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6-11-07苏伟娜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微博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微博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提出了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 微博;网络舆论;影响;对策
一、微博传播的特点
微博是与他人分享自己所观所感所想的社交传播平台,是当今极具时效性和影响力的自媒体。微博是一种新式媒体,既与传统博客的交流方式不同,也与微信的传播有所差异。微信是窄传播、深社交、紧关系,而微博是广传播、浅社交、松关系;微信发布的原创内容不能被转发,不能进行二次传播,而微博可以不受限制的转发,实现N级传播,带来信息流的大规模集聚。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下,微博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传播时效的即时性
即时性是指用户发布的信息可以迅速出现在微博界面上,只要粉丝在线就能立马刷新看到内容。现如今微博增强了传播的即时性,发布者可以保持在线状态,随时随地浏览新闻,并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态度。这种即时的信息发布功能让每个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将生活中的事情以文字、图片、视频或现场直播的方式迅速发布出去,加速了社会事件的传播进程。
2、传播语境的“碎片化”
传播语境的“碎片化”是指传播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情感表达的碎片化。当今社会,信息激增,网民上网时间有限,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这些限制性因素阻碍信息的畅通。但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新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其中微博用户也可以在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自己此时此刻的所观所感,内容个性随意,表达的感情也千差万别。
3、传播效果的裂变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传播频率上看,可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以弱连接为主,大众可关注专家、名人、明星等大V的微博,随时评论、转发他们所发的内容。这些大V用户一般是微博的意见领袖,他们往往拥有巨大的粉丝群,因此易造成微博核裂变式的传播效应。微博传播是一种核裂变式的链条传播,这个关系链条本身不是一个线性的链条,而是一个类似树状、网状的错综复杂的链条,这个关系链条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又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子网。[1]这使微博传播范围变广,因此微博上的信息很容易以几何级翻倍的速度传播开来。
二、微博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两面性,微博也不例外。正因为微博具有传播时效的即时性、传播语境的“碎片化”、传播效果的裂变性的特点,才决定了微博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是不可预估的。微博是网络舆论酝酿的平台,也是网络舆论的指南针和催化剂。
微博成为网络舆论的源头,公民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利于各种意见、思想的交锋和汇总,使公民言论自由达到最大化,开创网络舆论的微时代。微博使网络舆论的生成方式加快了,也使网络舆论的效果更大、更深、更广。微博言论的兴起与普及,正在对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功能、内容与形式产生冲击,使之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微博舆论环境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这给网络舆论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谣言、虚假消息层出不穷,导致网络舆论混乱;进行过度炒作和营销,网络推手恣意妄为;过激言论随处可见,侵权案件屡见不鲜;频频出现“人肉搜索”,致使网络暴力危害社会秩序和人身安全。
2015年5月3日,成都女司机卢某因行驶变道遭到一名男司机张某的殴打。此事件被曝出后,舆论的天平很快倾向于女司机,对她表示同情,对男司机的恶行进行谴责和披露。随后张某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发布后,舆论又转而谴责女司机开车的随意变道,这明显是违章驾驶。随着事件关注热度的不断升级,网友对她进行“人肉搜索”,曝光了她的身份证信息、违章情况、开房记录等隐私。一时间网友似乎遗忘了打人者,而将怒火直接烧向女司机,女司机在医院反思并写下《致歉信》。这是网络暴力的典型案例,网友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自己本身却没有意识到这种错误,反而让受害者进行反省致歉,网友这种不理性的行为还需自身反思。
三、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微博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来发挥引导网络舆论的作用。微博用户可以晒生活、表心情、秀恩爱,随心所欲做自己社交媒体的主人,随时随地评论、转发别人的微博,但是这种“自由”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自媒体时代,我们要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类侵权案件也不断发生。对于互联网网络舆论的立法还比较薄弱,这需要建立健全关于网络舆论的法律法规,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违法信息,因此建立健全法律是使网络舆论朝着良性发展的基础。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9种常见行为被列入刑事处罚范围,其中一条就是在微博、朋友圈发假消息判刑。在《刑法修正案(九)》第291条中增加一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个修正案的颁布向遏制网络谣言迈了一大步,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言论自由必须有法律边界,政府应当尽快颁布关于微博等新媒体的法律法规,使微博真正成为文明表达言论的交流平台。
2、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学者鲁宾认为媒介素养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本人认为媒介素养不仅包含使用媒介的能力,也涵盖道德层面的素养。有些网民虽然知道如何使用和利用媒介,但是道德素养不够,他们通过在网上随意谩骂、发表不实评论来泄愤,这种做法是不理智的。只有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才能保持微博网络舆论的良好发展。
3、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意见领袖具有引导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是网络舆论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意见领袖均匀的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他们的言论对于普通的受众具有很强的引导力。在微博上,很多大V用户就是各界的意见领袖,他们大多是学者、名人、明星、企业家。这些大V用户具有庞大的粉丝群,他们发表的微博内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是目前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点是明星,明星的每条微博的转发量、评论量和点赞量都大到惊人,而一些知名的学者、专家的微博却“无人问津”。正对这种现象更应该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微博后台应向用户推荐一些具有能力担当的平民化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通过推送正能量的微博内容来引导舆论的走向。
四、结语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一种,正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微博用户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微博,微博对网络舆论的威力也日渐增大。微博对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多,治理网络舆论的对策也会不断丰富和完善,期待未来微博舆论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注 释】
[1] 罗小红.论微博客在网络舆论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青年作家,2011(1)70-72.
【参考文献】
[1] 阿丽艳艾尼瓦.解读微博热门话题映射的网络舆论特征[J].ChinaInternet互联网天地,2014(6).
[2] 何芳.微博传播对我国网络舆论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简介】
苏伟娜(1992.09-)女,汉族,山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