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acebook注册用户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2016-11-09孙中伟张淑媛韦锐田伟男

世界地理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普及率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孙中伟 张淑媛 韦锐 田伟男

摘 要:互联网地理学研究已成为近年国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网站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研究很少。以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得的2012年注册用户规模数据,具体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无论是在洲际层面还是国家层面,Facebook注册用户的规模与普及率分布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前者的集中化指数高,且偏重发达国家和人口规模过亿的国家;后者则是欧美、大洋洲和高收入国家相对偏高。②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主要受国家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网民规模三个层面因素影响,普及率则主要受人均收入、人口层面的城镇化率、网民普及率和网络基础设施等层面因素影响。此外,网络登录工具变革、文化差异和网络监督制度也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③由于成为Facebook注册用户的基本前提是其必须首先是网民,因此后者也相应地成为影响前者空间分布最为直接的因素。其他因素主要通过作用网民进而实现对Facebook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普及率;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地理学是一门随社会发展不断演进的学科。在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阶段,地理要素的种类、作用方式与强度各不相同,即地理学的功能和价值存在很大差异。在新信息与通信技术推动下,地理学迈入信息社会阶段并呈现出诸多新变化。首先,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作为地理学两大分支的地理信息科学和人文地理学领域[1],既表现为前者的诞生与兴起,也包括后者的革新及其新分支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崛起;其次,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信息/数据生产、获取、处理、存储、传输与交换变革,特别是由此引发的无形信息流功能与地位的增强、通信方式与形式的多元化,以及网络空间的构建是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当然其中也包括交通工具发展及交通网络建设贡献;再次,传统地理学的关键概念都不同程度上发生了重构,比如空间类型与形态[2]、人地关系中人与地的内涵[3]、距离界定与跨越方式、尺度的全球化与空间相互作用等等;最后,地理学新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理论的发现,对传统地理理论的适用性检验,以及地理思维由现实向半现实半虚拟转向是地理学者们的主要任务。

传统地理学的理论建构是以有形物质、距离和实体空间为基础的,是一种现实地理学。信息社会的“新”地理学则还需要考虑无形信息和虚拟空间,是一种半现实半虚拟的地理学。相应地,探究现实地理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地理要素在网络空间中的作用形式及地理表征,成为信息社会背景下地理学存在、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性命题。由于互联网/网络空间本身的建构、运行和作用发挥都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及网民等物质基础,所以其具有地理意义并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能。网站作为组成网络空间的基本单元,是地理学者结合物质基础开展互联网地理研究的基本切入点之一。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都不多,且主要针对一个或多个网站进行。具体包括以Google网站为例的网络空间与数字地方构建及私有化问题[4]、飓风桑迪信息在Twitter网站的传播轨迹[5]、基于某些社交网站特别是新浪微博用户关系的空间特征及城市网络[6-13]、网络购物平台中电子商铺的空间分布[14-16]、留学网站对留学人流的导引作用[17],以及综合门户网站首页新闻评论者的时空分布[18]研究等。这些成果证明了网络空间并非“地理虚无”之地,但地理要素的功能和地位与之前存在很大不同,需要开展更多研究予以完整、清晰的呈现。数据获取难度大一直是制约该领域前进的最大障碍。虽然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且网络数据获取的工具和方式有了较大改善,但更多数据如何获取,取得数据的方式是否道德以及科学性问题都值得进一步商榷。

充分利用可获取的一手或二手数据,针对不同国别、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网站开展多尺度、多视角研究,是展现信息社会地理学特征与意义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网站类型不同、同一类型中不同网站,以及网站的国别与服务对象不同,地理要素的作用方式及表征形式必然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网站都有地理研究意义,往往注册用户规模大和被点击浏览次数高的知名网站的地理含义及规律更显著。此外,由于网络空间的规模和重要性确定,以及对现实社会的真实作用发挥都通过具有实体与化身双重属性的网民来实现,因此注册用户的空间分布规律就成为网站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着眼点之一,但一般情况下各网站都不公布详细的用户位置信息。在全球尺度层面,世界著名的Google、Yahoo、Facebook、Amazon和YouTube等由于注册用户规模庞大且地域分布广泛成为研究首选。Facebook是在线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的典型代表,由马克·扎克伯格及其哈佛大学室友在2004年2月共同创立,同年12月活跃用户数就接近了100万。其创立初衷是为哈佛学生提供实时网络发送文字、图片和相互评论的服务,之后逐渐对其他高校及人群开放,并于2006年9月26日对所有年满13岁且持有一个有效电子邮件地址的网民开放。目前,Facebook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和照片分享网站,注册用户规模已超过10亿(其中约有9%的不实使用者),每天上传照片3.5亿多张。本文利用世界互联网统计网站(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公布的2012年底Facebook国别注册用户分布数据,具体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揭示其所蕴含的地理规律。

