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价值观自信教育与引导之调查与思考

2016-11-05赵爱玲孙盼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赵爱玲 孙盼

摘 要:当前,大学生党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方面表现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内容的教学水平和实效;强化大学生党员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作用,引导大学生党员积极参加专项社会实践;开展导向性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载体和新媒介的作用等。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价值观自信;培育和践行

价值观自信是人们对自己关于事物的价值评判所持态度和看法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它既是考量大学生是否有梦想、有信念、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态度与境界的范畴,也是考量大学生能否在日常生活、学习与修养中保持价值自立自觉、情感积极肯定和价值标准坚定。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党员而言,价值观自信对其思想和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

本调查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主要分析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自信状况,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核心价值观自信与自觉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从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角度,探求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自信与自觉的教育教学策略与路径,引导大学生党员养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行为、生活与生存方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选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所有学院、四个年级共计221名学生党员进行调查。其中,大一学生党员占1.8%,大二学生党员占7.3%,大三学生党员占39.1%,大四学生党员占51.8%;男生党员占42.7%,女生党员占57.3%;发放问卷221份,收回221份,有效率为96.4%,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自觉与自信现状

调查显示:大学生党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方面总体表现出良好态势。一是绝大多数学生党员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认同。96.4%的学生党员表现出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认知与认同,并认同当代大学生应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二是大多数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更有自信”,占比为83.6%;超过七成的学生党员认为国家能真正实现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建设目标,这充分揭示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自觉与坚定信念。三是绝大多数学生党员认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与自信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立成才。94.5%的学生党员对“你认为培育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是否可以促进大学生自立成才”持肯定态度。以上结论,与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多年来,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思想政治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判断是高度一致的。

另外,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一是仍有一些学生党员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青年要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认知不足。尚有3.6%的学生党员表示“没有听过”,36.4%表示“听过但不熟知”。这说明一些学生党员不熟悉国家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期盼和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局限。

二是尚有少数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塑社会主义荣辱观”表示“没有信心”“不好说”,甚至根本不知道。在问及“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是否有信心”时,有近1%的学生党员表示“没有信心”和“不好说”;在问及“你怎么看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塑”时,竟有3.6%的学生党员表示根本不知道。

三是仍有少数学生党员对接受外来文化的价值认识显失偏颇。问及“你认为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进程中应怎样去接受外来文化”时,分别有3.6%的学生党员表示“应该全盘接受”和 “不需要外来文化的充实”。这种非此即彼、截然二分的思维方式和态度,深刻揭示出少数学生党员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和标准模糊认识局限和不足,也表现出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知局限和缺乏自信的一面。

四是部分学生党员对党和国家的热点时事和时代强音的主动认知、判断不足。问及“你如何看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讲话精神”时,有近3%的学生党员表示“跟自己无关,没多想”和“没听说过”。这表明仍有少数大学生党员对国家重大时政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及时、热情和强烈,他们对国家重大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关注、参与讨论和建议程度都有待提高。

五是尚有少数学生党员对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有点不自信”。在问及“日常生活学习中你是否能自信自觉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表示“有点不自信”的占4.6%。这反映出少数学生党员对日常生活中自觉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与认知的比例和程度相比,还存在一定差异。

部分学生党员价值观自信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是专项教育安排少,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重组织制度轻思想理论建设”现象。调查发现:问及“您所在学院、班级是否有人专项组织进行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时,表示“没有”和“不清楚”的比例高达34.6%。由此看出,或是由于工作繁忙,或是因为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在一些被访学生党员印象中,其所在学院、党支部、班级或其他社团组织并没有组织专项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价值观自信教育。此外,由于学生所在基层组织更加专注于党员发展本身的组织机制和制度建设工作,对学生党员日常的思想理论教育,作风教育、培养与考核等相对薄弱和松软。

二是课程内容空洞、实效性不强。问及“您认为学校在对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教育中有哪些不足”时,有27.2%的学生党员认为教学课程内容空洞。虽然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得还不错,但也有一些理论课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授课很抽象,语言晦涩难懂,教育与指导的针对性不强,使学生觉得理论枯燥无味,对其丧失兴趣,以致消极应对,没有确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知和自信。这不仅对大学生学习、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而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教师把教育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和消化吸收过程相分离,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的单向传授上,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引导,忽视了学生对整个理论体系的消化与理解过程,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强化和固化过程。

三是教育手段单一、新媒介形式缺乏。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有26%的学生党员认为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教育手段单一的问题,如一些教师不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大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视频、图片、故事、艺术品、报道等资源,以及校内外资源,如校史馆、科技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资源,教师们在课堂上运用得很少。此外,既缺乏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又没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我们应该让教学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激发、促进和增强学生党员确立和增强核心价值观自信与自觉。

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增强价值观自信的建议

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大学生的中坚力量。高校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强化和提升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自信与自觉。

一是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要着力培育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第一,丰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践,通过联系社会现实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增强师生交流互动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第二,丰富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设施,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时代性,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培育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第三,转变教育理念,注重把“立德树人”和引导大学生提升核心价值观自信贯穿于教育教学,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传授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坚持德育为先,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提升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带头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各级基层组织要积极为大学生党员创造参与社会实践与锻炼的机会,使其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一方面,可以在革命老区或贫困山区建立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社会、服务老区的实践和锻炼中感受生活、用心体验,倡导、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和践行力。

三是多措并举,开展导向性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对帮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陶冶情操、疏导消极情绪、愉悦身心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显示:在回答“你认为哪些措施尤其能促进大学生党员价值观自信的教育与引导”时,“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所占比例最高,为24.2%。当前,以丰富多彩、导向性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党员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一方面,要以加强所在基层党支部、班集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大学生党员强化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与合作共赢意识,让每个大学生党员在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参与班集体和支部活动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导向性突出的主题活动,如通过传统节日举办知识竞赛、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党员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接受文化熏陶和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与启迪,促使其在活动中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心和践行力。

四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介的作用,增强用网、管网协同意识。调查显示:问及“你认为学校进行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更应该加强哪些渠道”时,选择“增强学校官网、官微、校园BBS、校园贴吧的作用”的学生党员比例为27.9%,所占比例最高。但互联网、新载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难免会随着价值观多元化的出现,而影响一部分学生党员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主动性。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创建关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主题网站,或搭建官方微信等大学生党员教育互动交流平台,开展网上理论知识学习与引导,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用网、管网协同意识;另一方面,要动员各方力量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在网上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党员主动占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在网络内容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拓展延伸学生党员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

五是强化党员主体责任,切实发挥党员模范和表率作用。调查发现:有19.3%的学生党员认为,强化党员主体责任意识,对教育和引导价值观自信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外在的环境固然对大学生党员价值观自信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但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过程同样不可忽视,甚至比外在的教育因素更显著、更持久。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修养。广大学生党员必须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理论,带头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党员自身的主体意识。作为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党员首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切实发挥自己在班级、学院和其他所在集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同学,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认真完成组织和集体交给的任务;最后,要关注身边的点滴小事和生活细节,带头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强化党员角色定位,内化党员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祯祯.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2]靳惠.当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状况调查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3]金向华.大学生党员价值自信现状与保障机制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5(1):70-73.

[4]韩文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68-71.

[5]叶开丽.大学生党员坚定“三个自信”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6]周珂,韩佳佳.论当代大学生价值自信的培育[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3-88.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大学生党员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探赜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