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终归要走“生活化”道路

2016-11-10朱杏仙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31期
关键词:立意素材生活化

朱杏仙

摘 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化写作要求考生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在写作中运用独特的素材,表现深刻的立意,传达真挚的情感和抒写个性化的语言。

关键词:生活化写作;立意;素材;语言;情感

生活化教学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应于非生活化教学(彻底教学——学生是教学客体的纯粹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顺应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需要,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更是生活的主体。学习既是学习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既是自然而然,自由自觉的生活形式,又是受到一定目的要求引导下的内部学习。学习的“我”与生活的“我”是统一的。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的成败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遗憾的是,当前的写作教学走的是纯粹的非生活化道路。例如,许多语文老师努力探索写作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表的是诸多颇有见地的写作技法教学的见解,传授给学生的是一整套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技法(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过渡传承等)。

然而,写作是一个人的生活积累、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理解分析及语言运用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走掌握写作技法等非生活化道路,并不能根本解决写作问题。一味技法训练下的学生必然不能成为真正的写作能手,更不必期望他长大以后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写作教学归根结底要走生活化道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化”写作理应成为作文追求的方向。

一、写作源于生活中的碰撞,决定了写作教学要走“生活化”道路

现实生活的天地广阔,可供我们撷取的作文原料丰富。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要放出眼光,在生活的“源头活水”中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素材。

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和纷繁芜杂的社会生活面前,我们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抓准写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自己的人生体验为基点,用审美的心态来观照、感受,获得属于个人的认识和感悟,从而变平淡为深刻,化腐朽为神奇。如一篇题为《最初的梦想,还记得吗》的考生作文,有这样一段文字:

如今的周杰伦的确太让人艳羡了:“音乐才子”的美誉笼罩着他,粲然夺目的光环围绕着他,难以记数的“粉丝”追捧着他……然而,正如冰心老人所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在周杰伦光芒的背后隐藏的又是什么呢?是绝望中的辛酸,是辛酸中的坚持,是坚持中的奋起……

当考场作文中充斥着屈原、陶渊明、苏轼这些历史文化名人时,这位考生独具眼光,以当代中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明星为例,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怎么坚守梦想、实现梦想。没有同龄人追星的痴狂,没有对明星光环的歆羡,文章表达的是对才华的钦佩,对成功的理性解读,对甘于平庸者的鞭笞。这样新鲜、真实、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难道不比那些被写滥了的文化名人更具有感人的力量和亲切的味道吗?一个好的素材,体现的是考生对生活深入的观察和思辨能力。

二、作文立意要求深刻,决定了写作教学要走“生活化”道路

立意是著文的灵魂、核心。高考作文尤其要追求立意的深刻和独到,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积极的价值取向和美好的情感态度,或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或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或给人以精神的激励。

随着“90后”的成长和崛起,他们已不满足于单做一个传承者,而是和长辈一起交流研讨,将现代的光辉反哺给长辈。他们作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不仅将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更引领着对传统美德的回归。在他们的笔下,有对父辈传统生活方式、处世风格的质疑;也有对假行为艺术之名,展示裸体、博取眼球的慕容天天义正词严的指责;更有对地震中青年志愿者身上闪现着的责任、奉献精神的讴歌。正是对生活的多角度观察和深入挖掘,使这些文章立意拔高,实现了思维上的突破。

审察当今中学生的写作现状,许多作文在立意上处于“低幼化”状态,即思想幼稚,格调低俗,情感失真。其原因就如有人戏言的那样:一为“贫血”——亲情冷漠,激情偏执;二为“缺钙”——胸无大志,意志薄弱;三为“脑膜炎”——缺乏理性,跟着感觉走。其关键在于对现实生活的漠视。

要使作文立意有高度,就要对生活中的某些人、事、物进行独具慧眼的观察和感受,挖掘它的典型意义,“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大主题和大道理;或是辨证剖析,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来进行多方位的立体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凝练出隽永深刻的哲理,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三、作文要求真情实感,决定了写作教学要走“生活化”道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没有情感,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以成文;情感又是联结作者和读者的桥梁。近几年,要求作文回归真实和抒写真情的呼声甚高,泛滥一时的套话作文、模式化作文受到广泛的批评并受到重创。考生要想获取作文的高分,唯有将自己真实而高尚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者心灵的琴弦,才会产生“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效果。

2010年山东省一篇题为《让挫折与荣誉共舞》的作文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旅行,一路上艳阳高照未免会口干舌燥,一路绵绵细雨未免会心烦意乱,只有春风吹拂,雨雪浸润再伴有那头顶的暖日才会有生命的精彩。而我们的生命也需要荆棘与鲜花并存,也需要挫折与荣誉相伴……我们虽是一群普通人,但生命一如他人,都会下雨。下雨时不要怨天尤人,因为雨总会停的,因为雨与彩虹构成的生命才会完美。

没有人不爱生命的光鲜,没有人不渴望成功的掌声,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没有谁的一生永远是光明坦途,人生因为有了光明而耀眼,也因为有了阴影而富有内涵。在遭遇到生活中的挫折、苦痛时,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坦然处之,怀一颗光明的心上路,收获一个坚韧且饱满的人生。正是有了对生活本质的感悟,这篇文章在情感的表达上才显得真实而深刻,睿智又富有张力。

值得注意的是,抒发“真情实感”不能听凭个人情绪任意泛滥。那些凭个人主观感受任意夸大,错误地反映生活的消极颓废、庸俗片面、虚假苍白的感情,从学生感受来说也许是真实的,但实际上是一种伪情、矫情、病态之情。真情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情感追求,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真诚地抒写“真、善、美”,培养人的悲悯心、宽容心、责任心……即使要暴露生活的丑陋阴暗面,也不可抛弃责任感,不可抛弃对理想的守望。

四、作文要求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决定了写作教学要走“生活化”道路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能否有文采、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是高考作文能否获得高分的重要因素。个性化的语言,“我手写我心”“真文字写真性情”的语言,是美化了生活的语言。语言的个性化,就是作者心灵、情思的自然流露,作者个性、气质与魅力的彰显,给人以全新的语言美感。

一个文采斐然,让人击节赞叹;一个质朴真诚,同样触动内心。无须一竞高下,它们都来自于生活,不同的表达表现了生活的五彩。

作文最忌缺乏个性、千人一面。辞章飞扬是文采,朴素自然是文采,清新活泼是文采,含蓄蕴藉也是文采。不能为求文采而强行堆叠华丽,为文造情;运用语言,应“天然去雕饰”,表真情、达真意、论真理。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关于写作教学曾有过以下一番论述,对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有所启发:

训练写作的人只需平心静气问问自己:(1)平时对于学生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的需要,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2)平时给他们做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3)学生对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作为飞驰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是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为之举?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便可知道写作教学的成绩不好,其咎不尽在学生,训练者应该负大部分的责任。

开阔生活的视野,截取并运用鲜活的素材,做到高妙立意、抒写真情、灵动语言,那么你的作文将是姹紫嫣红芳菲园中的一株!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

3.杨爱忠.走出“感情真挚”的误区.作文教学研究,2006年3月.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00.

(作者单位:浙江省缙云县东渡中学)

猜你喜欢

立意素材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