1 指标选取与数据计算

1.1 指标选取

本文对Facebook注册用户的空间分布研究兼顾用户规模和普及率两项指标。其中,前者已通过世界互联网统计网站获得,后者则通过前者除以各国人口数量得到。对Facebook注册用户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将区分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定量指标数据的选取建立在对影响网民个人与国别网民分布因素分析基础上。从网民个人角度讲,影响其上网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状况、上网工具购置费用、上网资费、个人网络需求、网民上网技能和收入等;从国家角度讲,影响网民空间分布的因素除了个人因素外,还要考虑国家需求与投资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的能力、网络信息设施就绪程度和人口规模等因素[19]。此外,各国的网民规模和普及率也在考虑之列。定性层面分析主要针对登录工具、文化差异、网络监管制度等无法量化的因素进行。

通过上述分析,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替代性,最终确定的指标涉及5个层面,具体包括国家经济总量层面(GDP、按购买力平价衡量的GNI)、人均收入层面(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衡量的人均GNI)、人口层面(总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城镇化率)、网民层面(网民规模、网民普及率)、网络基础设施层面(网络就绪指数,英文简称NRI)。其中,通过世界银行网站(http://www.worldbank.org.cn/)获得了2012年各国GDP、GNI、人均GDP、人均GNI、总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城镇化率和网民普及率数据;通过世界经济论坛网站(http://www.weforum.org/)发布的《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13》获得了2012年144个国家和地区的NRI数据。

1.2 数据处理

对上述获取数据的处理首先是将地区剔除掉,仅保留主权国家;其次,由于除NRI外其他数据相对较为全面,因此对相关指标进行完整性检查,确定出170个主权国家进行后续分析;最后,将NRI数据与170个国家进行比照,最终将132个重合国家选出以备研究。之后的数据计算主要是相关系数、集中化指数和接近指数。

2 Facebook注册用户的空间分布特征

2.1 Facebook注册用户的洲际空间分布特征

170个国家的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已达9.25亿,普及率为13.93%,但其在各洲的分布差异显著(图1)。①亚洲以2.90亿的注册用户规模排名首位;②北美洲以43.70%的普及率排名第一,也是唯一超过40%的大洲;③注册用户规模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亚洲、北美洲、欧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其中前三者在2亿以上,南美洲超过1亿,非洲为0.50亿,大洋洲仅有0.14亿;④普及率由高到低的位序为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其中前三者在30%以上,欧洲为29.62%,后两者则都低于10%。

2.2 Facebook注册用户的国别空间分布特征

2.2.1 各国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

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的空间分布呈现以下特征(图2):①各国注册用户规模差别大,其中超过1亿的仅有美国为1.66亿,印度、巴西和印尼超过了5000万;1000万以上国家共21个,100万~1000万的57个,10万~100万的59个,剩余33个都在10万以下。②注册用户国别空间分布的集中化程度很高,集中化指数为0.81,其中前5位国家占40.73%,前10位国家占56.50%。③除我国外,其他10个人口超1亿国家的排名都比较靠前,包括前5位,15~30位国家4个,最低的孟加拉排名也在第45位。④发达国家的注册用户规模普遍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则差距很大。⑤Facebook注册用户和网民规模的接近指数为0.56,且分异现象严重。Facebook注册用户/网民规模的正常值为0.4~0.8,共有92个国家在此区间,且绝大多数欧美国家都在此范围内,但也存在较多异常情况。其中,有11个国家比值超过了1,印尼最高达到1.41;我国大陆地区网民数达到5.71亿,占170个国家网民总数的23.81%,但Facebook注册用户则仅有63.33万,排名第93位,比值仅有0.001,是所有国家中最低的。

