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问题教学的应用

2016-11-07罗柱森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周长正方形解决问题

罗柱森

东莞已于2014年秋季开始使用修订后的小学教材。“解决问题”是新课程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体验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三年级上册修订后的教材解决问题教学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一、比照新舊教材,挖掘解决问题教学的新特色

(一)利用解决问题促进对概念的理解

本次教材修订的重要变化是教材结构或者说是教学顺序上的变化,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也增加了“分数的简单应用”小节,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而且也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丰富性。

(二)探索策略的多样化解决问题

本次修订教材对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的形式呈多样化,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或动手操作、或列表分析推理,或画图表征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

(三)渗透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知识的教学,一条是暗线即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本册教材的基本教学单元中,注意结合具体内容的教学和练习,以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思想有所感受和体会。

二、融通教材,应用转化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一)化未知为已知

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思想和方法。因此利用转化的思想,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熟悉的问题,这种转化经常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课后的练习就要求引导学生用“剪拼法”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进行比较。这样使求不规则物体的周长转化为熟悉的长方体和正方形的周长。不仅解决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同时也复习了已学过的方体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化难为易

化难为易是指循序渐进,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探索其中蕴含的规律,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解决问题。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例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师:感觉有难度吗?遇到这么复杂的问题,你有好办法吗?

讨论决定: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

师:下面我们就从4个正方形开始,逐步增加个数,找找其中的规律。(教师出示表格正方形个数-画图-拼法总数-拼成图形周长最短方法)

要求:1.先画线段,再填表;

2.你是怎样计算图形周长的?

3.注意观察、思考,寻找规律;

4.讨论时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规律:拼得的图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周长就最短。

(三)化繁为简

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运算或数量关系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妨转化一下解题策略,化繁为简,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测量》这一章例9教学:用以下两辆车运煤,小车载质量2吨,大车载质量3吨,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认为恰当的方案很难找。正当学生无计可施时,教师引导点拨:“可用列表法解决此种类型的问题”。

通过转化思想就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简单的问题,再配合列表法,假设法让学生解决问题。

三、融合练习,促成化归思想方法的生成

精心设计反馈练习既是渗透思想方法的一条途径,又是对思想方法运用的检验。把练习设计好,设计一些蕴含思想方法的题目,采取有效的练习方式,既巩固了知识技能,又有机地渗透了思想方法。

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运用新教材,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应该是教师工作的永恒追求。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孕育于解决问题中的转化思想,创造性地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谢岗镇黎村小学)

猜你喜欢

周长正方形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剪正方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算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