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图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11-08郝丽娟
郝丽娟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景观图、统计图表、地理原理图等各类图表,很多地理知识都是从分析图表中获取的。随着国家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的命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也就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更注重地理图表的信息载体功能。地理试题也大多是以图表为载体,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从图表和文字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1,在2015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Ⅱ中的37题,给出河套平原地区河流和灌渠分布图,让学生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说明理由。题目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而对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阐释的能力。
地理图表具有简明、生动、形象、易读等特点,它能把文字与数字具体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图表提供的信息,有的具有鲜明的色彩,生动、易懂的形象,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天气系统”时,关于气旋这一概念,把近期天气预报中的台风云图展示给学生,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马上能说出逆时针辐合运动的气流运动。有的具有很强的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通过组织学生围绕图表展开一系列思维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及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及跳跃性思维,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和实际运用能力。又如,在学习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的“热力环流”时,教材通过三幅图(见图2),展示热力环流中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以及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的变化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在学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时,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形成原理,也更容易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原因。
地理图表既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加工地理信息的工具。在学习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同类或相似的地理知识,使学生难以区别或产生混淆,此时,如果学生用好地理图表这一工具,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讲到“中国地理”时,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对比中国的南方、北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同之处一目了然。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以列表格的形式把世界的主要分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世界各区域的特征。在学习必修Ⅱ中第三章第二节时,会涉及世界各地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了解了这些农业地域类型之后,以做表格的形式,将相似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对比,以避免知识的混淆。如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从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区位条件等方面比较,结果学生一目了然,原来模糊不清的知识点也有了清楚的认识,习题演练中更顺畅,效果显著。
通过分析近年的高考试卷发现,区域地理的定位在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如在2015年的新课标Ⅱ卷中,6-8题给出M国(摩洛哥)的经纬网和海陆分布图,学生做题之前要通过读图定位为非洲西北部的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才可以继续准确分析题目。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构建心理地图,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先形成各大洲的大致轮廓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再细化重要区域和国家的轮廓、界线、经纬度、海陆位置,还可以通过图中所给的一些典型地理事物帮助判断定位。有一句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图看百遍,自然记在心里。学习总是要经历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不懂到一知半解到深刻理解的过程,只要认真、坚持,就一定会成功!另外,在看图的过程中还要细心。比如,看到一幅图表,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先明确这是一幅关于什么内容的图表,也就是先看图名,因为只有先明确它的主要内容,才能保证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地把文字信息与图表信息有机地融合或者一一对应。明确图表的主要内容之后,就要了解图中有哪些信息,这就必须要看图例,如果不了解图例,尤其是那些非常规图例,那么学生对图表的解读将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完全错误。比如,在学习必修Ⅱ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时,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图3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据图回答下题。
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A.移民 B.农业或家务职业
C.非农业职业 D.政府或管理职业
学生在做此题时完全忽略此图所给出的图例,直接凭感觉做答,结果错误率很高。所以,指导学生学会读图的顺序、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高中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有它独特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图表又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与特色,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图表应始终贯穿,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