2.2.2 各国Facebook注册用户普及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Facebook注册用户普及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下(图3)。①各国Facebook注册用户普及率差别很大,其中仅有冰岛超过了70%,其余国家中位于40%~60%的32个,20%~40%的53个,20%以下84个。②主要的欧美和大洋洲国家Facebook注册用户普及率高,而亚洲和非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偏低。③除日本和韩国外,其他发达国家的普及率都超过了30%。④在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的Facebook注册用户普及率相对偏高。⑤除极少数国家外,各国Facebook注册用户普及率都较网民普及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其中冰岛二者均排名首位。

3 影响Facebook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因素

3.1 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3.1.1 影响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分布的因素

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与可能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1)显示,其与GDP和GNI强相关,与城镇人口和网民规模中度相关,与其他因素弱相关。由于很多因素间存在交叉作用关系,故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予以甄别。结果显示(表2),网民规模、城镇人口、GNI、农村人口和GDP被选出,其中前两者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据此得到的规律是目前各国乃至各洲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的空间分布是经济总量、人口和网民规模三个层面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网民规模的作用是最直接也是最强的,同时又主要集中在城镇化地区,这与现实状况是相符的。首先,其他因素通过影响网民的分布进而作用于Facebook的空间分布。已有研究成果证明了各国网民规模主要受该国网络需求、网络供给和人口规模的影响[19]。一方面,网络需求和网络供给受国家经济总量的影响比较大,不仅经济发展对信息和网络的需求大,而且高经济总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证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人口特别是城镇人口数量不仅是推动经济总量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也界定了该国网民规模的上限与潜力。其次,城镇化地区具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好、价格偏低,城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高、收入高、网络需求高、上网技能高、网络工具与资费支付能力强等突出优势,初中期Facebook注册用户的分布肯定是以其为主体的。

3.1.2 影响Facebook普及率空间分布的因素

Facebook注册用户普及率与可能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1)显示,其与人均GDP、人均GNI、城镇化率、网民普及率和NRI均强相关。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表2),网民普及率和城镇化率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其中前者作用最强。其他因素主要通过影响网民普及率和城镇化率,进而作用于各国Facebook注册用户的普及率。首先,人均收入高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网络需求和社交需要,以及更强的上网工具与网络资费支付能力。虽然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业的成熟使上网工具购置费对网民网络使用的限制在不断降低,但偏高的网络资费和人均收入差异还是导致了世界范围内数字鸿沟的存在。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报告显示[20],在包括48个发展中国家的95个国家中,2012年每月固定宽带价格占人均GNI的5%或更低,其中发达国家仅为1.7%,而发展中国家则高达30.1%。其次,各国在网络使用与资费方面的差异是由NRI不同导致的。如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固定宽带普及率为6.1%,而发达国家已达27.2%。最后,城镇地区及人口具有先天的网络使用优势,以及更多的社交需要,且其与人均GDP之间具有明显的对数关系[21]。

3.2 非量化影响因素分析

3.2.1 登录工具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用户从桌面端向移动端迁移,即越来越多的网民完全跳过桌面版本,通过移动设备登录Facebook。手机所具有的购置价格与上网资费偏低,联网位置移动灵活,以及可自由拍照上传的优势,特别契合Facebook随时随地照片社交分享的主题功能。其极大地促进了Facebook在全球及各国注册用户规模的增加和普及率的提高,特别是空间扩散。据Facebook财务报告显示[22],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Facebook每月活跃用户数量增长到11亿,其中移动用户6.8亿,纯移动用户1.57亿。Facebook移动用户分为“纯移动”和“桌面+移动”两种类型。后一种是目前Facebook注册用户主体,前一种往往是用户自身的低收入不能支撑其购置桌面电脑,而仅能选择手机登录。因为纯移动用户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国家特别是其乡村地区,所以可确定登录工具的发展促进了Facebook用户由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由城镇向乡村地区的蔓延。以印度为例,大量廉价智能手机的涌入促进了该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Facebook用户的猛增,目前超过80%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Facebook。

