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现代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2016-11-07王崇月刘筠
王崇月?刘筠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认为,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模式;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大学生个人要转变就业观念,根据自身性格与优势,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教育公平成了社会热点话题,而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这个情况对于社会阶层发展与推动的重要作用。这一作用在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中呈现减弱的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本文拟就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以及解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1、社会经济的发展
宏观背景方面,湖南师范大学周劲松教授认为经济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展必将导致教育规模的扩大、社会职业类型的变化,导致社会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人才需求数量的增加。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可以选择的就业类型增多,但另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学历要求以及能力的多样性也越来越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对大学生就业的地域流向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高速增长与劳动供给增长并存;经济体制转轨与就业市场化;经济结构变动与就业调整;技术进步与大学生就业;经济全球化挑战与就业。
2、家庭相关因素
一直以来,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当今社会,一般来说父母及家庭收入比较高的应届毕业生,社会接触面相比较低收入家庭来说更广一些,从而为其提供了更多的从业和就业机会,父母的学历水平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同样很大。这就充分说明了家庭所带来的人脉、社会资源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人们所设想的。但是,家庭这个相关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是客观的,客观因素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尽早就业,但真正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多远,还要看本人自身的心理素质与专业能力。
3、学历水平与毕业学校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跨越不同等级的分数线进入了不同的院校接受高等教育,从国内顶尖的211、985等知名高校到普通的高职、高专院校,所进入学校的不同,也就代表着当代大学生所能接触的人脉、可利用的学校设施等资源的不同。由于学校教育程度不同也就造成了学历的差异,其间硕士、博士就业水平较其他学历的学生领先,其次便是硕士、本科、专科。
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求职者毕业的大学所在地就业市场越好,求职者的就业率和薪资待遇也就较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好的大学,其毕业生的流动性就越强,大学所在地的制约作用就弱一些;因此可以说,本科毕业生的流动性大于高职高专毕业生。
从毕业学校所在地区的差异来看,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高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10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总体就业率名列前茅。另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沿海和211大学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所受冲击最大,高职高专的就业率呈现稳定状态。
4、大学生本人原因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一改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指导思想,当前招聘会也改名为“双选会”,寓意企业与求知的大学生双方互相选择。目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存在专业知识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机遇及时就业等问题。
北京一家大型企业招聘的负责人曾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需要转变就业观念,既不能眼高手低,什么都看不上;也不能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要有勇气和自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要让好工作从身边溜走。”这就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业观念跟不上社会要求,眼高手低,在校期间不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致自己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而无法就业;而在就业过程中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和勇气,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首先,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采取以就业为导向,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可操作的专业课,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各大学应坚持自己的大学生培养定位,不宜因经济形势的波动而调整学生培养的长期目标。同时,各层次高校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来,坚持自己服务的需求层次。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都有自己满足的各类企业对象,如同从奥拓到奥迪汽车都有自己的市场。盲目专升本、盲目效仿名校培养目标,是不适宜的产品定位,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其次,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
再次,大学生自己要转变就业观念,根据自身性格与优势,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增强提升自身就业意识与专业知识应用的能力,优化自身能力结构,使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更加适应企业的招聘要求。
三、结语
根据社会调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以看出近几年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和家庭、社会经济发展、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有着较大的关系。高等教育在普及化以后,人们受教育机会更多的同时,也有了更大的就业压力。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平均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高校毕业生本身的努力程度对其就业产生着最为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毕业生要摆正心态,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充实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多关注就业信息、及时补充提高自己,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道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岳昌君.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02.84-96+189.
[2] 杜桂英,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67-70.
[3] 周劲松.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4] 戴前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寻[J].2010.8.6.
【作者简介】
王崇月(1996-)女,德州学院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护理学.
刘 筠(1968-)女,德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