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与交替传译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6-11-06魏俊彦
魏俊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
注意力与交替传译关系的实证研究
魏俊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
为了探讨注意力与交替传译的关系,文章以南京某师范类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三年级的43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注意力集中能力与交替传译能力的相关性最高;在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翻译方向的交替传译中,流利度都受到了注意力集中能力的显著影响;交替传译中存在左耳优势效应,左耳是听取源语的最佳途径。
注意力;交替传译;流利度;左耳优势
一、引言
口译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即席活动。交替传译是口译的一种常见形式,译员在听辨源语的同时,借助认知知识和口译笔记,正确理解和记忆源语语篇意义,待讲话人完成部分或全部发言后,随即用译语把讲话人所表达的信息以口头形式传达给听众[1]。交替传译具有时间短、信息量大的特点,对译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优秀的口译译员除了需要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良好的口译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因此,本文拟以交替传译为切入点,探讨注意力的4个要素(集中能力、分配能力、容量和持续时间)[2-3]与口译能力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口译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口译译员认知能力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初。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1977年“语言、口译、交流”研讨会的召开,实验心理学研究手段正式被引入这一领域[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口译的认知研究逐步成为了国外这一领域的热点[5]。其中,记忆、注意和大脑侧化构成了口译认知研究的三大核心[4]。在记忆研究层面,工作记忆与口译能力的关系是研究的重点。如Setton[6]从理论角度梳理了记忆在同声传译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Darò和Fabbro[7]以及Padillaetal.[8]基于实证研究,探讨了工作记忆对同声传译的影响,发现与一般人相比,口译译员的工作记忆容量更大,并且工作记忆容量与其口译水平正相关。此外,Lambert[9]还发现,交替传译的工作记忆负荷小于同声传译,长期记忆对交替传译的影响更大。在注意研究层面,口译中注意资源的控制是研究的重点。如Gile[10]认为,注意力的分配能力对口译至关重要,并提出了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注意分配模式。Daròetal.[11]认为,口译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比其在源语和译语中的分配更为重要。在大脑侧化研究层面,口译过程中左右脑的结构、功能分区是研究的重点。Greenetal.[12]、Fabbroetal.[13]、Lambert[14]和Daròetal.[11]发现,口译译员大脑左右侧的结构和功能均异于对照组,他们更多地运用右脑进行语言处理,在口译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左耳优势。进入21世纪,口译的认知研究进一步升温,认知类研究占所有口译研究的比重日益加大,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到广泛运用[15]。在这一时期,口译认知研究侧重于翻译方向(目标语翻译为源语与源语翻译为目标语)差异的研究和口译质量的评价研究。如Déjean[16]和Gile[17]对比分析了口译中不同翻译方向上的认知负荷差异。Mead[18]和Ying[19]明确了流利度在口译质量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进一步认定:影响流利度的主要因素是口译译员认知能力中的注意力,特别是注意力集中能力。交替传译中,口译译员的注意力如被干扰,就难以再度集中,这便造成了口译中的过度停顿。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关于口译译员认知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集中于记忆研究层面。如郭兰英[20]、刘和平[21]等基于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针对口译译员的记忆力训练方法。张威[22]开展了针对口译译员工作记忆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工作记忆与口译活动的相互关系,发现同声传译实践可提高工作记忆能力、加大信息的存储容量。注意力是影响口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遗憾的是国内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仅郭兰英[20]、刘和平[21]、张吉良[1]等的研究有所涉及,关于注意力与口译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更为罕见。因此,本文欲在此方面作一些尝试。
三、研究设计
(一)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为南京某师范类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三年级的43名本科生,他们都是在完成本科一年级的英语专业学习之后,通过择优选拔转入翻译方向,且已接受一学期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专门训练。被试中,男生9人,女生34人;平均年龄22.3岁;平均英语学习时间为9.2年。测试时,被试的精神状态、矫正视力和听力均正常。
