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让师生都成为有思想的苇草
2016-11-10牛红梅
牛红梅
临近期末,太多的杂事缠在自己的脑子里,再加之一些让人乏味的课文缠在课本的尾巴上,真是有些让人生厌。幸好,闲翻课本,遇到了久违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就如同见到了仰慕已久却难得一见的友人,于是课前反复琢磨,反复品味;课上努力挖掘,努力调动;课后用心回味,用心总结……于是写成此文,以慰藉自己干枯的心灵。
一、课前的阅读体会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篇幅短小,总共不过400字,这是作者帕斯卡尔在瞬间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帕斯卡尔是一根脆弱的苇草,39岁就折断了,枯萎了,但帕斯卡尔说出了我们虽有感悟但永远也说不出的东西。其实在大学时就读过此文,随意自然中不乏高度与深度。阅读时就感觉到人与苇草,呵,不错的联系,同样的脆弱,然而作者抓住了其中最为本质的区别——思想,加以叙述,很不错的事例。生命是脆弱的,稍有不慎,就会使其受伤,甚至使其泯灭、消失,但人的思想却永远被留下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会思想,思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是区分人和动物的准则。生命本来是脆弱的,更应该去珍惜,一个有思想的事物永远是更高明的。没有理智的思维和睿智的判断能力是办不好事的,这就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因素。学习也正是在培养我们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将使我们本来脆弱的生命力得以更好地保护与延续,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有思想……
这次重拾此文,借助参考书目,理性把握文章,原来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置人于死地。第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总之,人的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帕斯卡尔用一串串精神的记录证明他是一根最有尊严的苇草。这个体弱多病的人,就像芦苇在风中打摆,但在思想中,他有着哲学家的坚定。他是一位思想的斗士,毫不妥协地说出世间的一切,向我们指明人是为思想而生存的事实。我庆幸自己还算是一个热爱思想的人,我不喜欢没有思想的文章和艺术,不喜欢没有内涵的任何东西,我向他们学习思索,在他们的书中检验自己的分量。既然人是一根脆弱的苇草,那么思想的纤维不是可以让这苇草更结实一些吗?
二、课上的教学启发
在上这节课前就给学生布置了学案,学生课下找“随笔”进行阅读,在头脑中明确随笔的特点。课上,多名学生朗读自己找的文章,学生集思广益,概括“随笔”的特点,并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出:短、感、新、深。学生已经把握了随笔的特点,也就水到渠成地接受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并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来进一步验证“随笔”的写作特点。除此之外,由浅入深设置四个问题:
1.人被比喻成苇草,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此题从最基础的比喻修辞入手,既巩固修辞知识,又让学生很轻松地把握了人和苇草的相似点——脆弱,最本质的不同点——人会思考,人有思想。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已经能够把握本文的核心内容。
2.文中的着重词——能思想的芦苇,加着重号的目的是什么?这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作者的用意就是强化人,或者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设置此问题也是在强化学生的“有思想”的意识。
3.文中一句话“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你是如何理解“尊严”一词的?此题由学生互补完成,有同学说:“尊严”就是相对于别人而言的被尊重、有威严。有同学搬出字典,念出字典里的权威解释“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紧接着,我追问一个问题:“通过读本文,你对‘尊严是否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马上一名同学依据课本思想,说出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字典解释得不好。一个人受尊重,不应单单指身份或地位,更应该有思想。”这时学生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我顺势说出“字典也应该与时俱进”的话语,提示同学们要放下书本,开动脑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词语的深意。
4.你将如何丰富、提升你的思想?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有的学生说:“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自我,改正自我。”有的学生说:“不要轻易放弃眼前的机会,用心、用力做事,这样每做完一件事都会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悟,因为你的身心都投入了。”有的学生说:“我们身处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地掌握新知识,吸收新思想……”最后好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真正在课堂上成为一个“思想者”!当然,我也向学生推荐了两本对提升学生思想有帮助的书:《周国平作品精选》和毕淑敏的《女思考者》。课堂上学生意犹未尽的讨论让我至今难忘……
三、课后的教学感言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教师要带着自己的思想去教书,这就是我此节课最深的体会。有思想的教师在课堂操作表象的背后都有属于自己设计的理念,有自己的理论支撑,教师对课程的发掘、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问题的设计乃至课堂语言的表述方式,背后都有思想底蕴的影子。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我们的思维才不会呆滞,思想才不会僵死,创造力才不会枯竭。有人说:“阅读是教师的基础,思想是教师的灵魂,实践是思想的源泉。”确实,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大量的阅读,从作者的思想中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并将其转化成我们自己思想的一部分,使自己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看世界,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叶圣陶先生说:“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就要读书死,这是培养不出人才的。”不妨偷换几个字,“死教书,教死书,最后就要教书死,这是教书者的悲哀”。只有带着自己的思想去教书,以审视的眼光来看书中所写,才能真正把书教活,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