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的中国移民增长及其居住空间分布

2016-11-09周雯婷全志英刘云刚

世界地理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韩国

周雯婷 全志英 刘云刚

摘 要:随着中韩建交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经济交流增多,移居韩国的中国移民快速增长并一跃成为韩国最大的外国人族裔群体。运用统计分析和实地调查的方法,首先分析韩国的中国移民的人口结构变化,进而以首尔为例探讨中国移民的居住空间分布及其社会经济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移民主要由中国朝鲜族、中国大陆居民和中国台湾人构成。其中,中国朝鲜族被视为韩国人的在外同胞,较易获取韩国签证,人口数量一直高居首位。现阶段,基于民族和语言的差异,在首尔形成三大中国人聚居区——延南洞的台湾人聚居区、大林洞的中国朝鲜族聚居区以及紫阳洞的中国留学生聚居区,打破了以往中国人在韩国社会难以扎根的情况,其作为中韩两国今后更进一步交流发展的媒介,亟须给予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中国移民;居住空间分布;中国朝鲜族;中国大陆居民;韩国

中图分类号:K91;K1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中国人大规模迁移海外始于16世纪末,至新中国成立前以低端劳动力为主,他们在世界各地构筑形成华侨华人社会[1]。传统的华侨华人社会注重血缘、地缘等社会资本,大多经营依靠本族裔群体的劳动密集型民族经济;通过族裔群体、民族经济、社团组织等一系列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和联合,形成对外封闭、对内团结的中国人聚居区(又名:中华街、唐人街等)[2]。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与发达国家关系的改善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的海外迁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留学生、商务移民、劳务输出人员等身份移居北美、欧洲、澳洲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中国人持续增多,中国移民开始涉足居住国的商业、科技、教育、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社会经济地位较前阶段大为提升,并随之改变了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社会的传统格局[3]。因此,本文将改革开放后迁移海外的中国人称为“新移民”,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海外迁移特征及其在当地的居住空间分布情况。

在长达300多年的海外迁移史中,中国人几乎遍布全球各大洲各个国家。然而,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的韩国,却被称为少数的、中国人难以扎根的国家;中国移民数量长期保持在2万人左右、大多保留本国国籍、社会经济地位不高,是中国人海外迁移史上的一个特例[4]。这一状况直到1992年中韩建交后才逐渐发生转变。据韩国外务部出入国的统计年鉴显示,1986年在韩国居留半年以上并登记的外国人口仅为4.1万人,除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人口数量略为减少外,基本保持增长态势,2014年外国人口增至109万,其中的93.5%来自亚洲;从国籍来看,前四位依次为中国、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依次占总外国人口的比重为:52.1%、11.2%、4.9%和3.5%[5](图1)。其中,1/4的外国人口(26.6万)居住在首都首尔,中国移民以20.2万人成为最大的族裔群体,占比高达76.0%,其次分别是美国人、日本人和越南人,占比分别为3.4%、3.3%和2.9%①。外国人口不仅高度集中在首尔,且各族裔群体在居住空间方面呈现特定的选择偏好,如中国朝鲜族多居住在大林洞和九老洞一带,中国大陆居民多集中在建国大学和成均馆大学附近,美国人多居住在龙山区驻韩美军基地一带,日本人则多居住在龙山区,形成知名的“中国城”大林洞、“小世界”梨泰院、“小东京”二村洞等外国人聚居区[6]。在近半个世纪里,在韩国社会难以扎根的中国移民群体,在中韩建交后的短短20多年间一跃成为韩国最大和最重要的外国人族裔群体,这在中国人海外迁移史上也实属罕见的现象。

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的中国新移民增长迅速,其动力源于特殊族裔群体——中国朝鲜族的积极迁移。中国朝鲜族被视为韩国的在外同胞,在出入国签证、居留年限、就业资格要求等多方面享受特别优惠政策,较易获取韩国签证。在此背景下,相比其他族裔群体,中国朝鲜族是否更易于适应当地社会、其社会融入程度是否更高?中国朝鲜族聚居区,与以汉族为构成主体的中国人聚居区存在哪些异同?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的探讨。再者,在中国移民不断涌入韩国的同时,韩国人迁移中国的热潮也在同时兴起,中国北京的望京地区已形成拥有6万左右人口规模的韩国人聚居区[7]。在今后中韩两国国民相互移居的现象仍将继续的情况下,族裔聚居区将成为两国在人员、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亟须给予重视和关注。

