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集中旱育秧生产模式及效益分析
2016-11-09魏国清三台县百顷镇农业服务中心
□魏国清/三台县百顷镇农业服务中心
水稻集中旱育秧生产模式及效益分析
□魏国清/三台县百顷镇农业服务中心
育秧是水稻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育秧生产模式关系水稻生产成本和经济生态效益。三台县百顷镇农业服务中心试验、总结并推广水稻集中旱育秧生产经营模式,每公顷平均节本增效约1 500元,节本达50%。
1 技术要点
1.1集中育苗场规划选择
根据丘区家庭分户生产经营习惯,一般每2~3个社集中规划育苗场1处,面积0.40~0.47 hm2。每村育苗场控制在4~5处为宜,减少移栽转运用工及时间。
1.2品种选择
集中育秧品种选择要综合考虑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当地季节、区域条件及生产实际,选择丰产性和抗病性较好的优良品种。
1.3集中旱育秧关键环节把握
1.3.1苗床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水浇旱地做苗床。旱育秧地苗床一般厢面宽1.4 m,沟宽或走道宽0.6 m,厢面长8~10 m,厢高16.65~23.31 cm。
1.3.2苗床消毒
播种前每公顷用敌克松30 kg拌细土撒在苗床上,对苗床消毒处理。
1.3.3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农时季节选择最佳播期。为保证播种均匀,确保秧苗个体整齐,一般分3次播种:第1次播60%,第2次播20%,第3次播20%。播种结束后,用平木板稍稍镇压,然后用细土盖种,厢面不现种,最后薄膜拱盖。
2 集约化组织管理方式
集中育苗一般排号取苗移栽,即按编号划给农户实际本田栽植面积所需的苗床面积,农户不能随处取苗,避免先取强苗、后取弱苗。集中育苗管理主体一般有以下3种管理方式。
2.1社会化服务组织商品化集中育苗
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根据当地生产特点,为农户“定制”秧苗,农户直接结算费用。
2.2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育苗
以村或社为生产单位,统一购种、育苗、施肥,适当给予农户成本补贴,按本田平均成本同农户结算。
2.3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代育
以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为依托,为小农户代育苗。
3 成本比较
在百顷镇泽河村开展集中旱育秧和分散旱育秧成本调研(表1、2),其中,后者在随机抽调的5户农户中开展。
表1 集中旱育秧费用支出明细表
表2 分散旱育秧费用支出明细表
4 推广价值
4.1节本增效
推广水稻集中旱育秧,按本田为单位计算,平均成本降低近50%。同时,农户节省的育秧时间用于从事其他劳动,可额外获得收益。
4.2促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
推广集中旱育秧,能在当地形成一条社会化服务产业链,吸纳劳动力和民间资金投入社会化生产,也有利于规模经营和大户形成,促进土地规模流转。
4.3推进农机化应用
推广集中旱育秧,有利于统一生产进度,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4.4推进现代优质水稻产业基地建设
集中旱育秧有利于选择优质水稻品种,便于开展无公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发展订单农业,推进产业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