购买经验对农村居民进行食品购买、挑选、甄别时起着重要作用,相对于自身固有的对安全食品的看法,农村居民可能更为看重家人、朋友、亲戚等的期望和评价。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主观规范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意向产生正向影响。

知觉行为控制(PBC),是指农村居民在采取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时感知到的可控制程度。张露等(2013)研究指出知觉行为控制通过行为意向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实际行为。知觉行为控制变量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与政府监管绩效密切相关。消费者对政府监管食品安全工作效果的评价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变量(冯忠泽等,2008;尹世久等,2013)。农村居民对政府信任程度越高、对政府监管工作越是认可,则越能促进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此外,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关系的认识已深入人心,农村居民及其家人对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会影响安全食品的消费行为选择,家庭成员中对不安全食品抵御能力差的农村居民会更偏向于购买安全的食品(陈志颖,2016;任建超等,2013)。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交互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关。Ajzen(2002)、Man(1998)认为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态度彼此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态度(BA)与主观规范(SN)存在交互作用;

H5: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主观规范(SN)与知觉行为控制(PBC)存在交互作用;

H6: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态度(BA)与知觉行为控制(PBC)存在交互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与假说,建立如下假说模型:

四、研究设计与基本特征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变量设置

为探究江苏省地区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选择的现状,本文采用分层设计、随机抽样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5年5月在苏南、苏北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选取了无锡、扬州、南通、张家港四个典型城区的200名农村居民进行一对一的调查。整个调查过程共随机发放问卷210份(无锡市60份,扬州市、南通市、张家港市各50份),实际回收问卷202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为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

为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验证图1的假说模型。本文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经验并总结自身经验,围绕模型的各项假说设计问卷题目,围绕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选择共设置15个观测变量,由4个潜变量构成,分别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见表1)。

(二)问卷设计与特征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性别方面,男性比例高于女性,高出10个百分点;就年龄段而言,95.50%的受访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下,其中18-25岁年龄段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51.50%;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受访者的受教育水平整体较高,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受访者比例为64.00%,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的比例分别为7.50%、18.50%和10.00%;婚姻状况方面,未婚的受访者略多于已婚受访者,占比分别为53.5%和46.5%(见表2)。

五、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运用SPSS 19.0对样本数据中提取的相关变量进行因子分析,若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则能有效进行。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变量做相关分析。其中,KMO检验的取值范围在0~l之间,KMO值越接近于1,表明样本数据越适合于做因子分析。KMO越小,则越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753,同时Bartlett球形检验P值为0.000,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研究采用斜交旋转法,输出的因子旋转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最终得到12个变量。

(二)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运用SPSS19.0对旋转输出的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潜变量因子进行信度检验,表4为其输出结果。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的克伦巴赫系数(Cronbachs α)分别为0.779、0.780、0.718,三个因子均通过信度检验。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意向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746,可见变量间的内部一致性良好。运用SPSS19.0对各因子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每个因子的公因子数只有一个,且方差贡献率均大于50%,表明三个潜变量之间的结构效度良好,证实了假说模型中的各维度结构合理,相应的指标变量得以确认。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所得到的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潜变量及其各自的观测变量,运用AMOS19.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图2所示的路径图以及路径系数。

(四)参数检验与拟合评价

模型整体拟合结果如表5所示,各个评价指标均达到了理想状态,表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四个潜变量之间以及各自的观测变量之间的整体拟合度较好。

(五)结构模型路径分析

如表6所示,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潜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800、0.372和0.412。

行为态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为0.800,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假设H1成立。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消费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农村居民的行为态度发生转变。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最大,表明农村居民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选择最容易受行为态度的支配。

主观规范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72,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假设H2成立。家人、朋友、其他消费者的态度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

知觉行为控制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1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假说H3成立。农村居民认为安全食品的口感更佳、自身健康状况对不安全食品产生的风险的抵御能力越弱、对政府监管食品安全工作的评价越高,则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选择越规范。

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3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假设H4成立。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86,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假设H6成立。而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假设H5不成立,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的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两者之间互不影响。

(六)测量模型因子载荷分析

因子载荷系数反映了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影响程度,显示结果如表6所示:

