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问题及对策
2016-11-07万娟
万娟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武汉430299)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问题及对策
万娟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武汉430299)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历经12年已经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同时不少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产品同质化严重,各种销售乱象层出不穷,而对于资金的使用、运作以及监控等方面,银行也没有尽到很好的管理以及信息披露职责。本文深入剖析了上述问题,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转变服务意识,提升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资金管理以及信息披露等建议。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对策
一、引言
自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了内地第一个外币理财产品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版涌现出来,各大银行理财业务进行的如火如荼。2004年到2011年期间,无论是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还是参与发行的银行数量都呈迅猛发展态势,募集资金数以万亿元计。2011年后,中央银行银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侧面影响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理财业务的发展势头,而近年来央行又不断降息,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理财产品收益出现大面积下跌,特别是挂钩货币和债券的理财产品。自2016年来,理财产品收益不断下行,7月份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3.76%,创下历史新低。一方面是收益率的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是风险的不断攀升,各种业务乱象和风险不断暴露出来。监管当局为此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通知文件,然而都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确保理财业务健康规范发展,实现银行与投资者双赢,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多为初极化产品,同质性严重,无论是工、农、中、建、交这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还是像招商银行这样的全国性股份银行,抑或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外资银行,但凡一家银行推出一款销售较好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纷纷效仿,于是一夜之间类似产品大量涌现,为打赢这场营销战,各银行纷纷在价格上做文章,从而掀起了银行家的价格大战。这一方面挫伤了部分银行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将市场引入到低端、无序的竞争旋涡当中。
(二)不当销售已成常态
利率市场化使得各银行都面临巨大挑战,在日渐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各银行对自己的员工的考核可谓变本加厉,理财产品的销售业绩是除拉存款之外的另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前面已经提到,银行间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若想要取得良好的销售状况,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降低定价,但是银行毕竟是盈利性机构,降价也有底线,而且营销人员也没有定价权,因此,在营销过程中,为了得好的业绩,营销人员使出各种不合规手段:(1)夸大宣传,特别是夸大收益,片面强调高收益,将产品渲染得天花乱坠,而对风险则鲜有提及;(2)在对客户进行讲解过程中只讲收益率与银行存款的收益相比,将投资者引入二者具有相同风险的误区;(3)在没有充分分析客户的实际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就对客户进行营销,见人就营销,对特性完全不同的客户也推销一样的产品,导致客户没有将资金投入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上。例如,目前银行的很多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型的,非保本这一点营销人员一般不提及,只片面强调高收益,导致很多大爷大妈拿着自己的退休金去抢购,若最终亏损,不但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银行的声誉也将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每一理财产品未独立建账核算
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实行“资金池”管理模式,也即是所有理财产品募集来的资金都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投资管理。银行并未对每一理财产品单独设立账簿,单独核算。当期限较短的产品到期时,就从资金池里提取资金按照发行文本上的预期收益率进行兑付,同时,新发行产品募集的资金又注入进来。如此,不断的有产品兑付,又不断的有新的资金注入进来,循环往复,单个产品与投资品之间并没有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单个理财产品的投资业绩无法评价。若投资风险一旦变为损失,短期理财产品已经兑付,损失就只能由期限较长的产品来消化,这就造成了短期投资者获得了收益,而风险却由长期投资者来承担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不公平现象。
(四)信息严重不对称
虽然监管当局一再要求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要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但银行在这方面做得却不尽如人意,导致投资者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尤为严重。一方面是银行信息披露不充分,产品说明书表达极为含糊,对于资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投资品种没有全面列举,或者表达宽泛,一方面是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投资经验不足,这就导致投资者在购买时片面注重被银行大肆渲染的收益率,而对银行少有提及的风险鲜有关注,对投资者的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另外,一些银行对产品在成立时以及运作过程中的信息极少披露,投资者只能了解到产品到期时的粗略信息,因此,即便一些产品的投资产品已经出现了严重风险,等到投资者反应过来时早已经形成了损失,这也极大的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三、商业银行继续开展理财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进入2016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不断下滑,各种业务风险纷至沓来,那么,投资者是否还有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意愿,商业银行是否还有开展理财业务的必要,是否还能通过理财业务实现满足自己的盈利性需求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旺盛的理财需求是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外在动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居民个人所有拥有的经济资源,除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较多剩余财力供自主选择并决策,这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兴起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财富的累积,必然引起居民财富观念的变革和投资意识的增强,居民对投资工具的要求日益升高,客观上需要金融部门提供更多的理财工具和金融产品。一方面是投资意识的迅速觉醒,另一方面,却是居民投资技能的缓慢提升以及金融投资环境的日渐复杂和投资风险日渐加大,此时为了实现财富迅速增值的迫切愿望,专业的投资理财人士成为了广大居民的救星。人们迫切希望有专业的投资人士以独到的眼光来帮分析自己的财务状况,为自己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量身定制理财计划,以实现财富迅速增值,这极大的推动了居民对银行理财业务的需求。
