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分析视角的对比
——申克音乐分析与传统曲式分析
2016-11-05胡马峰
胡马峰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两种不同分析视角的对比
——申克音乐分析与传统曲式分析
胡马峰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通过对这两种音乐分析方法的哲学方法论、和声功能异义、形式化的曲式结构和实例分析四个方面,来探讨申克音乐分析与传统曲式分析这两种不同分析视角的异同。
申克分析;曲式分析;和声功能;曲式;形式
20世纪初是一个实验性的多元化时代,音乐的发展也亦是如此,不断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一些音乐理论家在对19世纪末就已经体系化的传统曲式分析也进行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申克本人创立并经后人发展的申克分析理论和亨德米特倡导的张力分析理论等等。这其中完全体系化并具有深远影响的当属申克分析。本文试图通过不同哲学方法论的影响、和声功能的异义、形式化的曲式结构和实例分析四个方面对申克音乐分析与传统曲式分析两种不同视角进行对比。
一、不同哲学方法论的影响
对音乐文本进行分析,首先要清楚的是想要分析的问题和采取何种分析方法。传统曲式结构是在辩证法质量互变的理论基础上,从一部到多部、从单式到复式、从简单的组合关系到复杂的组合关系、由单乐章到套曲的统一而不断延伸的体系①。该分析理论主要通过对作品进行和声、调式调性、终止式、以及主题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研究该作品和声与调式调性是如何布局,段落结构是如何划分,主题的特点与联系,进而对一个音乐文本结构进行拆分,由更小的次级结构组成,就有了乐汇、乐句、乐段、乐部、乐章及套曲的概念。显然这种分析方法将一个音乐整体分割成许多细小的次级结构进行观察是孤立的、静止的,虽然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分析方法,对作品的构成、和声的进行及调式调性的安排都有非常清楚的逻辑,但忽略了每一个细小部分在整体中的结构意义,体现了形而上的哲学思想。
申克的分析理论是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分析,构成音乐的各要素在有机整体中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达到了离开其中之一并不能解释其中另一的紧密程度②。基于整体性连贯性,申克提出了结构情景的概念,将音乐总谱作为一个“前景”,经过层层简化,将“前景”中的“延长”部分去除,最终到达“背景”(支持有机整体结构的最高结构形式),“中景”是“背景”与“前景”的中间结构层。这种用透视的眼光从表层不断深入的分析方法与结构主义提出的两点(1.将研究对象看做一个具有整体连贯性,注重整体研究,任何部分脱离整体是毫无意义的;2.把事物的结构划分为表层和深层等不同层次)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都注重从整体出发,具有哲学中结构主义的思想特点。
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分析目的是不同的,所以分析途径也不一样。传统曲式分析中重视的是结构的划分,将整体结构分解成由许多次级结构组成,而申克分析是从整体出发,通过层层剔除,最终达到作品最重要的基本结构。
二、和声功能的异义
调性音乐中,和声是确定调性的唯一途径,其功能进行直接关系到整部作品的严谨性。在传统曲式结构分析中,和声作为最重要的分析对象,从每个和声在调式中的级数和功能意义来理解和声的进行,并按主、下属、属三个功能名称进行标记,这种分析方法需要将作品中的每一个和弦进行分析,并标明每个和弦的名称。因为和弦的分析与调性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当出现该调性以外的和弦是,就会涉及到转调或离调,在分析复杂作品是常会出现很多的调性,形成一个整体的调性布局。
申克分析是建立在有机整体的连贯性原则上的,从音乐作品只有一个调中心的观点出发,不涉及转调和离调的概念,是从整体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和弦在整体中的意义,因此,外观相同的和弦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弦的功能是依据它在音乐作品中所处的地位和价值来确定。申克分析理论中的和声功能只有两种意义,结构功能与延长功能。结构功能也就是“背景”层的部分,最原始的结构骨架;延长功能也就是那些在作品中处于结构和弦之外的部分,出现了很多传统和声分析中没有的概念,如邻音和弦、装饰和弦、对位结构和弦等等,这些和弦概念的出现很好的解释了结构和弦之外作品是如何进行延长的,还对运用申克理论进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
一部完整的作品这两种功能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延长的结构就像一副空壳,毫无生命的意义。原始结构骨架形式是作品最深层的逻辑,就像一副骨架,延长就像血肉一般,才是作品生命的所在。有了结构骨架,还需要进行构思,通过构思创作动机、主题及其它音乐素材等等,只有这样作品才有真正艺术价值。
三、形式化的曲式结构
曲式,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曲式也是共性音乐写作时期,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的一些共同规律,将音乐结构分为乐段、二段式、三段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和奏鸣曲式等不同类型。在传统音乐分析中对曲式的判断,主要依据乐句、乐段、动机及主题的进行,通过对外部形态特征的对比分析,来进行归类。
而申克分析关注的形式是对作品深层次结构逻辑的把握,申克在《Free Composition》中曾写道:“全部形式是在前景中显现出来,但它们却都起源于背景(音乐的基本结构),或者说是由背景派生而来。”可以说“前景”是在“背景”这个最原始的结构骨架的支持下通过各种对位延长加以创造的。申克理论关于外部形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外部形式(整体形式)组织了结构,而结构又创造了外部形式③。通过对基本结构进行划分,提出了一部形式、二部形式和三部形式这三种形式类型。
申克理论的有机整体连贯性原则决定了对于结构形式的划分不能像传统分析一样,将结构分解成各各细小的部分,而是通过外部形态去透视其内部的结构形式,内部的结构是整体的“有机内聚力”。所以传统的曲式结构在申克理论中已行不通,结构的形式划分取代了传统的曲式意义。
上图是传统奏鸣曲式中表现出申克分析理论中“形式”的基本图示,下面所标记的和声是在整体结构中的功能意义,体现了基本结构的三部形式。曲式结构是基本结构通过构思而创造的形式。
四、实例分析
以下,笔者将对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三月——云雀之歌》用申克分析理论的视角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分析结果作对比:
申克图表分析:
传统音乐分析:
三段曲式: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3-11小节)用传统分析方法是一个乐段,由4+5两个乐句构成,主题由(3-4小节)构成,随后这个两小节的主题通过声部交替进行展开。而通过申克理论的视角认为这一段就是I级的延长。在传统分析中(12-30小节)中乐曲的中段,调性转到主调的关系大调bB,随后回到g小调的属和声上,为乐曲的再现作属准备。因为申克理论是从整体连贯性的原则出发,所谓传统分析认为的转调,在这里只不过是结构内部的延续。
申克理论分析后,整个曲的内部结构呈现一部性质:
用申克理论分析得出的这个基本结构虽然没有完全按照该体系提出的旋律线条8 7 6 5 4 3 2 1出现,而是8 5 1这样的进行,笔者认为这是完全可以的,只是对旋律线条延长的一种省略。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的对比,我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在传统的音乐分析中,主要注重对外部形态特征的分析,通过对整体结构的拆分,来解释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的关系。而申克理论更注重对结构内部的分析,通过有机整体的连贯性原则,区分结构功能与延长功能,通过层层简化,由表层进入到深层结构的分析。
简而言之,传统曲式分析是关注外在表现,而申克是透过表层去发现其内在的基本结构,通过外在现象观察内在本质。
注释:
① 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② 于苏贤.申克音乐分析理论概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③ 同②
[1] 于苏贤.申克音乐分析理论概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