注重食品生产日期或保质期(DATE)、了解QS(质量安全)标志(SIGN)、购买农产品时会留意QS(质量安全)标志(ATTE)、认为购买不安全农产品会给自身健康带来危害(HARM)、在意食品安全消费的态度(ATTI)等观测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665、0.704、0.702、0.356、0.789,较大程度上作用于行为态度且使得行为态度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最大,表明这5个观测变量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选择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中,ATTI、SIGN、ATTE、DATE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较大,依次为0.789、0.704、0.702、0.665,可见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消费的态度越是在意、对质量安全标志越是了解、在购买过程中越是留意质量安全标志、对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越是关注,则在进行消费时考虑越充分,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选择越谨慎。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居民更多关注食品安全信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品安全消费意识和水平,使得农村居民的态度发生转变,进而促使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转变。影响程度偏小的因子是HARM,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56,表明部分农村居民即使了解不安全农产品给自身健康带来危害,也不会选择购买安全农产品,可能的原因是与其个人消费偏好和经济承受能力有关。

家人态度对自身安全消费行为的影响(FAMI)、朋友态度对自身安全消费行为的影响(FRIE)、其他消费者态度对自身安全消费行为的影响(CONS)、政府宣传对自身安全消费行为的影响(GOVE)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757、0.856、0.618、0.484,对主观规范的影响较大但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较小。其中,FRIE、FAMI、CONS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较大,依次为0.856、0.757、0.618,可见他人经验对农村居民自身的消费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家人的态度、朋友态度、其他消费者态度对农村居民安全消费影响越大,则农村居民消费行为选择越偏向安全食品。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居民获得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较为狭窄,多数农村居民缺乏自身对安全农产品的判断能力,易受他人经验的影响。影响效果偏小的因子是GOVE,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84,表明农村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比较忽视政府的宣传作用。可能原因是政府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村居民接收到的政府关于食品安全消费的宣传信息较少。

与普通农产品相比,认为安全农产品的口感更好(TAST)、自身健康状况对不安全农产品可能产生的风险的抵御程度(HEAL)、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REGU)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70、0-308、0.300,表明各因子作用于知觉行为控制的程度较小,从而导致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效果偏小。安全农产品的口感、自身健康状况对不安全农产品的抵御程度、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是促使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选择发生转变的主要因素。可能的原因是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有关,相对于安全农产品的口感,农村居民可能更关注安全农产品的价格,过高的价格会让他们选择相对便宜的农产品。其次,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普遍不高以及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没有在农村地区很好地普及。

愿意为安全农产品支付比普通农产品更高的价格(WILL)、会主动学习以获得食品安全消费知识(KNOW)、会考虑把农产品安全作为选择农产品购买场所的主要理由(REAS)等观测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29、0.628、0.371。主动学习获得食品安全消费知识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效果最大。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消费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愿意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以便做出正确的消费行为选择。愿意为安全农产品支付溢价对行为意向的传导作用较小。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居民有安全食品的购买意愿,然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农村居民对安全食品产生质疑,从而存在消费意愿与实际消费行为不一致的现象。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文章基于江苏省无锡、扬州、南通、张家港4市200名农村居民的实地调研数据,结合计划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测量影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消费行为意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关系。其中,行为态度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最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效果排在其次,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主观规范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效果最小,在10%的水平上显著。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消费的态度、朋友的态度、安全食品的口感、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这四类因素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和预测作用。

深入挖掘分析影响因素,行为态度潜变量中,认为不安全食品给自身健康带来危害的影响效果最不显著,这与之前相关学者得出的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显著影响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结论相悖。主观规范潜变量中,政府宣传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路径选择的影响最小,反映出政府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信息宣传不到位的现象。知觉行为控制潜变量中,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影响效果最小,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地区地域宽广、人口基数庞大,政府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做到全面。行为意向潜变量中,愿意为安全食品支付比普通食品更高价格的影响效果最小,表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在日后的研究中仍需进一步探讨。同时,本文研究基于江苏省四市的调研数据,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足以代表全国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现状。