(二)开展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银行角度,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存贷利差缩小,传统意义上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减,银行迫切的需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来维持自己的盈利能力,而理财业务以其自身的优势恰好可以满足银行的利润增长需求。相对于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而言,理财业务的受众更广,风险更小,收入更为稳定。通过观察工、农、中、建等几家具有代表性的银行近几年的非利业绩可以看出,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逐年递增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从2010到2015这5年时间里,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从7285.1万元增长到14336.6万元,增幅达96.79%,而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从19.13%上升到20.55%,这充分说明理财业务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越来越大,已逐步成为银行竞相追逐的利润增长点。
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方面是广大居民投资意识的觉醒以及理财需求的扩大,一方面是银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迫切需求,大力开展理财业务成为银行的必然选择,对于已经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放面积极应对。
(一)转变服务理念,切实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好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其实质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就要求银行在开展业务的时候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切实为客户着想。而不能只注重短期的营销业绩,见到客户就营销,对客户的财产状况和风险偏好情况不闻不问,直接以高预期收益来诱惑客户,却对风险避而不谈。理财产品一旦售出就不再跟进,对产品到期后客户的实际收益情况漠不关心,使得客户咨询无门,也无从获取资金运作信息,让不少客户寒心,最终导致客户流失。因此,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商业银行成功发展理财业务的关键。
(二)提升业务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理财师队伍
目前银行未能对客户进行量身定制理财计划,除了服务意识没有跟上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银行业务员本身缺乏这种理财能力。一个好的理财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客户各方面的因素,例如客户的资金实力是强还是弱,客户的理财目标是求收益还是避风险,客户对风险是厌恶还是喜好,客户的投资期限是长还是短等等。其实很多投资者并没能很清楚的认识自己,他们在面对上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更多的时候是理财师设计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情况来大致摸清楚客户的情况,然后再根据本行在售的产品状况来为客户进行推荐。同时,若产品运作不良,理财经理应该及时通知客户,并与客户进行协商,调整之前的理财计划,确保能更好的实现客户的理财目标。而这些,最考验的就是理财经理的专业素养。只有具备全面的金融知识,同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理财师方能做到这些。因此,银行应该尽快建立一支这样的理财精英队伍,以满足理财业务综合化和个性化的要求。
(三)培养创新意识,设计特色理财产品
目前金融理财产品同质化异常严重,理财师在详细分析了客户的投资需求和当前状况后,也初步有了理财计划,却苦于找不到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产品,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为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迫切需要银行在产品开发环节对客户进行细分,准确定位,设计出相应的具有个性化的理财产品,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好的实现客户的理财目标,同时也能够提升银行的服务深度,为银行自身的战略转型提供推动力。
(四)加强资产核算,确保理财资产独立
在银行理财业务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银行要防范和化解风险,首当其冲的是以法律来保护受托资产的独立与安全。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体系,坚持受托资金分账户管理,不同产品的资金独立设置账簿,独立核算,这样单个产品就能够与投资品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产品的业绩进而能够被有效评价。一旦运作过程中风险超出预期,能够及时通知该产品对应的投资者,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递方向的精准性。另外,单个产品的投资业绩也能够与该产品的投资者的收益挂钩,短期投资品的损失由长期投资者来承担这种不公现象也能够杜绝。
(五)加强信息披露,提升透明度
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客理财,因此有义务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客户进行信息披露,确保客户的知情权。首先投资初期,商业银行应该及时按既定程序向客户披露资金的投资与运用,杜绝未经客户同意随意变更资金用途的情况;其次投资过程中,对于投资运作和风险收益的变化情况以及一些可能对预期收益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银行都应该及时向客户公开,让客户有心理准备,同时方便客户及时调整投资策略,规避风险;三是在投资结束分配收益的时候,应该向客户提供详细的投资明细以及损益情况,方便客户对自己的理财计划进行反馈、调整,从而为下一阶段的理财做准备。
[1]朱永利.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性质探讨[J].武汉金融,2012,(3).
[2]马俊胜,张龙青.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金融论坛,2014,(2).
[3]朱永利,王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关联交易监管探讨[J].新金融,2012,(6).
[4]胡云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盾分析[J].上海金融,2006,(9).
[5]程卓.浅析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6).
[6]张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当销售的治理“瓶颈”与对策[J].金融纵横,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