(二)测试方法
注意力按集中能力、分配能力、容量和持续时间等4个要素分别进行测量。注意力集中能力和分配能力采用E-Prime2.0编写的双耳分听程序测定。在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中,目标单词随机出现在被试耳机的左耳通道或右耳通道中,被试左右手食指分别放在键盘的A键和L键上以作出反应。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分为两轮:第一轮测试中,被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左耳上,若左耳听到目标单词,按下A键,若左耳未听到目标单词,则按L键;第二轮测试中,被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右耳上,若右耳听到目标单词,按L键,若右耳未听到目标单词,则按A键。在注意力分配能力测试中,被试同时注意听左右耳的信息,当左耳出现目标单词按A键,右耳出现目标单词按L键。在注意力集中能力和分配能力测试中,被试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和正确率均被E-Prime2.0软件记录。在确保正确率的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间被纳入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容量测定采用北京青鸟天桥仪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BD-II-315注意广度测试仪”。持续时间测定采用同一公司的“BD-II-310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
交替传译测试材料选自2007和2008年上海市高级口译证书考试试题,共4篇,涉及被试相对熟悉的教育、文化和信息时代3个话题,英译汉、汉译英各2篇,每篇各包含2个自然段。被试听取材料原文,并在每段原文结束后开始进行口译并录音。录音的评分主要采用了辅仁大学口译评分表的维度[23],即根据译文的忠实度、流利度和语法/语用的准确度(下文简称语法/语用),分别按百分制进行评分。其中,忠实度的评分方式是先将口译材料分为70个信息点,再依据被试译出的信息点数进行评分;流利度的评分方式是按译语的连贯性和2秒以上停顿的次数综合评分;语法/语用的评分方式是按语法错误的数量以及语言风格与原文的一致性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在评分过程中,先由2个评分员分别进行评分,对于差异不大的评分,取其均值;对差异较大的评分,请第三位评分员复议,讨论后给出一个3位评分员都可接受的综合分。交替传译的总成绩按忠实度50%、流利度30%和语法/语用20%的比例合并计算。
(三)数据处理
先初步分析注意力测试和交替传译测试的数据,剔除3名成绩不符合要求的被试(大于3个标准差)的数据,余下的40名被试的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
(一)注意力与交替传译
将注意力的4个要素(集中能力、分配能力、容量和持续时间)分别与交替传译的总成绩和分项成绩(忠实度、流利度、语法/语用)进行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注意力与交替传译的相关分析(N=40)
分项成绩总成绩忠实度流利度语法/语用英译汉汉译英英译汉汉译英英译汉汉译英英译汉汉译英注意力左耳 右耳集中能力分配能力容量持续时间R-0.095-0.339∗-0.420∗∗-0.512∗∗-0.338∗-0.215-0.240-0.437∗∗P0.5620.0330.0070.0010.0330.1830.1360.005R-0.052-0.180-0.119-0.219-0.028-0.127-0.081-0.207P0.7500.2650.4640.1750.8640.4350.6210.200R0.000-0.126-0.282-0.299-0.0610.041-0.097-0.188P0.9980.4390.0780.0610.7080.8040.5530.244R0.0020.115-0.0090.0490.0820.101-0.0080.108P0.9910.4810.9560.7640.6150.5340.9590.508R0.1290.0070.320∗0.2030.254-0.0800.2310.032P0.4270.9640.0440.2100.1140.6240.1520.844
注:*P<0.05,**P<0.01,R为相关系数,下同。
1.注意力与交替传译总成绩的相关关系
由表1可知,注意力的4个要素中,只有集中能力(左耳)与总成绩(汉译英)显著负相关(R=-0.437,P=0.005<0.01),即集中能力(左耳)越好,集中注意力所花费的时间越少,交替传译(汉译英)的得分越高。这可能是由交替传译过程的特点决定的:交替传译包括听记和译语产出两个阶段,口译译员在每一阶段需要处理的任务相对单一[24],只要在每一阶段把注意力集中在所需要处理的任务上即可,因此注意力集中能力对口译质量的作用尤为突出。
2.注意力与交替传译各分项成绩的相关关系
由表1可知,注意力的4个要素中,只有集中能力和持续时间与某些分项成绩显著相关。具体讲,集中能力(左耳)与忠实度(汉译英)显著负相关(R=-0.339,P=0.033<0.05);无论英译汉(R=-0.420,P=0.007<0.01)还是汉译英(R=-0.512,P=0.001<0.01),集中能力(左耳)都与流利度显著负相关;集中能力(左耳)与语法/语用(英译汉)显著负相关(R=-0.338,P=0.033<0.05);持续时间与流利度(英译汉)显著正相关(R=0.320,P=0.044<0.05)。这表明,集中注意力所花费时间越少,汉译英的忠实度、流利度以及英译汉的流利度、语法/语用得分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英译汉的流利度得分越高。由此可见,注意力集中能力和持续能力较好的被试,在交替传译测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郭兰英[20]、刘和平[21]、张吉良[25]等研究者所提出的“影子训练法”“倒数训练法”等口译训练方法,主要针对的都是口译译员的注意力分配能力,而不是集中能力,传统的口译教学实践亦是如此。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口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交替传译模块,不但要重视注意力分配能力的训练,也要关注集中能力的培养。