(二)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然而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使得城乡居民在食品安全消费方面形成了不同的消费观。不同的消费观影响了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消费的重视程度以及行为路径选择。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受经济条件与受教育程度的制约,其安全消费意识较为薄弱。因而,通过研究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有助于了解目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现状,为政府规范引导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提供意见参考。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首先,政府部门需加大农村地区不安全食品风险事件的曝光力度,引发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树立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消费意识。其次,政府以海报、宣传单、电视广播的形式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引起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提高农村居民食品安全认知度,引导其正确、理性的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再次,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监管政策,落实政府监管工作,在食品流入市场之前做好把控工作,加大对不安全生产者的惩处力度,从源头上减少不安全食品事件的发生。最后,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食品购买场所的规范程度,严格把控农村地区购买场所的食品进入渠道,向食品购买场所提供补贴,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同时压低安全食品的价格,提高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志颖,2006:《无公害农产品购买意愿及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农业技术经济》第1期。[Chen Zhiying,2006,“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al Product Purchase Intention and Purchase Behavior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Beijing”,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1.]

[2] 戴迎春等,2006:《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选择意愿——以南京市有机蔬菜消费行为为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Dai Yingchun et al.,2006,“Consumers Choice on Food Safety: A Case Study of Organic Vegetable Purchasing Behavior in Nanjing”,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1.]

[3] 冯忠泽、李庆江,2008:《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7省9市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1期。[Feng Zhongze and Li Qingjiang,2008,“Consumer Cogn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alysis: Based 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9 Cities from 7 Provinces”,Chinese Rural Economy,1.]

[4] 韩占兵,2013:《我国城镇消费者有机农产品消费行为分析》,《商业研究》第8期。[Han Zhanbing,2013,“An Analysis of the China Urban Consumer Behavior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mmercial Research,8.]

[5] 靳明、赵昶,2008:《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5期。[Jin Ming and Zhao Chang,2008,“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sumption Willingness and Consumer Behavior Analysis”,Chinese Rural Economy,5.]

[6] 劳可夫、吴佳,2013:《基于Ajzen计划行为理论的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财经科学》第2期。[Lao Kefu and Wu Jia,2013,“Research on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Consumer Green Consumption Behavior Referring to TPB”,Finance & Economics,2.]

[7] 刘增金等,2016:《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对消费者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以猪肉产品为例》,《技术经济》第5期。[Liu Zengjin et al., 2016,“Influence of Brands Traceability Trust on Consumers Food Consuption Behavior: Taking Pork Products As Example”,Technology Economics,5.]

[8] 卢强、李辉,2015:《消费者有机农产品购买意愿的模型构建及实证》,《中国流通经济》第9期。[Lu Qiang and Li Hui,2015,“The Model Construction of Consumers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Purchase Int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soned Action Theorys”,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9.]

[9] 马井喜等,2013:《农村居民对安全食品认知和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国酿造》第2期。[Ma Jingxi et al.,2013,“Empirical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bout Rural Residents to the Cognitive and Purchasing Behavior of Safe Food”,China Brewing,2.]

[10] 彭晖、王奕淇,2012:《消费者食品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统计检验》,《统计与决策》第6期。[Peng Hui and Wang Yiqi,2012,“Statistical Tests of Consumer Food Safety Behavior Influence Factor”,Statistics & Decision,6.]

[11] 任建超等,2013:《影响消费者安全认证食品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建模的实证研究》,《消费经济》第3期。[Ren Jianchao et al., 2013,“Factors Influencing Consumers Purchase Behavior of Certified Food: Empirical Studies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Consumer Economics,3.]

[12] 唐学玉等,2010:《安全农产品消费动机、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研究——基于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软科学》第11期。[Tang Xueyu et al., 2010,“Research on Consumer Motivation,Consumption Intention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Safe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Empirical Data from Consumers in Nanjing”,Soft Science,11.]

[13] 王建英等,2010:《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及食品购买行为现状——基于苏南苏北农村的调查分析》,《农村经济》第9期。[Wang Jianying et al., 2010,“Rural Residents Food Safety Consciousnes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od Purchase Behavior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ural Areas in South Jiangsu and North Jiangsu”,Rural Economy,9.]

[14] 王可山等,2007:《北京市消费者质量安全畜产食品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农业技术经济》第3期。[Wang Keshan et al., 2007,“Empirical Research of Livestock Food Safety Consumption Behavior in Beijing”,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3.]

