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祛瘀方治疗产褥感染及对血液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影响
2016-11-09杨东艳
党 群 杨东艳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068)
益气活血祛瘀方治疗产褥感染及对血液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影响
党群杨东艳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068)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祛瘀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产褥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3例产褥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7例)及对照组(n=46例),对照组给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益气活血祛瘀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寒战及发热、下腹疼痛、宫体压痛、恶露、附件区条索状压痛)单项积分及总积分均有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WBC计数、GRAN计数、GRAN比率、MON百分比、hs-CRP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祛瘀中药内服、外敷能够显著改善产褥感染患者血液流变学,抑制机体炎性状态,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产妇产后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炎症疾病[1],主要是指产妇在产褥期,由于分娩前或在分娩中产妇生殖道创面损伤遭受致病菌的侵袭而引起的感染,引起产妇局部或全身的炎性反应,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则能发生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3]。本研究观察了自拟益气活血祛瘀内服、外敷治疗产褥感染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93例产褥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例)及对照组(n=46例),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9.5±4.2) 岁,孕龄28~41周,平均(35.2±5.8)周,经产妇11例,初产妇36例;剖宫产29例,自然分娩18例。观察组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29.8±4.5) 岁,孕龄28~41周,平均(35.6±6.0)周,经产妇13例,初产妇33例;剖宫产30例,自然分娩16例。两组在年龄、孕周、初产妇或经产妇、分娩类型等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注射液静滴 ,250ml/d;甲磺酸左氧氟沙星 ,用法为0.2g+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静滴,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自拟益气活血祛瘀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该方剂主要组成包括:益母草40g,三七粉6g,当归、红藤各20g,杜仲、川续断、炒山药、侧柏炭、大蓟炭、小蓟炭、炒薏苡仁各15g,生地榆、黄芪、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30g,西洋参8g, 桃仁、川芎各10g。水煎500ml,早晚服用。同时给予中药方外敷治疗:羌活、独活、防风、血竭、乳香、没药、川牛膝各20g,三棱、莪术、艾叶、败酱草、蒲公英、滑石粉、土茯苓、海藻、昆布各30g,煎煮2次中药后将热药渣用清洁布袋包好,直接外敷在患者下腹部位置,选择下腹部相应穴位(子宫、归来、关元、中极等)进行外敷,每次20~30min/次,外敷中注意温度,避免患者烫伤,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4]及相关文献[5]对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评分:①寒战及发热;②宫体压痛 ;③下腹疼痛;④附件区呈条索状压痛;⑤恶露。
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GRAN)计数,中性粒细胞(GRAN)比率,中间细胞百分比(MO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并参照文献[3]将临床疗效评定分为3个等级: 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及宫腔培养或血培养(-);疗效指数>90%。 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显著,WBC及GRAN计数基本恢复正常,宫腔培养及或血培养(-),疗效指数为50%~89%;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WBC及GRAN计数降低2/3,宫腔培养及或血培养弱阳性,疗效指数为30%~49%; 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WBC及GRAN计数降低<1/3,宫腔培养及或血培养(+),疗效指数<29%。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总本组总治疗例数×100%。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寒战及发热、下腹疼痛、宫体压痛、恶露、附件区条索状压痛)单项积分及总积分均有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比较两组治疗后WBC计数、GRAN计数、GRAN比率、MON百分比、hs-CRP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25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5%(43/47例);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33/46例);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中医学中将产褥感染归属于发热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病多与产后“多虚”、“多瘀”等密切相关,并认为该病的发病病机为感染邪毒,外邪袭表,患者气血亏虚,运行不畅,营卫不通,瘀血停滞,阻碍气机,引起产后恶露不畅,当下不下,郁而发热。治疗方面应当以益气固脱,活血祛瘀,和营退热为基本的治疗策略。本研究中的采用的自拟益气活血祛瘀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正是基于以上病机调制而成,方剂中黄芪补气益气,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具有抗菌作用功效;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与黄芪合用增强补气功效。川芎行气活血、当归活血止痛,两者合用能增强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的功效。蒲公英消痈散结、清热解毒利尿;山药健脾补肾;桃仁活血祛瘀、三七具舒经通络、活血化瘀,两者均能增强活血祛瘀通络之疗效。红藤活血止痛,解毒消痈,祛风除湿;生地榆清热凉血、具有收敛作用;益母草调经消水,活血祛瘀,是历代医学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的良药。杜仲补益肝肾、调理冲任、利尿清热,具有广谱抗菌效应,亦能够提高患者白血球吞噬功能,促进杀菌抑制功效。本研究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结合外敷穴位治疗,发挥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则能够取得更大的疗效,中极、归来、子宫、关元等均在胞宫上方,是盆腔中的重要穴位,能够调理产妇局部气血的功效。通过中药外敷穴位能够使药物活性成分迅速由表入里穿透过皮肤,亦能通过刺激穴位的途径传导至经络,直达病变部位,与内服中药共同发挥益气活血、疏经通络、消炎止痛等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单项积分及总积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WBC计数、GRAN计数、GRAN比率、MON百分比、hs-CRP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了自拟益气活血祛瘀中药内服、外敷能够显著改善产褥感染患者血液流变学,抑制机体炎性状态。
[1]李静,张富贵,冯琦珍. 围产期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5,46(9):115-116.
[2]吴水妹,高玲娟,胡芝仙. 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39(12):3062-3063.
[3]马玉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褥感染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45(23):50.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5]王静静,龙俊杰. 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84-385.
(收稿2016-03-19;修回2016-04-24)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产褥感染/中西医结合疗法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益气活血祛瘀方
R714.62
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