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歌教学应“读”占鳌头

2016-11-08毛婷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30期
关键词:古典感情节奏

毛婷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沉淀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于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著名作家余秋雨也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

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教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典诗歌教学?其实古人对“读”有经典概括和诠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可见,诵读是增强古典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古典诗歌教学应“读”占鳌头。

在推行朗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读诗的前提是要读懂诗歌。除了一般意义的朗读外,还包括看、想和与大脑所呈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使诗歌教学取得圆满成功。

一、通过反复诵读来理解诗歌主题

理解一首诗,首先要从主题开始。教师的范读是基础,教师一定要读得声情并茂,读准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然后学生自我反复诵读,在反复朗读中以声音来还原作者在诗作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在课堂的反复朗读中充分体会诗作的节奏和音律,直至能自如地做到抑扬顿挫,读出诗歌的情感基调。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朗读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略微低沉,要读出思乡的情感;曹操的《观沧海》要读出其豪迈喜悦的感情基调;陆游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要读出诗人的悲痛与伤感之情。这样,学生就会在主题基调下通过反复的朗读,逐步融入诗歌,为进一步的欣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反复品味来体味诗歌的意思美

在让学生充分体味诗歌意思美方面,我们既不能通过“字字解释、句句翻译”方法实现目标,又不可能让学生在放羊式的随意理解中达到目的。此时,牢牢抓住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反复品读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取之路。如在进行《沁园春·雪》教学时,教师要扣住上阕中的“千里”“万里”“欲与”“晴日”“分外”几个词,让学生在反复抑扬顿挫的吟诵中,读出一代伟人的豪爽之气、磅礴之气、恢宏志气;下阕中,要牢牢抓住“惜”“只识”“数”“还”几个词,在低沉、激昂交织的语调变化,通过循环往复地吟诵,还原出伟人那种在深邃的思考中所产生出的激越澎湃之情,把毛泽东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开天辟地之气表达出来。

三、通过对音感强的句子的反复诵读、品味来感受诗歌的声音美

古典诗歌中,很多语句饱含着一种言犹未尽、溢于言辞之外的音乐之美。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调动自己的思维、情感,通过自己的声音充分感受、揣摩、体味这种美,产生如闻其声的感受。使学生通过这种有节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亲身去经历这种审美体验,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让学生在诵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如诵读《木兰诗》木兰归家一段,感情基调是热烈、欢快的,第一层节奏最快,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二层放慢,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轻读,为高潮蓄势;第三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中,北方人民的豪迈气概,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重现眼前。

四、通过对意感强的句子的反复诵读、品味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掌握了意象,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如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我先以图像渲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凄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光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就会走进诗人的意境。

欣赏古典诗歌时,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能通过学生的深情朗读来体会情思,那真是一件教学的幸事、学生学习的幸事,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古典感情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带着感情
YOUNG·节奏
带着感情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