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对肺脓肿常见证候及其特征的研究*
2016-11-09王宗耀余海滨马锦地李建生蔡永敏孙曙明李庆磊
王宗耀,余海滨,马锦地,李建生,李 萌,蔡永敏,孙曙明,李庆磊
(1.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文献研究·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对肺脓肿常见证候及其特征的研究*
王宗耀1,余海滨2,马锦地1,李建生1,李萌1,蔡永敏1,孙曙明1,李庆磊1
(1.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的文献,分析肺脓肿常见证候及其临床特征,为丰富肺脓肿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证候频数描述,推断出肺脓肿常见证候有痰热蕴肺证、热毒闭肺证、肺热血瘀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风热犯肺证等;根据肺脓肿常见症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所推断出的证候有痰热蕴肺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风热犯肺证、肺气虚证、燥邪犯肺证、热毒闭肺证、虚实夹杂证、阴虚肺燥证;根据以上两种共有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推断出肺脓肿的临床常见证候有痰热蕴肺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热毒闭肺证、风热犯肺证,每个证候有其症状特征。结论:肺脓肿的临床常见证候有痰热蕴肺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热毒闭肺证、风热犯肺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其研究结果有待于临床的进一步验证、分析与补充。
肺脓肿;名老中医;证候;症状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实质坏死的肺部化脓性感染[1],临床上以发热、咳嗽、胸痛、咳痰量多、气味腥臭,甚至咳吐脓血为特征,属中医学“肺痈”范畴。中医诊治肺脓肿经验丰富,尤其现代名老中医对肺脓肿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理论认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证候缺乏统一标准,在以往的中医学文献及教材中,大多为分期辨证,多以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划分。笔者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文献研究数据库》,对肺脓肿的常见证候、症状进行判定、分析,以期为丰富肺脓肿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文献来源
①《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名医年代为1911—2011年,涉及2 338位名老中医,包含中医病证51种、西医疾病100种。按照数据纳入标准和录入原则,最终录入数据19 277条,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0430655。②《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名医年代为1989—2012年,包含中医病证51种、西医疾病100种。按照数据纳入标准和录入原则,共录入临床文献(包括临床研究报道、医案医话、临床经验等)13 860篇、文献综述1 389篇、实验研究690篇、理论探讨1 042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0780257。
1.1.2纳入标准
①1911—1990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0 a以上、著有肺系疾病相关著作或发表文章、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的相关文献;②1990—2012年第一批至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的相关文献。
1.1.3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或出版的文献,只取1篇;②科普类文章。
1.2方法
1.2.1数据库建立
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肺病数据库》,以“肺脓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文献研究数据库》,数据库包括病名、证候、症状等内容。
1.2.2证候术语的规范
这是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医院发展战略一致的大背景之一。在项目中,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在郑大一附院也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浓郁的氛围。据刘章锁介绍,多学科管理团队在医院落地已有7年之久。“目前,门诊有28个多学科会诊团队。”
按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2]和《中医药学名词》[3]标准规范中医证候名称。
1.2.3症状术语的规范
按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2]和《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4]标准对症状进行规范。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采用频数描述、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肺脓肿常见证候及其特征。
2 结 果
2.1证候分布
纳入文献中有关证候的文献268条,规范后证候名15种,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依次为痰热蕴肺证(41.4%)、热毒闭肺证(21.3%)、肺热血瘀证(11.6%)、肺热炽盛证(8.2%)、肺阴虚证(8.2%)、肺气阴两虚证(7.5%)、风热犯肺证(7.1%)。见表1。
表1 证候分布
2.2症状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根据本组资料症状频率的分布,选取频率≥2%的症状进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①对所纳入的症状进行因子分析,采用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若KMO>0.5,表示适宜做因子分析,且其值越大,因子分析效果越好;若KMO<0.5,表示不适宜做因子分析。本研究KMO=0.640,P=0.000,表明变量间不独立,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②将提取的公因子(载荷系数≥0.3)作为变量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本研究共提取了21个公因子(用F表示),对提取出的公因子进一步聚类分析,根据树状图并结合专业知识,得到9类较有意义的症状聚类组合。各类症状组合与证型推断,见表2。
表2 症状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
2.3肺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采用频数描述的方法,筛选出频率≥5%的证候有痰热蕴肺证、热毒闭肺证、肺热血瘀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风热犯肺证、痰浊阻肺证、肺气虚证;根据常见症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推断出的证候有痰热蕴肺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风热犯肺证、肺气虚证、燥邪犯肺证、热毒闭肺证、虚实夹杂证、阴虚肺燥证;根据以上两种共有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判定肺脓肿常见证候有5种,分别是痰热蕴肺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热毒闭肺证、风热犯肺证。
