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提升研究
2016-11-07岳柏冰
摘 要:加强名师培养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四个关键因素面临困境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困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4-0105-04
Abstract: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elite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alyzing the difficulties confronting the four key aspects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his paper put forward method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training of elite teachers for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Key words: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raining of elite teachers; difficulty; effectiveness
英国学者基里亚科在其专著《学校有效教学》中明确指出:“有效教学主要关心由某种教育活动怎样最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理想学习。”[1]实际上,有效性问题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中,任何教学活动都要追求一定的教学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例外,可以说,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生命线,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效性不高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软肋”。“05方案”实施以来,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政策和措施,一大批相关专家、学者也就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关键在教师。因此,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队伍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这一视角来探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面临的现实困境
有效性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普遍性问题,造成困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学者张耀灿提出了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四要素说”即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根据这四个方面,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这也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前提。
(一)作为教学传授者的教师面临的困境
教学传授者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实施者,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05方案”实施以来,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政策和措施。在这些政策制度保障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
一方面,从整体上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在学历、职称以及梯队建设等方面仍不令人满意。一是学历结构问题。虽然近年来高校引进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博士,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旨在提高在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历层次的措施,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显著提高,但就整个高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平均学历仍然偏低,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结构上先天不足,重大的科研攻关课题和教改立项带头人严重匮乏,整个学科发展受影响。二是在职称结构和后备队伍建设上,与专业教师的同项比较明显偏低,教授数量偏少,学术科研梯队建设严重不足,教学和科研能力兼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明显匮乏[2]。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加大了对在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政治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职称整体较低,自身的理论功底较弱,很难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难以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导致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很难令大学生产生信服感和信赖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也就很难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和目标也就很难达到。
(二)作为教学接受者的大学生面临的困境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视野开阔、思维灵敏,乐于接受新观念,对社会上的一些敏感问题、尖锐问题非常关注,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往往缺乏必要的理性分析,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喜欢用挑剔和怀疑的眼光去看。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呈现的基本上是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喜欢或没兴趣,甚至是排斥、反感等逆反心理,常常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这样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思想上不够重视,在价值观念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是可有可无的。此外,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压力日益增大,迫使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更加“务实”,在校学习期间,更注重对实用技能的学习而忽视自己的道德修养与理论修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效性难以实现。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上面临的困境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念仍然大行其道,有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简单地理解为知识的传授,为教学而教学,缺乏问题意识,照本宣科现象严重,使教学成为鼓噪乏味的说教,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对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对现实的困惑也不能给予比较满意的解答,也就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调查显示,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仍很流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应有的体现,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往往习惯于理性的说教而忽视情感的熏陶,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的记忆,只求学生记住所讲的内容,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往往只停留在教育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却很少考虑学生在“想什么”、“想干什么”[3],教学方式的单一容易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产生逆反心理。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教学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有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时,往往又过度地依赖了多媒体技术,缺乏对教材内容富有个性的独到的理解阐释,不善于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这就使教学进入了另一种形式的“单一”与“呆板”。总之,这些比较单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使得教学有效性难以实现。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面临的困境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国际看,在当今信息网络化和全球化大背景下,现代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影响与日俱增。比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的蔓延使得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被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譬如贪污腐败、违法犯罪、司法不公、贫富差距、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大众文化浮躁等问题都会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4]。大学生不自觉地受到这些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吸引和影响,产生一系列的困惑和疑问,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回应如此众多的矛盾和问题,甚至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从而使大学生形成了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和思想行为偏差,以至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表现出极大的“逆反心理”,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信度,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功能的发挥。
二、名师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一)名师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的旗帜和领军人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名师的模范表率作用和“导师”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首先要发挥名师在师德上的榜样作用,让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在名师的熏染下得到升华。其次,要发挥名师在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定期举办教学专题讲座、示范课等活动,定期帮助指导教师进修、研修、备课、上课,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再次,名师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学术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不仅学术水平高,更可贵的是他们在学术上不断求索的精神。名师既要在学术上给予普通教师指导,更要用自身的学术精神感染教师。最后,学校可以依托名师资源,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教学团队的作用。
(二)名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多元化。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对转型期社会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存在着一些新困惑,期待着帮助其精神成长的智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的榜样人物,他们身上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在做人、治学、为教等方面出类拔萃,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导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对待知识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善于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境问题、思想困惑问题和心理成长迷惑问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人生有了正确的方向,其知识、能力作用的发挥,才会有保障。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生健康的成长,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正确的引导。
(三)名师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超高的教学水平、独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总结反思,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一般都具有顽强的毅志、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他们长期奋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在引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方法策略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措施。高校要要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观念,把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心策划,认真实施,常抓不懈。高校要以加强名师培养为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专家,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一大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骨干教师。拥有一支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仅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灵活、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营造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脱颖而出得良好环境,既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特点,也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提供能够施展个人才能的空间和条件,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专心工作的成就感,有和谐的组织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交流合作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制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培训学习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一是组织开展进修访学活动。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到国内外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做高级访问学者,进行研修和开展学术交流。二是高校把校外知名专家学者请进来实施“菜单式”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三是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一方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教学科研团队,发挥团队的力量,促进名师的培养。另一方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为交流平台,加强与其他地区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更大范围和层面上促进名师的培养[5]。
(四)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体系,我们必须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出发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工作,从而科学合理地制定好名师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培养体系,确保名师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并使之制度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要紧紧围绕新的课程设置、新的教学内容以及新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名师队伍长远建设的需要,通过专业知识更新、学历学位提升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研修,提高名师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
(五)建立和完善名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层次越高,需求的层次也越高。依据需要层次理论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激励机制,把精神层次的满足和物质层面的保障相结合,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通过表彰奖励、学术交流、进修访学、研究成果评优评奖、社会实践考察等方式激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精神需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在物质层面,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物质待遇。在培养过程中,设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补助经费,专门用于名师培养;在名师职务晋升、津贴分配和薪金待遇等方面实行待遇优先政策。
参考文献:
[1] 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10-13.
[2] 王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及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4-116.
[3] 周倩,张亚琼,乔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81-84.
[4] 陈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60-162.
[5] 欧阳光明,岳柏冰,梁艳.名师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6):74-77.
[责任编辑:吴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