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2016-11-06杜娟朱华君杨燕玲吕飞娟

浙江实用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列酮吡格中层

杜娟,朱华君,杨燕玲,吕飞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3医院,浙江 宁波315040)

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杜娟,朱华君,杨燕玲,吕飞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3医院,浙江 宁波315040)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41例,治疗12个月,采用血管B超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 吡格列酮组较安慰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小 (P<0.05),FPG、2hPG、HbA1C、TG、hsCRP水平明显下降 (P<0.05),HDL-C水平明显增加 (P<0.05),两组治疗后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值与hsCRP的变化值密切相关(r= 0.63,P<0.05)。 结论 吡格列酮能显著减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防治大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吡格列酮;老年;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检查

糖尿病患者极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以及内膜中层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的早期表现之一,吡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类(TZD)胰岛素增敏剂,TZD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ence,IR)及相关代谢紊乱[1]。以往文献未见在老年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中这方面的报道,并同时观察其对糖脂代谢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文本通过使用血管B超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l thinkness,IMT)的变化情况,观察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3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2],病程超过3个月。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63~78岁,平均(66.00±11.27)岁;病程3~9年,平均 (6.94±2.37)年;体质量指数(25.86± 1.74)kg/m2。安慰剂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60~76岁,平均(61.32±10.94)岁;病程2~9年,平均(7.44±2.08)年;体质量指数(25.56±1.93)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同一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仪专人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2mm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试验前患者均在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情况下,接受磺脲类单独或与双胍类药物联合降血糖治疗1个月以上(剂量稳定),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受试期间原治疗方案药物剂量不变。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孕妇、哺乳期或计划妊娠的妇女;有严重胃肠道疾病者;肝功能检查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大于正常值上限1.5倍者;肾功能检查提示血肌酐水平大于正常范围者;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或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有精神性疾病史,或酗酒、吸毒史者;体质量指数(BMI)<19kg/m2或>35kg/m2者。

1.2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患者在服用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于早餐前15分钟口服试验药物12个月(吡格列酮组服吡格列酮30mg/d,安慰剂组服安慰剂30mg/d)。使用美国通用公司LOGIQ500型彩色超声多普勒,高频血管探头频率为7.5MHz,所有患者均由经过培训的同一名专业医生采用同一台仪器操作。受检者取仰卧位,头偏向非检查侧,颈部充分暴露,操作者沿胸锁乳突肌外缘取动脉管壁最厚处、距此近心1cm及远心1cm三处,测量颈动脉管腔-内膜界面之前缘到中层-外膜界面之前缘的距离,取两侧测量数据平均值为受检者的IMT值。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 (±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吡格列酮组各指标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治疗 12个月后,吡格列酮组 FPG、2hPG、HbA1C及TG与基线值比较明显下降 (P<0.05),HDL-C明显升高(P<0.05),TC和LDL-C无明显变化(P>0.05),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IMT值变小(P<0.05);安慰剂组治疗12个月后,与基线值相比,2hP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组颈动脉IMT值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组FPG、2hPG、HbA1C、TG、hsCRP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 (均P<0.05),HDL-C较安慰剂组明显升高(P<0.05),TC和LDL-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吡格列酮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值与hsCRP的变化值密切相关(r=0.63,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较(±s)

与安慰剂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IMT (mm)吡格列酮组组别 时间 FPG (mmol/L)2hPG (mmol/L)HbA1C (%)TG (mmol/L)TC (mmol/L)LDL-C (mmol/L)HDL-C (mmol/L)hsCRP (mg/L)治疗前 9.72±1.75 13.95±3.85 8.73±1.41 2.32±1.15 5.23±1.18 3.46±0.95 0.96±0.19 6.36±1.97 1.65±0.68治疗后 8.39±2.27*△11.82±3.50*△7.78±1.40*△1.32±0.71*△5.02±1.08 3.43±1.03 1.12±0.38*△4.98±1.69*△1.32±0.57*△安慰剂组治疗前 9.19±1.88 13.70±1.42 8.68±1.46 2.33±1.08 5.09±1.12 3.62±1.06 0.99±0.18 6.10±2.01 1.60±0.74治疗后 9.52±2.10 14.80±3.18△8.57±1.75 2.25±0.88 5.13±1.40 3.51±0.89 0.93±0.29 5.96±1.9 1.73±0.65

3 讨论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内膜中层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与心脑血管意外明显相关[3],临床通过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客观评估以AS为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性及治疗效果。随着近年来血管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IMT是临床检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的方法[4]。

吡格列酮通过药物配体的形式促进脂肪、肌细胞核内PPAR-γ的活性,诱导特异基因的转录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提高胰岛素对细胞的反应性[5]。PPAR-γ活化还可调控许多参与脂代谢的蛋白或酶,对血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高TG及低HDL-C是T2DM脂质代谢紊乱的特征,是促使AS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吡格列酮组治疗后FPG、2hPG、TG水平及HbA1C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但TC、LDLC水平变化不明显。吡格列酮组治疗后颈动脉IMT值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其治疗后颈动脉IMT值较治疗前也有明显降低,说明吡格列酮能有效地降低颈动脉ITM值,也表明在老年T2DM患者中吡格列酮具有抗AS作用。

近年来一系列研究显示,CR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6]。本研究也发现吡格列酮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值与hsCRP的变化值密切相关。吡格列酮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CRP水平[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吡格列酮组治疗12个月后,血CRP明显下降,提示作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吡格列酮,可以通过血CRP的协同作用减轻IR,改善血管炎症反应,从而达到防治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目的。

[1]Martens FM,Visseren FL,Lemay J,et al.Metabolic and additional vascular effects of thiazolidinediones.Drugs,2002,62:1463

[2]WHOConsultationGroup.Definition,diagnosisand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2nd ed.Part 1: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WHO/NCD/ NCS/99.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1999:1

[3]Seon CS,Min KW,Lee SY,et al.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with Vascular Function,Carotid AthePIOclePIOis and the UKPDS Risk Engine in Korean Patients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DiabetesMetab J,2011,35 (6):619

[4]何云,王午喜,李茜,等.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 (8):1036

[5]白连祥,白艳,辛俊英,等.吡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大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研究.河北医药,2012,34(3):398

[6]何平,谢贤和,丁毅鹏.hs-CRP、脂蛋白a、尿酸与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发展.医学综述,2010,17 (16):2414

[7]康剑云,刘宝生,段永刚.盐酸吡格列酮治疗代谢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疑难病杂志,2010,9(8):605

猜你喜欢

列酮吡格中层
PPAR-γ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吡格列酮保护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罗格列酮保护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通过减少HMGB1释放和上调DUSP8
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中层危机》:探讨应对的金钥匙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