3.2.2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导致各国Facebook注册用户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网民差异、同类网站建设差异、Facebook进入时间差异和语言差异。首先,各国文化的差异引发本国网民的文化特征和心理需求不同,特别是驱动社交类网站成功的主导不是技术而是用户,各国用户习惯的差异直接导致Facebook受欢迎程度的不同。其次,各国都有自己本土的社交网站。这些社交网站建设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其与Facebook的竞争。虽然其有在日本战胜本土社交网站的成功案例,但即使进入我国也未必能取代QQ的主导地位。第三,Facebook被允许进入各国的时间不一致,其会影响到本国网民对Facebook认可度的提高及注册用户的积累。最后,语言差异对某些国家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和普及率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英语是Facebook网站的主导语言,因此精通英语的网民一直是其注册用户的主体。目前,虽然Facebook已开发出多种语言界面供用户自由选择和设置,但主导语言仍为英语。由于语言的差异,会直接导致不同Facebook注册用户的社交圈差异,且对英语熟悉度高的网民更有成为注册用户的倾向性。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印尼和菲律宾能够进入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前10与此有直接关系,而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和韩国的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与普及率位序低也与此有关。

3.2.3网络监管制度

各国在网络监控与审查方面的差异,对Facebook注册用户的空间分布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网络监控运行于大多数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公民的授权和法律的监督,通常只涉及信息的跟踪和响应,没有权限干预信息的生产;网络审查多以制度形式运行信息管理权力,主要目的是抑制信息的生产和传输[23]。一国的网络审查主要有国家防火墙和法律法规两种手段[24]。一国主要是通过网络防火墙对境外涉及敏感内容的网站、IP地址、关键词、网址等进行过滤,从而导致国内网民无法访问某些国外网站或者网页。网络监管制度差异是导致各国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和网民数量变化不一致的因素之一,其中以我国大陆地区最突出。Facebook是我国大陆地区出于国家安全和稳定考虑,通过中国网络防火墙屏蔽从而导致网民无法正常访问的网站之一。这也就是为何我国大陆地区网民规模排名世界首位,并且早在2008年6月20日Facebook就推出了简体中文版服务,但其注册用户却仅有63.33万,普及率更是倒数第一的根本原因。

4 结论

Facebook作为一个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拉阿图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利用网络空间可以跨越空间与距离的特性,集聚了超过10亿的注册用户,构建了一个超大的虚拟社区。通过对Facebook注册用户的空间分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无论是在洲际层面还是国家层面,Facebook注册用户的规模与普及率分布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前者的集中化指数高,且偏重发达国家和人口规模过亿的国家;后者则是欧美、大洋洲和高收入国家相对偏高。②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主要受国家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网民规模三个层面因素影响,普及率则主要受人均收入、人口层面的城镇化率、网民普及率和网络基础设施等层面因素影响。此外,网络登录工具变革、文化差异和网络监督制度也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③由于成为Facebook注册用户的基本前提是必须是网民,因此后者也相应成为影响前者空间分布最为直接的因素。一方面,其他因素对Facebook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作用网民分布实现;另一方面,Facebook注册用户与网民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对应性,但并非完全一致。④传统地理要素对Facebook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影响以间接为主。其通过对国家经济水平、人口分布和文化差异等层面因素施加影响,进而作用于网民特别是Facebook注册用户的分布。

本文针对地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耦合点网民,利用Facebook注册用户的空间分布证明了网络空间并非一个完全脱离传统实体地理空间的“超空间”,传统地理要素仍有意义,但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和幅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缺乏Facebook在世界各国的扩散时间表,以及多年国别注册用户数据,因此该研究存在不能完整呈现影响要素指标及其作用程度变化的局限。有鉴于Facebook发展至少已经到了中期阶段,且其注册用户的空间分布基本成型,我们可以确定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其所揭示的地理规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今后,不同网站网民空间分布规律的地理研究可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在多年国别数据可获得性前提下,较为完整地阐述Facebook注册用户的空间分布规律;其次,在全球层面针对世界性的Twitter等社交网站,以及其他类型的著名网站开展对比性研究;最后,在国家层面选择与本国不同类型的知名网站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中伟,王杨.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程与研究主题[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 1266-1275.

[2] 孙中伟,王杨,田建文. 地理学空间研究的转向:从自然到社会、现实到虚拟[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0(6):112-116.

[3] 孙中伟,刘国宝,赵鑫,等. 信息社会下人地关系内涵的转变[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10):6-7.

[4] Zook M.A, Graham M.The creative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et: Google and the privatization of cyberspace and DigiPlace[J]. Geoforum,2007,38(6):1322-1343.

[5] Shelton T,Poorthuis A,Graham M,et.al.Mapping the data shadows of Hurricane Sandy: Uncovering the sociospatial dimensions of ‘big data[J]. Geoforum,2014,52:167-179.