1 韩国的中国移民研究

在地理学上,中国移民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空间视角分析其居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如Robinson、Simmons等学者通过英国的亚洲移民的居住空间形态研究发现,亚洲移民群体普遍存在基于国籍、宗教和语言等的差异,形成各自族裔聚居区的倾向[8-9]。进一步,学者多从族裔经济(又称民族经济)、社会关系网络、移民政策等多维度对其居住空间分布和变迁进行深入探讨。如山下清海考察了以方言为划分标准的新加坡三大华人聚居区——福建人聚居区、潮州人聚居区和广东人聚居区的空间形态及其社会变迁,指出由于语言环境的变化(重视英语教育)、华人在定居过程中相互扶持功能的退化、外资导向型工业化发展导致的华人传统经济结构的改变、城市开发过程中华人聚居区的景观破坏以及人民行动党政府的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三大华人聚居区逐渐走向衰退,乃至与当地社会融合的过程[10-11]。上述研究大多关注改革开放前迁移海外的中国人群体,他们大多流向同属中华文化圈的东南亚,中国移民在当地甚至是文化上的强势者;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二次移民潮的兴起,新移民的目的地从东南亚向西方文化圈的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延伸,中国移民在当地属弱势群体[12]。中国新移民的到来改变了以往华侨华人聚居区的空间格局和功能,以新移民为构成主体的中国人聚居区也在悄然形成,亟须对其开展研究[13-14]。

韩国和日本作为近20年来中国移民增长最快的国家,是考察中国移民最新动态发展的最佳研究对象。尽管日韩两国同属中华文化圈,但近代以来更多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使迁移该国的中国移民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但由于中韩建交时间较短、中国人移居韩国的时期较晚、地理学科在韩国的重视度不足等原因,关于韩国的中国移民研究成果并不多见,而中国移民的地理学考察则几乎空白。仅有的研究侧重从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等视角出发,分析中国移民的历史和社会变迁、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民族组织的发育等。如朱慧玲、王淑玲等对应不同历史时期的韩国移民政策,考察了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移民的人口结构特征、职业和经济状况、社团和教育情况等,对韩国的中国人社会的历史变迁和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15-17];郑永禄、杨应锦等考察了中韩建交后韩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与中国移民社会经济地位提升的相关关系[18-19];刘文等通过分析中国新移民的人口规模、地域分布、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地位和职业构成的变化趋势,指出中国新移民在中韩经济交流中发挥重大作用[20]。另一方面,移居韩国的中国新移民中,以务工的中国朝鲜族居多,部分研究重点关注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文化差异、社会适应等问题[21-23],如周尚意等认为随着中国朝鲜族的业缘网络对中国的覆盖度增加,加上家庭长者作为亲缘网络中的核心人物位于中国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等,均对中国朝鲜族的中国认同有正向促进作用[24]。尽管韩国的中国人聚居区发展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加上特殊族裔群体——中国朝鲜族的存在,使其在海外中国移民研究中独树一帜,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然而,在中国移民研究史上,学术界对少数民族的研究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受历史上的中国移民多来自东南沿海一带,以汉族居多;学术界存在“汉族沙文主义”的意识倾向;少数民族的海外迁移多与边界划定、逃避战乱或外国干涉等政治原因相关等因素的影响[25]。

中国移民的居住空间分布及其变化,既可能是中国移民为适应当地社会生活或应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结构和各种移民政策的产物,其存在也可能会对当地的城市空间景观、本地居民与外来族裔群体的社会关系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中国人聚居区进行地理学的解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朝鲜族、中韩关系的动态发展变化,为国家的移民政策、少数民族政策以及对韩关系提供政策建议。

2 中国移民在韩国的历史变迁

2.1 中国人社会的历史变迁

中韩建交前,朝鲜半岛的中国人社会主要经历以下三个历史发展阶段:①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朝鲜半岛属于中国的藩属国,中国移民以山东人为主,河北、江苏人其次,多经营小型饮食业或进出口业,人口规模高峰期达10万多人;②中日甲午战争—二战期间:中国在政治上被迫退出朝鲜半岛,日本在对朝鲜半岛实行殖民统治期间采取了排华政策,导致中国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大为下降,回国者增加,人口规模持续缩小;③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初:1945年大韩民国成立时,朝鲜半岛的中国移民约5万~6万人,95%祖籍山东,大多持“中华民国”护照;其中的2万人左右生活在韩国,半数以上集中在汉城(现首尔)、仁川两大城市[15-16]。