2.4常见证候的临床特征
对常见证候的临床症状采用频数描述、参考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主、次症的判定。具体判定标准如下:①症状出现频率≥50%的症状作为主症,症状出现频率≥30%~<50%的症状作为次症。②因子载荷系数≥0.5的症状作为主症,因子载荷系数≥0.3~<0.5的症状作为次症。两种方法同为主症者,就作为该证候的主症;一种方法为主症者,结合专业知识和临床实际进行主、次判定;两种或一种方法为次症者,均作为该证候的次症。常见证候的症状频率分布与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常见证候的症状频率分布与因子分析结果
常见证候的主、次症判定如下:
①痰热蕴肺证。主症:咳痰、咳嗽、痰脓。次症:胸痛、发热、数脉、滑脉、黄苔、红舌。
②肺热炽盛证。主症:咳痰、咳嗽、口渴、烦躁、黄苔、滑脉、数脉。次症:胸痛、红舌、发热、腻苔、厚苔。
③肺阴虚证。主症:手足心热、潮热、鼻衄。次症:咳嗽、咳痰、红舌、数脉、浮脉、倦怠、汗出、腹胀、口苦、面色无华。
④热毒闭肺证。主症:咳痰、咳嗽、胸痛、喘促、发热、大便秘结。次症:胸闷、喘息、胁痛、咽干、寒战、睡眠差、食少、数脉、黄苔、红舌、厚苔。
⑤风热犯肺证。主症:咳嗽、咳痰、发热、恶寒、恶寒发热。次症:胸痛、痰脓、呼吸困难、红舌、黄苔、腻苔、数脉、浮脉。
3 讨 论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连接临床与基础理论的桥梁[5]。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能够揭示病变机制和发展趋势,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根据疾病不同的病变阶段、不同的临床表现、所对应的不同证候采取相应的方法治疗[6]。以往的中医学文献及教材对肺脓肿的病因病机认识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证候论述较少,对肺脓肿大多是分期辨证,如《中医内科学》[7]《邵长荣实用中医肺病学》[8]《实用中医内科学》[9]对肺脓肿证候以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划分。总结周仲英[10]、国钰妍等[11]、吴春清等[12]、焦源等[13]对肺脓肿证候的部分论述,上述医家对肺脓肿辨证证候有痰热蕴肺证、热毒闭肺证、肺热炽盛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但是证候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对肺脓肿进行证候的分类及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的文献,采用频数描述的方法筛选出肺脓肿高频证候,对常见症状进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推断证候,根据以上两种共有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推断出肺脓肿常见证候有5种,分别是痰热蕴肺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热毒闭肺证、风热犯肺证。其中痰热壅肺证、肺热炽盛证、热毒闭肺证在以往文献[10-13]中多有报道,而肺阴虚证、风热犯肺证论述较少。肺脓肿后期多阴伤气耗,表现为气阴两虚证;若患者素体强壮或疾病过程中使用大量益气药物,则可能气虚症状不明显,病机以单一阴虚为主,表现为肺阴虚证。肺脓肿早期风热袭表,卫表受郁,肺气不宣,肺卫同病,蓄热内蒸,血热壅聚,也可发为肺脓肿,表现为风热犯肺的证候,正如《类证治裁·肺痿肺痈》[14]所言“肺痈者,咽干吐脓,因风热客肺蕴毒成痈”。
主症是疾病的中心环节,是疾病的主要矛盾,能够反映证候的基本属性;次症对证候基本属性的判定起辅助作用[15]。对证候进行主、次症的判定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环节,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结果中出现个别症状与证候不相符的情况,考虑与诸多影响因素有关。如肺阴虚证出现腹胀、口苦、面色无华,可能是由于患者久病体虚、气血亏虚,表现为面色无华;又兼有其他脏腑疾病,加之内有湿热,出现腹胀、口苦等。热毒闭肺证出现寒战症状,里热证出现发热、寒战,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疾病过程中正气与邪气剧烈相争;②复感寒邪较重,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阳气郁遏,机体失于温煦。本研究结果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分析与补充。
文献研究是证候研究的基础[16]。本研究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的文献,对肺脓肿常见证候进行推断,并对其常见证候主、次症进行判定,有助于肺脓肿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为肺脓肿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1]王吉耀.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1-105.
[2]朱文峰,王永炎,唐由之,等.中医临床诊疗术语[M].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2004.
[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姚乃礼,朱建贵,高荣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1.
[5]刘蕾,郭淑珍,王伟.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8):661-663.
[6]孙广仁.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19.
[7]周仲英.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6-104.
[8]邵长荣.邵长荣实用中医肺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1-176.
[9]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9-210.
[10]周仲瑛.肺痈证治述要[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10(3):1-3.
[11]国钰妍,侣庆帅, 亢秀红,等.李国勤治疗肺脓肿经验[J].中医杂志,2014,55(9):795-797.
[12]吴春清,张伟.辨证治疗肺痈32例[J].中医药学报,1987,10(3):23.
[13]焦源,王永俊.辨证治疗120例肺脓肿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1986,7(10):440-441.
[14]林佩琴.类证治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89-91.
[15]王至婉,李建生,王明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08,49(8):661-663.
[16]李建生,王明航,余学庆,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10,51(1):68-71.
(编辑颜冬)
1001-6910(2016)10-0059-04
R256.1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0.27
李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li_js8@163.com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JDZX2012027);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资助(HNZYLJ201301001);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131PJRC659)
2016-06-28;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