[15] 杨楠,2015:《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第5期。[Yang Nan,2015,“Empirical 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Consumers Purchasing Behavior about Organic Foods”,Journal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5.]

[16] 叶海燕,2014:《中国城市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特征分析——以对武汉市城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调查为例》,《生态经济》第6期。[Ye Haiyan,2014,“Analysis on the Food Safety Consuming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s of Chinese Urban Consumers: an Example of Investigation on the Willingness to Pay of Urban Consumers for the Traceable Pork in Wuhan”,Ecological Economy,6.]

[17] 尹世久等,2013:《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决策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7期。[Yin Shijiu et al. 2013,“Consumers Purchase Decisions and Affecting Factors on Organic Food”,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7.]

[18] 张露等,2013:《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心理归因及干预策略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情境实验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Zhang Lu et al., 2013,“Psychological Attribution and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of Consumers Green Consumption Behavior: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he Data from Situational Experiment”,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5.]

[19] 张明杨、章棋,2015:《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转变研究——一个解决支出约束和嵌入人口统计学特征的QUAIDS模型的应用》,《消费经济》第6期。[Zhang Mingyang and Zhang Qi,2015,“Exploring the Structural Change in Food Demand from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An Application of QUAIDS Model Solving Spending Restriction and Embedding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Consumer Economics,6.]

[20] 周洁红,2005:《消费者对蔬菜安全认知和购买行为的地区差别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6期。[Zhou Jiehong,2005,“Area Diversity Analysis of Consumer Conception of Vegetable Quality Safety and Purchase Behavior”,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6.]

[21] Ajzen I.,1991,“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50:pp.179-211.

[22] Ajzen I.,2002,“Residual Effects of Past on Later Behavior: Habituation and Reasoned Action Perspective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6:pp.107-122.

[23] Fastame M.C. and Penna M.P.,2013,“Does Social Desirability Confound the Assessment of Self-reported Measures of Well-being and Met Cognitive Efficiency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Clinical Gerontologist: The Journal of Aging and Mental Health,1,:pp.95-112.

[24] Hoffman S. and J.Schlicht,2013,“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ncernment on the Consumption of Organic Foo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37:pp.625-633.

[25] Man KC.,1998,“Predicting Unethical Behavior. A Comparison of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7:pp.1825-1834.

[26] Mcgee B B.et al.,2008,“Perception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Healthful Food Consumption Behavior in the Lower Mississippi Delta: Focus Group Findings”,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 Behavior,40:pp.102-109.

[27] McGuire W.J.,1985,“The Nature of Attitudes and Attitude Change”,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3:pp.233-346.

[28] Paul J. and J.Rana,2012,“Consumer Behavior and Purchase Intention for Organic Food”,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29:pp.412-422.

[29] Rousseau S. and L.Vranken,2013,“Green market expansion by reducing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Evidence for labeled organic food products”,Food Policy,2:pp.31-43.

[30] Tarkiainen A. and S.Sundqvist,2005,“Subjective norms,attitudes and intentions of Finnish consumers in buying organic food”,British Food Journal,107:pp.808-822.

[31] Wang J. and P.Liu,2014,“The Research Comment on Organic Food Consumer Behavior”,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6:pp.8-15.

[32] Yin S. J. et al.,2010,“ConsumersPurchase Intention of Organic Food in China”,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8:pp.1361-1367.

Abstract:Rural residents deviation of food safety consumption behavior resulted in endless food safety risks,their unwillingness to purchase food with high quality and competitive price gave chance to irregularities of food producers to some extent,as well as worsening food safety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Clarifying factors influencing food safety consumption conduc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s the foundation to regulate food safety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The paper base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sumption behavior as a example with a survey data of 200 rural residents from 4 typical cities such as Wuxi,Yangzhou,Nantong,Zhangjiagang in Jiangsu Province,supported by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ak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s the a tool to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rural residents food safety consumption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havior attitude,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sumption conduc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varying degrees,and there were serious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onsumption intention and behavior. Therefore,this article propose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o improve consumer behavior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Rural Residents; Food Safety Consumption; Behavior Conduction

责任编辑 汪晓清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
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影响因素
浙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35年领跑全国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面向及其治理探究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
农村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市场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