1945年以后,由于韩国政府延用李承晚时期制订的限制外国侨民发展的基本政策,此后50年间中国移民的人口规模基本保持在2万人左右,除自然增长外并没有外来人口的补充。由于中国移民人口规模小、居住空间较为分散,在韩国并没有形成人口相对集中居住的中国人聚居区。同时,1968年韩国政府制定的《外国人土地法》,大大限制了中国移民的民族经济的发育程度,其职业基本被限制在小型饮食业或杂货业等低端行业,部分较具经济实力的中国人返回台湾发展,导致留在韩国的中国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远远比不上该群体在东南亚或者一些发达国家的地位[17]。简言之,由于中国移民的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加上韩国政府的政策打压,使其在韩国无法形成紧密团结和较具影响力的中国人社会。

2.2 中国移民的人口结构变化

由于中韩建交前生活在韩国的中国移民大多持“中华民国”护照,与建交后持中国护照的中国新移民具有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属性,需分开讨论。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台湾人口的增减幅度不大,基本维持在2万人左右,但其在中国移民中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从1986年的99.7%降至2014年的3.7%[5]。

中韩建交后,中国新移民开始涌入韩国,并一跃成为韩国最大的族裔群体,不仅极大地改变了韩国的外国人口结构,同时也加速形成韩国此前所没有的外国人聚居区的新现象。中国新移民主要为中国朝鲜族和中国大陆居民两个群体,以中国朝鲜族人口数量首超中国大陆居民的1999年为界,分两个阶段对中国新移民的人口结构变化进行分析。首先,稳定增长阶段(1990年~1998年)。直至1990年,中国新移民才首次出现在韩国的外国人口统计上——中国大陆居民147名。此后,中国大陆居民和中国朝鲜族的人口数量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1994年突破万人,1995年人口翻倍将近2万人,至1998年人口数量超过3万人。其次,快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1999年以后,中国新移民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4年已达546746人,相比1990年增长了3719倍,1998年增长了18倍。其中,中国朝鲜族的人口增长迅猛,此后一直保持着最大族裔群体的优势地位,其在中国移民中的人口比重从1999年的32.4%上升至2008年的71.1%,此后略有减少但仍保持最大人口占比(图2)。

2.3 移民的相关政策措施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韩国从曾经的落后国家成功转型为如今的工业发达国家,随之劳动力市场转变,特别是建筑、制造和农业等领域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26]。作为非移民国家的韩国,为缓解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自1991年起实行引进外籍劳工移民的移民政策,并针对国内各行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不断增加的移民现象和问题,调整法律与制度框架。

从表1可知,自1991年以来,韩国的移民相关政策措施主要经历了2次较大的转变。首先,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韩国对外籍劳工移民的吸引力减弱,导致部分人口外流。此后几年,韩国积极调整移民政策,鼓励外国人对韩投资,改善外国人的福利待遇,如国籍取得和归化过程简化、赋予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权等,以吸引外资和外国人移民。但如图2所示,截至2003年止,中国移民的人口增长较为平缓,可推测这一阶段的移民政策调整对中国人移居韩国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增长的中国移民人口多通过跨国婚姻、投靠亲属等途径进入韩国。

其次,2004年以后,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韩国放宽外籍劳工移民的引入标准,中国朝鲜族成为该政策的最大受惠者。如2004年韩国修订《在外同胞法》,将1999年排除在外的中国朝鲜族也包括在内,发放在外同胞签证,签证获得者可在3年内自由出入韩国,为中国朝鲜族往返韩国从事各种活动提供便利;2007年制定新的外籍劳工移民引入政策——《访问就业制》,向符合条件的赴韩务工的在外同胞发放最长5年有效期的访问就业签证(H-2)[27-28]。在对低技能劳工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中国朝鲜族凭借韩国政府给予在外同胞在出入国、居留、就业以及从事经济活动提供的优惠政策,大量涌入韩国并成为韩国不可缺少的外籍务工人员。这从韩国给外国人发放的签证类型也可以得到印证。2014年,韩国持访问就业签证(H-2)入国的外国人最多,达279291人(29%),95%左右为中国朝鲜族;其次依次为非专门就业签证(E-9)、结婚移民签证(F-6)、永住签证(F-5)和访问同居签证(F-1),占比分别为:27.6%、12.4%、11.7%和7.2%[5]。