3.英译汉与汉译英的比较
为了进一步探明交替传译中翻译方向与注意力的关系,本研究以注意力集中能力(左耳)作为自变量,忠实度、流利度、语法/语用为因变量,在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方向上分别建立各自的回归方程,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注意力集中能力与交替传译各分项成绩的回归分析
注意力集中能力ConstantRβSEtP英译汉汉译英忠实度65.6730.095-0.0060.010-0.5850.562流利度85.2060.420-0.0250.009-2.8520.007∗∗语法/语用80.2650.338-0.0200.009-2.2110.033∗忠实度80.3170.339-0.0200.009-2.2180.033∗流利度90.7380.512-0.0300.008-3.6760.001∗∗语法/语用72.9000.215-0.0130.009-1.3570.183
由表2可知,在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交替传译中,只有流利度均进入了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分别为:
英译汉:流利度=85.206-0.025×注意力集中能力
汉译英:流利度=90.738-0.030×注意力集中能力
这一结果表明,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交替传译,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好的被试在流利度上均有良好表现。综合表1和表2数据可知:在交替传译中,注意力的集中能力与流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英译汉及汉译英的流利度均受注意力集中能力的显著影响。
关于流利度在口译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如Kurz[26]在综合研究了不同用户群体和口译人员对会议口译质量影响因素的评分之后,得出结论:流利度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排在第五位,先于语法正确、语音纯正和声音悦耳等因素。Collados[27]和Rennert[28]等的研究则认为,流利度是决定口译质量评价者第一印象的最重要因素,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质量评判,因此流利度有时甚至具有比忠实度更大的影响力。正因为流利度如此重要,而交替传译质量评价的忠实度、流利度、语法/语用3个指标中,流利度与被试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口译译员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二)左耳优势效应
前人研究发现,口译中存在左耳优势效应,即源语从左耳输入时,译员表现更佳。如Fabbroetal.[13]要求被试(包括专业口译译员和口译学员)分别甄别正确的译文、有语义错误的译文和有语法错误的译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被试都在二语从左耳输入时,表现出更高的总体正确率。Lambert[9,14]基于一些口译译员在口译时习惯用单耳的特点,挑选了18名被试(包括专业口译译员和口译学员)进行双耳分听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将二语同声传译为母语的过程中,单耳输入的测试成绩好于双耳输入,左耳输入的测试成绩好于右耳。
本文的研究发现,注意力集中能力与交替传译总成绩(汉译英)和某些分项成绩的显著相关关系全部是在左耳条件下测得的,即交替传译测试中也存在左耳优势效应,这可能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交替传译这一高认知负荷下,被试刻意造就了单耳处理语言的特定环路;二是被试作为相对较为熟练的双语者,与单语者相比,右脑具备了更强大的语言功能,而右脑控制着左耳的神经,这在关于口译译员以及其他双语者的脑成像研究中已得到了证实[29-30]。
五、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本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被试的注意力尤其是注意力集中能力与交替传译质量紧密相关;2)在交替传译中,无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注意力集中能力与流利度的关系都是最密切的;3)交替传译测试中也存在左耳优势效应。注意力与交替传译的研究对我国口译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在译员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应重视注意力指标的预测作用,同时关注左耳优势的存在;其次,在交替传译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注意力分配能力的训练,也要加强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培养,只有快速准确地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效提升交替传译的整体质量。
诚然,本文在注意力与交替传译关系的研究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但是研究样本还比较小,所得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同时,注意力对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影响机制的比较研究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之一。
[1]张吉良.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J].上海科技翻译,2003(1):33-36.
