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2016-11-10陈怀峰
陈怀峰
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旧称“同光新政”,这是清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仅影响到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而且也对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初始阶段。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方面的影响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政治上的落后性和局限性,决定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只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无法进入政治层面与思想层面。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物质技术,但拒绝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作保障。他们牢牢地将洋务运动限制在封建生产关系之内,因此,洋务运动从一开始就已走入了历史的死胡同。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继洋务派之后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严重缺陷:中国要走上独立富强的近代化道路,需将改革或革命从物质技术层面引入到政治思想文化层面。因此,在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提出了政治改革的要求。这场改革运动又由稍后的辛亥革命完成了推翻封建专制,结束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使命,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所以,洋务运动反映出中国要走上近代化快速发展之路就必须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进行生产关系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当然更要提高国民素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进取,勇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
二、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打破了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标志。
三、对中国近代社会军事方面的影响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四,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应该说,洋务派有心而为的措施,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住清朝统治。
四、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渐至批判地吸取。盲目自大的心态日见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客观地面对现实,承认西方科技的进步,不再反对把“西学”引入中国。
五、结语
后来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表明,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洋务派增强封建统治力量的主观愿望未能达成,但它在客观上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使民族资产阶级形成,无产阶级发展,使中国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这些完全出乎洋务派的意料之外,也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结果,但历史的发展并不以洋务派的意志为转移。这样的结局正如俗话所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花”,指增强封建统治力量;“柳”,指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参考文献:
1.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M].上海人民出版社.
2.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
3.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3、4、5册.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