3 中国移民在首尔的居住空间分布

首尔位于韩国的西北端,由25个区组成,面积仅占韩国的0.6%(605.25平方公里),却聚集了韩国将近1/4的人口,是高人口密度的世界城市之一。2014年,35.6%的中国移民居住在首尔,并在延南洞、大林洞、紫阳洞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国人聚居区。

3.1 台湾人聚居区——延南洞

2014年,在韩国长期居留的21014名中国台湾人中,66.0%的台湾人持永住签证(F-5),其次是居住签证(F-2),占比21.0%;可推断台湾人多为永久定居者,今后返回台湾生活的可能性较低。其中,43.0%左右的台湾人(9016人)居住在首尔,如图3所示。从居住空间分布来看,台湾人最为集中居住的是西大门区,其次是相邻的麻浦区和中区,占比分别为:26.3%、16.5%和7.4%[5]。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台湾人早已在韩国扎根并融入当地社会,他们的居住区多隐藏于韩国人的居住区之间,整体上呈分散居住状态,并没有形成整片的聚居区。从实地考察中发现,麻浦区的延南洞是台湾人相对较为集中居住的区域。从空间景观上看,首先,延南洞的居住区内多使用韩、英、中、日文的多语言路牌,与首尔绝大部分地区仅能看到韩文的路牌形成鲜明对比(图4);其次,在靠近居住区的主干道上零散分布有数10家挂着中文招牌的华裔经济设施,以台湾料理居多,此外还有饺子店、羊肉串烧烤店、贸易转运公司、旅行社等(图5)。

延南洞台湾人聚居区的形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1969年,明洞的汉城华侨高中搬迁至延南洞,以此为契机吸引了大量重视教育的中国移民来此居住;在当时,40%的中国移民(约3500人)居住在此[33]。此外,延南洞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金浦机场仅为15~20分钟路程,对在当时从事贸易批发行业的中国移民也相当具吸引力。因此,中式的教育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位置,促使延南洞逐渐演变成台湾人聚居区。

3.2 中国朝鲜族聚居区——大林洞

2014年,在韩国长期居留的375572名中国朝鲜族中,70.5%左右的人持访问就业签证(H-2),其次是永住签证(F-5)、结婚移民签证(F-6)、居住签证(F-2)和访问同居签证(F-1),占比分别为:17.1%、5.4%、3.1%和2.4%。其中,38.4%的中国朝鲜族居住在首尔(144358人);从居住空间分布来看,中国朝鲜族最为集中居住的是汉江以南的永登浦区(32577人),其次是与永登浦区直接接壤的九老区,以及附近的衿川区和冠岳区,占比分别为:22.6%、17.8%、11.2%和8.8%[5](图6)。

20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中韩两国间的经济差距,怀着“韩国梦”的中国朝鲜族来到首尔,多居住在永登浦区和九老区。2002年前后,随着中国朝鲜族的人口增多,在永登浦区的大林洞开始出现很多中国朝鲜族经营的店铺,以此为据点逐渐演变成中国朝鲜族的聚居区,该现象在大林二洞的中央市场尤为明显。中央市场分布有大量中国朝鲜族日常生活所需的族裔经济设施,如东北风味的饮食店、杂货店、中国超市、中国食品批发店、职业介绍所、换钱所、美发室、网吧、旅行公司等等,店铺招牌多采用中国传统的红色,以及汉语和朝鲜语的双语标记,从空间景观上看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城”(图7、图8)。

大林洞的居住主体以中国朝鲜族为主,中国大陆居民为辅,韩国居民相对较少。大林洞中国朝鲜族聚居区的形成,与其分布有较多租金便宜的旧住宅区密切相关。中国朝鲜族最初多居住在大林一洞的小胡同,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张,逐渐由西向东从大林一洞扩大到大林二洞和大林三洞。同时,大林洞“中国城”的形成和发展,也吸引了一些原本居住在明洞一带的中国移民。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居住在大林洞的中国移民为9969人,2015年已达18094人,是首尔最大人口规模的族裔聚居区[34]。