[2]Van Zomeren A H,Brouwer W H.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 of Atten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Cowan N. Scope of attention,control of attention,and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and adults[J].Memory and Cognition,2006(8):1754-1768.
[4]Brisau A,Godijns R,Meuleman C. Towards a psycholinguistic profile of the interpreter[J]. Meta: Translators’ Journal,1994(1):87-94.
[5]张威.中西口译研究的差异分析[J]. 语言与翻译,2008(3):33-38.
[6]Setton R.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A Cognitive-pragmatic Analysis[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9.
[7]Darò V,Fabbro F. Verbal memory during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Effects of phonological interference[J]. Applied Linguistics,1994(4):365-381.
[8]Padilla F,Bajo M T ,Macizo P. Articulatory suppression in language interpretation: Working memory capacity,dual tasking and word knowledge[J].Bil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2005(3):207-219.
[9]Lambert 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mong conference interpreters: A test of the depth of processing hypothesis[C]//Gran L,Kodds J (eds.).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eaching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Udine: Campanotto,1989.
[10]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11]Darò V,Lambert S,Fabbro F. Conscious monitoring of attention during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J]. Interpreting,1996(1):101-124.
[12]Green A,Nicholson N S,Vaid J,et al. Hemispheric involvement in shadowing vs. interpretation: A time sharing study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s with matched bilingual and monolingual controls[J]. Brain & Language,1990(1):107-133.
[13]Fabbro F,Gran B,Gran L. Hemispheric specialization for semantic and syntactic components of language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s[J].Brain & Language,1991(1):1-42.
[14]Lambert S. The effect of ear of information reception on the proficiency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J].The Interpreters’ Newsletter,1993(5):22-34.
[15]高彬,柴明颍.西方同声传译研究的新发展——一项文献计量研究[J]. 中国翻译,2009(2):17-21.
[16]Déjean K.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interpreting student’s mother tongues on training[J]. Forum,2003(1): 63-76.
[17]Gile D. Directionality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A cognitive view[C]// Godijins R,Hindedael M (eds.). Directionality in Interpreting: The “Retour” or the Native? Ghent: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2005.
[18]Mead P. Exploring hesitation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An empirical study[C]// Garzone G,Viezzi M (eds.). Interpreting in the 21stCentur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2.
[19]Ying J. The conceptual mapping model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J]. Translation in Transition,2010(7): 7-10.
[20]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与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1]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37-238.
[22]张威.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关系的认知分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107-114.
[23]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4]Lambert S,Daró V,Fabbro F. Focalized attention on input vs. output during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Possibly a waste of effort[J].Meta: Translators’ Journal,1995(1):36-46.
[25]张吉良.同声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J]. 中国翻译,2004(5):82-85.
[26]Kurz I.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Expectations of different user groups[J]. The Interpreters’ Newsletter,1993(5):3-16.
[27]Collados A. The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M].Granada: Comares,2007.
[28]Rennert S. The impact of fluency on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interpreting quality[J].The Interpreters’ Newsletter,2010(15):101-115.
[29]Proverbio A M,Leoni G,Zani A. Language switching mechanism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s: An ERP study[J]. Neuropsychologia,2004(42):1636-1656.
[30]Wang Y,Xiang J,Vannest J,et al. Neuromagnetic measures of word processing in bilinguals and monolinguals[J].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2011(9):1706-1717.
AnEmpirical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AttentionandConsecutiveInterpreting
WEIJunya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China)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43 junior students who majored in interpreting took part in th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ocused attention is closely correlated to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speaking fluency is affected by focused attention in both E-C and C-E interpreting;and interpreters have left-ear advantage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which makes left ear the preferred route to listen to the source language.
attention;consecutive interpreting;fluency;left-ear advantage
H319
A
2095-2074(2016)01-0025-06
2015-12-30
魏俊彦(1985-),女,江苏南通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