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浅析
2016-11-09静杨侯博荣县农业科教站成都外国语学校
□杨 静杨侯博/.荣县农业科教站 .成都外国语学校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浅析
□杨静1杨侯博2/1.荣县农业科教站2.成都外国语学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认清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加大结构调整,加快方式转变,强化安全保障;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粮食安全保障、品质提升、循环利用、产业融合、布局优化为重点,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多功能开发的现代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更加注重制度创新和科技驱动,用改革的办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WTO成员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农产品市场不再局限于国内,国际农产品生产及市场需求已对我国传统农业构成了巨大冲击。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要适应农业全球化发展步伐,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 认清国际国内形势
当前,国际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国家消费者主要考虑的是产品品质和安全,要求生态、绿色、环保,对大量高端农产品的需求,不惜高价购买进口产品;同时,因科技快速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这些国家的大宗农产品如玉米、大豆、稻谷的生产成本低,产量大,主要出口给发展中或贫穷国家。发展中国家既要考虑解决温饱问题,又要兼顾品质,农产品需求差异化程度大,因生产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大宗农产品受发达国家出口影响大;同时,本国也面临诸多优势,可开发生产优势产品进军发达国家或贫穷国家。而贫穷国家重点在于解决温饱问题,但其科技水平落后,大宗农产品更受到国际市场的挑战。
国内传统农业以“粮猪安天下”为根本,从全面取消农税提留、推广粮食直补,到保护价收购农民粮食,进一步加大种粮大户补贴,加大生猪良种、能繁母猪补贴,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推广生猪标准化小区建设,无不是围绕“粮猪安天下”而发展农业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粮食和生猪生产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储粮量在不断增加,造成仓库满满,陈化粮大量浪费,生猪规模化生产不断增加,环境污染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粮食、生猪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民种养效益低下,市场价格与国际相比较高,没有市场竞争优势,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同时粮食和猪肉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低,国内市场受进口冲击影响很大。并且,人们对粮食和猪肉的消费量在逐步降低;但对牛、羊、兔、奶、蛋及各类水果、蔬菜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相对发达国家高劳动成本影响,这些农产品又有出口创汇竞争力。
因此,应综合国际国内形势和消费结构,加大国内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剔除地区保护政策,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2 结合本地生产实际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包括去产能,但更要找准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在认清了国际国内形势后,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逐步调整和去库存。要考虑农业稳定发展,如果是产粮大县,就不能因为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库存多,就放下粮食生产,而全部去种植经济作物等;如果是生猪调出大县,就不能不发展生猪生产,全部去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一定要结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人们生产经营习惯、技术水平、环境因素等,紧紧依靠原有优势和上级政策的支持,在稳定原有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不减少的情况下,认真分析自身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先进行小规模试验示范,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规模,切忌跟风而上,不尊重实际,不顺应农民意愿,盲目转型。
3 加大三大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三大结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种植业生产方面,一要改变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的传统,发展马铃薯、高粱+再生高粱,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二要大力发展油菜和大豆生产,我国是油料作物发展滞后国家,但产品需求量大,而且畜禽饲料需要大量饼粕类原料,油菜和大豆生产具有较好市场前景。三要将蔬菜、水果、茶叶、蚕桑、中药材做出特色,既要做好传统季节生产发展,又要充分利用农业设施化干预发展错季特色经济作物。在畜牧业方面,要在稳定生猪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草食牲畜和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减少人畜争粮的现象,将本地区遗传资源做出特色亮点,同时要做好小家禽畜发展。在渔业方面,要取缔网箱养鱼、水库养鱼等严重影响水质的养殖方式,加快推进稻鱼共生、鱼菜共生等复合健康养殖方式,在发展传统四大水产养殖的基础上,探索发展龙虾、黄鳝、乌龟等特色水产品养殖。
4 加快三种方式转变
一是要以品种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种养循环化、粮经饲复合化“四化”推进生产方式转变,要将良种业生产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培育产量高、投入小、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优的品种;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能力;要大力发展“畜-沼-菜”“畜-沼-果”等种养循环产业,推进可持续发展;要加大“菜/稻/菜”“麦/玉/豆”“玉米/辣椒/马铃薯”“果/草”“茶/草”“桑/草”等粮经饲复合生产。二是要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利益联接机制、完善产业链条,推进品牌战略“四举措”、推进经营方式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要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不断推进其创新发展能力;要探索创新财政资金量化入股折资分红、土地入股分红、生物资产预收益担保贷款、保护价订单生产、云平台服务、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体制机制;要全力加大种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加快发展农业全产业链进程;要加大“三品一标”发展力度,重点培育驰名、著名商标和著名品牌。三是要强化科技支撑、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安全监管、强化综合执法,推进管理服务转变;要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村水、电、路、机网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要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配套和农业法治配套,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要素保障;要严格落实农药化肥零增长要求,加大畜禽污染综合治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抽检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安全;要以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下达执法案件查处力度和公开执法程序为重点,严厉打击破坏农业生产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5 强化三大安全保障
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根本。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不仅要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而且产品的生产要安全、要生态,还应保障可持续发展。一是要集中力量开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专项打假治理,减少药物残留,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二是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建设,配备检测设备,培训检测人员,下达检测任务,不断提升检测预警能力。三是要扎实做好动植物防疫工作,强化“落实三员,严把四关”,确保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四是要完善畜禽屠宰监管,以“瘦肉精”“三聚氰胺”抽检为重点,加大畜禽屠宰监管,保障人民吃上放心肉、放心奶。五是要切实落实动物及动物产品申报检疫制度,全力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六是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土壤盐碱化,既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又促进农业增效。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意识转变,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变化,以及各地区发展实际等诸多影响因素,有规划、有组织、循序渐进地发展,才能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