3.3 中国留学生聚居区——紫阳洞

2014年,在韩国长期居留的171174名中国大陆居民中,持学生签证(D-2)的人最多,达38108人(22.3%),其次是访问同居签证(F-1)、结婚移民签证(F-6)、技术研修签证(D-3)、永住签证(F-5)和一般研修签证(D-4),占比分别为:16.1%、15.3%、13.5%、11.8%和9.0%。其中,28.6%的中国大陆居民居住在首尔(49023人)。从图9可知,中国大陆居民的居住空间分布相对上述两个群体较为均衡,主要分布在永登浦区、东大门区、九老区和广津区等,占比分别为:9.4%、8.9%、8.2%和8.0%[5]。从实地考察发现,广津区的紫阳洞现已形成中国留学生较为集中的聚居区。

紫阳洞原本为中国移民较为集中居住的区域。20世纪90年代时,初到首尔的中国移民大多靠打工维生,分布有较多餐馆的首尔富人区——江南区成为其重要的工作场所。然而,这些打工者大多难以支付江南区较贵的房租,而其他中国移民较为集中居住的大林洞、加里峰洞距离江南区较远,通勤不便。因此,既靠近江南区,交通便利,又能提供大量廉价月租房的紫阳洞就成为较为合适的居住场所(图10),由此促使了初期的中国人聚居区的形成。自2001年中国人在紫阳洞开设了第一家正宗的京城羊肉串店后,周围渐渐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中餐馆,并在2007年左右开始大规模增加;现在,800余米的街道上聚集有70多家中国饭馆、火锅店、羊肉串店等(图11)[35]。此外,中国移民日常生活所需的中国工商银行、换钱所、中国物产店等均有分布,店铺招牌以韩语和中文的双语招牌为主,由此逐渐形成生活便利的中国移民的生活圈。

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中国移民的人口结构悄然改变。从表2可知,2000年以后,持留学签证②的留学生快速增长,其中超过半数来自中国,并以大陆居民的中国留学生居多,近10年一直保持着六、七成的占比。留学生在居住空间选择上存在特定偏好,通学便利和房租便宜是其较为重视的两个因素[13]。既靠近教育机构又能提供大量廉价月租房的紫阳洞就是其一。紫阳洞附近的建国大学、汉阳大学、世宗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将近5000人[33]。中国留学生的增多,为其他中国移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遇,刺激了各种餐饮店铺和日常生活服务设施的出现。日常生活的便利化,使紫阳洞广泛受到中国留学生的欢迎,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中国留学生聚居区。

[35] 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 首尔紫阳洞缘何会出现羊肉串密集街[EB/OL]. http://www.haohanguo.com/article.php

?act=detail&id;=7991,2014-03-27.

[36] 黄昆章. 论华侨国籍问题[J]. 暨南学报,1992(2):108-115.

[37] 金强一. 朝鲜族社会人口流动和集居地空洞化问题的对策研究[J]. 东疆学刊,2004,21(3):80-86.

[38] 文谨,白凯,孙星. 地理学视角下的出国旅居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148-1158.

Abstract: Against the context of diplomatic relation establishment and an increase in economic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e number of Chinese people who have expatriated to South Korea soare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is population growth has turned the Chinese transmigrants into the largest ethnic group in South Korea. This study first analyzes the demographic 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Chinese transmigrants, and then sheds light on Seoul, South Korea, which is used as a case to examine the residential distribution and social-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transmigrant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first-hand data gathered from onsite surveys conducted in March 2016, we found that the Chinese transmigrants mainly consist of three groups: Korean-Chinese people, Chinese mainland residents and Taiwanese. In particular, the Korean-Chinese group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size within the Chinese transmigrants due to their ethnicity, who are treated as oversea Koreans by the South Korean government. At present, three Chinatowns have been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Seoul, including the Taiwanese enclave in Yeonnam-dong, the Korean-Chinese enclave in Daelim-dong, and the Chinese students enclave in Jayang-dong. The Chinese transmigrants growth, and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towns in South Korea, which are the result of diplomatic relation establishment and economic exchange between the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broken the situation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hard to put down roots in South Korea. At the same time, these Chinatown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and need lots of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role as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further communications.

Key words: Chinese transmigrants; residential distribution; Korean-Chinese People; Chinese mainland residents; South Korea

猜你喜欢

韩国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黑人“欧巴”
当我们疯狂冲向韩国的时候
揭秘韩国流
清风网大战韩国9D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