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对策略及思考

2016-11-10刘顺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角度

刘顺玉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高考作文历经了命题 、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2012年,新材料作文在全国推广。在此基础上,2015年,出现了明确写作任务,指令驱动的新型作文题型,一经推出新的概念——“任务驱动型”作文,顿时舆然纷然。

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出现的背景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

2012年以来,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它既不同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又与命题作文、以往的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不同。材料涉及的内容就是写作的话题范围,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话题的作用,其不同角度下的众多立意是考生可写的主旨范围,新材料作文之“新”正是材料的多义性导致的立意多样和文体不限。它要求考生有对材料文字的感悟能力、阅读审题能力和一定深度广度的思考力。但新材料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

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新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性之间的矛盾。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2015年新课标卷作文中增加了“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考查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已经成为目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呈现方式。又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福建卷时评题的异同点

时事短评顾名思义,“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其中社会评论是福建高考语文卷的重要组成,其对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

时文短评的特点是,一、观点鲜明。由于要在极其短小的篇幅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短评的观点态度一定要鲜明。一般观点放在开头,但也可以在文末或文中提出,但论点一定要明确、有力。二、说服力强。虽然只有短短150个字,但说理论证还是非常重要的,说服力就成了短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短评选取的论据一定要准确,能够真实地反映论点,有力地支持论点,具有典型性、客观性。三、语言精炼。短评的语言要一字千金,表述准确,不能东拉西扯,苍白无力。四、脉络清晰。短短一段文字中,要有观点、有论据,有概括、有阐述,只有脉络清晰,才能说清楚、讲明白。因此要求学生要学会“就事论事”,写时评,主要是评事,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批或赞,实话实说。

写时评,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作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评事可以有多种思路:1.评事的对错,如果认为这事是对的,还可以进一步指出这事的意义,有哪些好的影响,等等;如果认为这事是错的,则可以进一步指出这事错在哪里,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等等。2.评事的成因,分析出现此事的种种原因。3.反思此事的教训。4.提出解决此事的办法。评“事”可以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切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此“事”高谈阔论。

福建高考卷的时文评说题,是以社会生活现象为素材,通过解读材料,要求学生概述对材料的看法观点,或者支持观点的理由和依据。通过谨慎而又大胆的综合比较,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全国卷的这种所谓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恰恰就是福建高考语文卷中时事评论题的“升级版”——由150字左右直升800字以上;分值从7分飙升到60分。所不同的就是详略之差,字数多寡,论据充实与否,整体和局部的区分写法差异而已。

面对新概念“任务驱动”的出现,我们无须盲从迷信,战战兢兢,一窝蜂地大教特教所谓的“任务驱动”。然而令人迷惘的是,我们看到的现状却是全国上下语文教学一线只盛行一个名词,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到省级的教研会议,小到普通的语文课堂,大有高考作文已然变天的架势,更有甚者,师尚昏昏,却欲使生昭昭。其实,过度的解读意味着自我独立思维能力的沦丧,而理性判断,认真应对才是一名一线优秀老师应该秉持的态度和素养。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分析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福建卷的时文评说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提升,做到训练有素,事半功倍,这不失为一条捷径。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简法如下,首先提炼材料,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做到简练明确。如爱乐演出是非引出的文明共建,布罗斯基的捐书提炼出的自由精神,百姓家事告诉你传统继承的困局。这样一下笔就是高屋建瓴,非常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其次分析危害、深挖根源,可以正反对比、假设因果,必须做到由表及里,分析深层原因,文化原因或心理原因或历史原因。如地铁上黑衣男暴打吐痰男大家叫好的是道德绑架的结果;人肉占车位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占;争“琅琊”之名是眼球经济的作秀……此步尤为重要,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关系到评分等级的提升。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余闻曾说过,作文分析时要注意议论的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这四种角度显然有优劣之分,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着力引导学生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分析问题。

接着提出办法,寻找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面对保护名人故居和城市建设的矛盾,禁放烟花爆竹和传统习俗之间的协调,让不让座的争议……是否有合理建设性的想法显得多么的重要和理性。

当然,联系现实,同类相比,反面对比,限制性思辨性议论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旁征博引的材料和严谨的说理是学生素养集中体现的方式。最后作出结论,呼告结束。

纵观福建卷时评题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完全可以实现无缝对接,两者共通之处就是应当把握一条总原则:旗帜鲜明,就事论事,适度提升。有切中肯綮的眼光,有旁征博引的能力,有脉络清晰的说理,有精粹得当的语言,有严谨规范的结构,何愁高分不来。

四、任务驱动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瓶颈与不足

任务驱动作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的一些教学观念,要学会就事论事,适度深化。评“事”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谨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因为专家的号令指引,一线教师推波助澜,全力颠覆之前新材料材料作文的套题宿构,备好素材穿靴戴帽的写法,陡然之间有股清风出现,是对多年来久治不愈的材料作文的沉疴的一剂猛药,对写作教学起到了真正的引领指导作用。

然而,好景不长,写作过程中弊端已初现。从材料作文的本质要求来看,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基础上加了任务指令,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如果任务指令添加不当,反而还会束缚了考生的多角度思考。张开老师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材料作文经过多年发展日渐成熟后的一种成果。但是,值得反思的是,材料作文如果真的发展成熟,应当是在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处理方式上有越来越高的水平,而不是在材料后添加任务指令这种偏保守的做法。纵观一线的高考作文教学,鲜有真正把材料的解读和分析作为核心来教的,大多舍本逐末地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上。

就事论事固然让学生有的放矢,但是,话题狭窄,容量有限的问题立马出现,几次考试下来,明显感觉到大部分学生的议论处于一种无话可说的状况,甚至有说车轱辘话,颠三倒四逻辑不清的情况。不可否认,高考就是指挥棒,所以一线教师只能跟着感觉走。试想,如果长期用这种就事论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模式训练学生,将会是怎样一种不堪的局面呢?面对一波波的“新概念”来袭现象,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适应和变通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本身应该是“道”,旨在人的培养,意在人文精神的形成和提高。而以上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充其量是“术”而已,只是作文教学中相应的技能技巧训练。道术虽有别,但也应相成,一线老师大可以立足现实,适当引导,做到“术为道用,道因术深”,跳出精彩的舞蹈。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角度
神奇的角度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研究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