[6] Eszter H.Whose space? Differences among users and non-users of social network sites[J].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7,13(1):276-297.

[7] 路紫,王文婷. 社会性网络服务社区中人际节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地缘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2011,31(11):1293-1300.

[8] 甄峰,王波,陈映雪. 基于网络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J]. 地理学报,2012,67(8):1031-1043.

[9] 王波,甄峰,席广亮,等. 基于微博用户关系的网络信息地理研究[J]. 地理研究,2013,32(2):380-391.

[10] 李清泉,常晓猛,萧世伦,等. 中国城际社交关系网络特征分析[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30(5):441-449.

[11] 路紫,张秋娈,邢晨宇,等. 基于图论的SNS社区中人际节点空间关系的中心性研究[J]. 经济地理,2013,33(12):77-83.

[12] 田晓雪,路紫,韩瑞玲,等. 基于图论的SNS社区人际节点等级特征[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1):120-124.

[13] 常晓猛,乐阳,李清泉,等. 利用位置的虚拟社交网络地理骨干网提取[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39(6):706-718.

[14] 汪明峰,卢姗. 网上零售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以当当网为例[J]. 地理研究,2011,30(6):965-974.

[15] 俞金国,王丽华,连显淼. 电子商铺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来自淘宝网的实证[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6):34-39.

[16] 王贤文,徐申萌. 中国C2C淘宝网络商铺的地理分布[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64-1569.

[17] 孙中伟,路紫. 中澳留学网站信息流对留学人流导引作用机理[J]. 地球信息科学,2007,9(6):36-42.

[18] 孙中伟,任晓莹,王伟娇,等. 不同综合门户网站首页新闻评论者的时空分布对比[J]. 世界地理研究,2015,24(1):168-176.

[19] 孙中伟,杨阳,陆相林. 世界互联网网民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2015,35(9):1-7.

[20] 国际电信联盟. 2013年世界信息通信技术事实与数字[R/OL]. http://www.itu.int/en/ITU-D/Statistics/Documents/facts/ICTFactsFigures2013-c.pdf, 2013-03.

[21] 陈明星,陆大道,查良松.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比较[J]. 地理研究,2009,28(2):464-474.

[22] Facebook. Facebook annual report 2012[R/OL]. https://www.facebook.com/,2012-12-31.

[23] 阑夕. 互联网审查的罪与罚[EB/OL]. http://www.huxiu.com/article/18902/1.html, 2013-08-17.

[24] Warf B. Geographies of global internet censorship[J.GeoJournal,201176(1): 1-23.

Abstract: Websites arent only components of cyberspace, but also one of basic breakthrough points for studying cyberspace or intern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Differences exist in types of websites, websites of the same category, countries to which websites belong and service objects, where it is inevitable that impacts and presentation forms of geographical elements arent totally identical. However, geographical rules will be unified as long as websites are adequately famous with a huge amount of users to browse, register and log in to them. Law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gistered website users are the most fundamental focuses, while Facebook is definitely the optimal case for a global study. This paper explore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cebook users by considering number and penetration of users. Factors affec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cebook users are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examine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factors impacting distribution of individual netizens and thos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fter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as follows in this paper. Firstly, at the continental or national level, number and penetration of Facebook users greatly differ. Centralization index of the former is high, inclin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nations with over 0.1 billion population, while the latter index is relatively high in Europe, America, Oceania and high income countries. Secondly, number of Facebook users is mainly impacted by three aspects factors of GDP, population size and number of netizens. Penetration is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multiple level factors of per capita income, urbanization rate, internet penetration and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n addition,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et surfing tools,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network supervision system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cebook users. Thirdly, a basic premise for one to become a Facebook user is that he must be a netizen. Thus, netizens is the most direct factor impa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cebook users accordingly. On one hand, other factors mainly influenc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cebook users by affecting distribution of netizens. On the other hand, although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cebook users and netizens correspond to each other to a great extent, it isnt totally consistent. Fourthly, traditional geographical elements have indirect impacts up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cebook users. They impose impacts upon distribution of netizens, especially of Facebook users by affecting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etc.

Key words: Facebook; number of Facebook users; penetration of Facebook users;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猜你喜欢

普及率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排行榜
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83亿
我国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超90%
回顾: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成效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