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

2016-11-05傅亚汤永红周成芳周弟弥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9期
关键词:颈动脉发病率缺血性

傅亚,汤永红,周成芳,周弟弥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衡阳421001)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

傅亚,汤永红,周成芳,周弟弥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衡阳42100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缺血性卒中(IS)的发病风险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内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典型卒中患者,将其分为IS组52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6例,通过颈动脉B超检测两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并进行对比分析;按IMT进行分组,各组间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IS发病风险。结果(1)女性患者的IMT[(1.18±0.37)mm]较男性患者[(1.06±0.22)mm]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组IMT平均值为(1.17±0.35)mm,较TIA组IMT平均值[(1.04±0.23)mm]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性别、吸烟、血压等因素对颈动脉IMT值均有一定影响。结论IMT与IS发病率密切相关,对IS发病风险的预测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颈动脉、内中膜;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心脏栓子脱落等因素导致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发生IS的基础,临床上,IS患者的颈动脉B超可见颈动脉粥样斑块、内膜不规则增厚等情况,颈动脉管径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IS的独立相关因素,动脉直径和IMT反映粥样斑块易脱落而引起IS的风险。本研究通过收集52例IS和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TIA)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IMT、管径和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其与IS发生关系,探讨B超检测颈总动脉、IMT对预测及预防IS发病风险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2例IS患者(IS组)及46例TIA患者(TIA组)的临床资料。IS组中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32±3.56)岁;TIA组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15±4.63)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诊断及排除标准IS及TIA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的2014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头颅+颈部血管造影(CTA)检查,排除疑似椎动脉系狭窄者。

1.2方法收集患者所行颈动脉B超结果中的双侧颈总动脉、IMT数据。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率、高血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所有患者中纵向比较,女性患者的IMT[(1.18± 0.37)mm]较男性患者[(1.06±0.22)mm]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IMT厚度随着年龄变化而增厚(图1),吸烟、高血压等因素导致患者IMT值大于正常范围,见表1。

图1 年龄与IMT散点相关图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两组患者不同部位IMT厚度比较IS患者的IMT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增厚,以颈内动脉处IMT明显,但两组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2。

表2 两组患者IMT测量值(±s,mm)

表2 两组患者IMT测量值(±s,mm)

注:-表示无此项;RCCA为右侧颈总动脉,LCCA为左侧颈总动脉,RICA为右侧颈内动脉,LICA为左侧颈内动脉。

组别IS组TIA组nIMTRCCALCCA RICALICA 52 46 t P --1.17±0.35 1.04±0.23 2.149 P<0.05 0.97±0.34 0.89±0.26 1.299 P>0.05 1.22±0.33 1.16±0.27 0.984 P>0.05 1.08±0.31 0.82±0.18 5.000 P<0.05 1.26±0.25 1.12±0.34 2.333 P<0.05

图2 颈动脉超声检测IMT测量图(箭头所示)

3 讨论

IS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目前临床上常常通过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对患者的IS高发病率进行评估预防。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颈动脉IMT可预测未来卒中事件,没有前瞻性研究明确颈动脉IMT是否与脑卒中发病有相关性[1]。本研究结果发现,颈动脉IMT水平与所有卒中的发生有关,颈动脉IMT增厚导致IS的风险均高于非颈动脉IMT增厚。这与目前有研究报道的颈动脉IMT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是一致的[2]。有研究表明,颈总动脉IMT与IS的各种亚型,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腔隙性脑梗死、心源性卒中,甚至是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后的卒中均有关。颈动脉IMT增厚与动脉粥样硬化性IS相关性比其他亚型更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为传统的风险因素[3-4],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IMT,最终导致IS发病率增高。本研究中有年龄、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的IS患者IMT较无上述危险因素的IS患者增厚。另一方面,除了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出血性及一些非传统的风险因素对IS发病率也有影响,如WHR、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vWF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增高[5-6]。

本研究中,患者颈动脉IMT增厚与年龄增长有关,但并非完全意义上直线相关,可能与其他因素如血脂水平、血压水平、血糖水平等有关,高血压及吸烟患者较正常血压及非吸烟患者IMT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MT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CCA和LCCA的IM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CA和LICA的IM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IS患者的IMT较TIA患者增厚,以颈内动脉处IMT明显,两组颈总动脉IMT对比变化不明显,在颈动脉IMT对IS进行评价可能存在误差,分析原因可能为:(1)首先,作者仅用一个单一的IMT评价指标及测量误差可能导致某些颈动脉IMT的误判。其次,由于测量颈动脉前壁会因超声的声波反射引起IMT显示不清,所以通常选择测量颈动脉后壁[7]。(2)以往研究测量颈动脉IMT值时,仅使用颈总动脉分叉以下1 cm处,而现在测量颈动脉IMT时,同时使用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以下1 cm处。这种差异可能导致颈动脉IMT与卒中发病相关性研究不同的结果。(3)尽管使用影像学报告和临床特征来分类的IS病例分型,但IS的亚型仍可能被错误分类为动脉粥样硬化型[8]。例如,由于隐源性栓子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来源的栓子而非心源性栓子导致的栓塞性卒中。(4)非腔隙性卒中组可能包括一些腔隙性卒中。这些可能导致错误评估颈动脉IMT增加IS的发病率的影响。(5)评估TIA可能由于评估者的不同标准导致所收集颈动脉IMT数据存在偏差,因为TIA和IS之间的关联可能因不同的亚型而有差异[9]。(6)可能由于颈动脉斑块声像图特征变化有所不同,如表面不规则、溃疡,或混合回声,导致IMT值测量误差[10]。

本研究结果显示,IS患者的颈动脉IMT不同程度增厚,TIA频率也增加;当颈动脉IMT明显增厚,IS发病率明显增加,在临床上取颈动脉IMT对IS发病进行预测评价有重要意义。同时,并非颈动脉IMT越厚,IS范围越广,是否使用IMT与颈动脉管径之间的比值来评估IS发病风险更为准确,还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研究。

[1]PlasenciaMartinezJM,GarciaSantosJM,ParedesMartinezML,et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reproducibility of manual measurements with doppler ultrasound.[J].Med Ultrason,2015,17(2):167-174.

[2]Moghtaderi A,Sanei-Sistani S,Abdollahi G,et al.Comparison of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common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Iran J Neurol,2014,13(4):226-230.

[3]黄红,周燕,李惠仙,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85-4887.

[4]Shen H,Xu L,Lu J,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a healthy Chinese population[J].Lipids Health Dis,2015,14(1):137.

[5]Randrianarisoa E,Rietig R,Jacob S,et al.Normal values for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an update following a novel risk factor profiling[J].Vasa,2015,44(6):444-450.

[6]肖胜,陈婧,汪宏良,等.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666-667.

[7]Bosevski M,Stojanovska L.Progression of carotid-artery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a cohort prospective study[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15,11:549-553.

[8]Chen Y,Xiong H,Wu D,et al.Relationship of short-term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with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inhypertensivepatients[J/CD]. Biomed Eng Online,2015,14(1):71.

[9]Hansen K,Ostling G,Persson M,et al.The effect of smoking 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progression rate and rate of lumen diameter reduction[J].Eur J Intern Med,2016,28:74-79.

[10]金影,宋艳琴,卜德军,等.急性心脑血管病与颈动脉IMT及血清hs-CRP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89-2291.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9.028

B

1009-5519(2016)19-3019-03

(2016-03-26

2016-05-03)

猜你喜欢

颈动脉发病率缺血性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