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徽派”心匠 雕“临安”金玉——赴古徽州考察学习古城、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报告

2016-11-05钱桂芹建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创造 2016年8期
关键词:建水徽派古建筑

文/钱桂芹(建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借“徽派”心匠 雕“临安”金玉——赴古徽州考察学习古城、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报告

文/钱桂芹(建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建水县人民政府县长钱桂芹(左二)率领学习组考察歙县的棠樾牌坊群

2016年6月17日至21日,建水县政府组成考察学习组,赴安徽徽州、江西婺源等地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考察学习。考察学习组此行考察范围主要是古徽州境域的保护利用工作,前后考察了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和徽州古城、婺源的晓起、篁岭古村落和城乡规划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绩溪的龙川等地,考察内容覆盖古城的恢复与改造、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城乡村三级的规划与设计、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古城文化挖掘、城市定位与宣传等方面。

一、考察地古城、古村落保护利用的主要做法

(一)定位清晰,科学规划确保风貌统一。一是突出优势明确发展定位。此次考察范围涵盖多个古村落,但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每个古村落的开发能坚持差异性开发原则,强化景区资源特色和文化的挖掘与包装,使每个村都各具特色、各成规模。如歙县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古城”,婺源的“伟人故里——江湾”“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晓起”,黟县的“桃花源里人家——西递”“中国画里乡村——宏村”等。每个村落均有各自特点和品牌,旅游者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旅游路线。二是注重规划确保风貌统一。考察路线所过之地,皆是马头墙、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风格,整个古徽州地区,都高度重视一村一个特色与整体规划布局的和谐统一,并注意保持城乡规划的连续性,坚持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干到底。以婺源为例,十余年前就制定了乡村房屋建设需按照住建局统一设计并经审批方可建设的规定,现仍在执行。故婺源现保留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9个,“中国传统村落”19个。三是多规合一推动旅游发展。考察组实地走访了婺源县城乡规划展示馆,展示馆以传统文字图片模式与现代多媒体设备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婺源县社会经济、城乡建设等成果。现婺源县已基本建立了一个基础共通、内在协调、城乡统一的规划系统。在《婺源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规划》的总领下,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服从整体旅游发展要求,展示出规划的一致性和实施的长期性。

(二)管理规范,将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在考察的4个县,都展示出县委、县政府对古建筑保护与利用高度重视的共性,都设置了专门的保护委员会,形成县、乡镇、村三级保护管理网络,并根据各自不同发展重点,设立相应机构进行专项管理。二是注重依法管理。婺源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和旅游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制订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导游管理、宾馆管理、餐馆管理、门票管理等6个《管理办法》,形成了较规范的产业管理运行机制。三是给予政策倾斜。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几个县市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民资和外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例如婺源采取将旅游资源整体招商形式,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现婺源的旅游资源大部分由江西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该公司名下现有江湾、大鄣山卧龙谷等12个精品景区,其中国家4A级旅游区4个。景区实行通票,需指纹验证方可进入下一景区。黟县则是政府开发与招商引资同时进行,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两者打包申遗,但经营管理模式却不相同。西递是村办旅游公司经营,收入按照人口和房屋两种形式分配,家族化管理;宏村是租赁给外来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管理。同时,政府舍得“让利于民”,尤其在税收上,歙县、婺源、黟县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每年按企业新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一定比例奖励外商、民资投资企业。

(三)多措并举,创新古建筑保护方式。明确保护内容,才能有效选择保护方式。以黟县宏村为例,该村制定了《宏村古村落保护规划》,明确了宏村古村落的保护性质、保护对象,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在明确古建筑的保护内容基础上,各地都高度重视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婺源县人均40元补贴用于环境卫生整治,每年财政投入环境卫生整治高达1500万元。

考察地的古建保护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认养”模式,由外商向村民租赁,投入资金维修后进行保护经营。二是整村保护,由政府或引进外资投入资金后进行保护经营。三是县内异地保护,对于散落在偏僻村庄的个别古建民居,住户无能力在原址保护的,进行县内异地集中保护。

对于历史古街区的保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展城区“三小”(小街、小巷、小区)改造工程。二是在原基础上进行内容提升改造。以“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改造为例,形成一马路是以市井风情、民俗为主题的古玩特色街,二马路是以茶吧、咖啡吧、酒吧、书吧为主的休闲体验街,三马路是以休闲旅店和风味小吃为主的文化体验街。每个街区主题鲜明,一条古街,三种风情。三是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以歙县为例,制定下发《歙县2015年控违拆违工作实施方案》,由城管执法局加强对违法占地、违章搭建、违法建设行为监管和查处,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规划,不准超越红线、不准随意变更规划内容。

(四)深掘文化,文旅融合展示地方韵味。一是挖掘精神内涵。黄山市的宣传定位是“梦幻黄山,礼仪徽州”,古徽州旅游的打造,注重与古徽州精神内涵的有机结合。如棠樾牌坊群的七座牌坊按忠、孝、节、义依次排列,并首次出现女祠,在古建筑基础上,注重挖掘背后的礼仪文化和对女性的尊重意识,让游客寓教于乐。再如大型歌舞剧《徽韵》的打造,充分展示了徽商少小离家,勇于开拓吃苦的精神状态。二是体现徽派文化。如徽州府衙的恢复重现明弘历年间一轴、五门格局,采取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进行修缮,极大展示了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派盆景等典型徽派文化。三是展示地方韵味。古建筑是静物,大多属于一次性旅游消费景区。为提升游客量,考察地区都非常注重节庆活动的利用,在活动开展中展示徽韵。就黟县而言,徽韵节庆就包括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中国黟县国际摄影节、黟县桃花节暨“桃花源里赏花游”等节日。

二、对建水县古城保护修缮与利用的几点启发

(一)明晰发展定位,完善规划体系。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应逐步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实现景城一体、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一是建立旅游规划引领下的“多规融合”机制。要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坚持系统规划、协同规划和精细规划,注重镇村规划与县级整体规划的统一。在条件日趋成熟后,应建立一个应用新媒体的城乡规划展示馆,作为旅游内容的展示和旅游推介的方式。二是坚持规划与宣传发展定位相协调原则。建水的宣传定位是“墨香古城,上善建水”,建水旅游发展规划就应该服从古城建设、文化内涵挖掘、人民和乐精神展示这三方面的打造。此外,要注重一村一个品牌,一点一个特色,以宣传语的语言魅力,加上宣传定位的打造,吸引外来游客。现建水应该广泛发挥文人等群体作用,为每个景区征集突出特色、打动人心的宣传语,明确定位,做好规划。三是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机制。在规划管理上,要由粗放管理向基础性、规范化管理延伸,由城区向乡村延伸。对建水古城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坚守保护古建筑“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的修缮原则,县住建局、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强化日常跟踪管理,及时制止不按图纸施工行为,确保历史风貌协调。特别是要注重将乡村规划与总归的一致性,并抓好审批实施,将城镇的规划实施跟踪延伸至农村。

(二)探索创新保护机制,丰富古建筑、古街道保护模式。建水的古建筑、古街道保护主要是政府行为,保护方式单一,保护内容不够具体,群众对于古建筑、古街道的保护意识不强,投入资金量大,效果不够明显。可分片区、各旅游村量身制定《保护规划》,明确该地区的保护性质、保护对象,划分古建筑的保护层次和保护重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对群众做好宣传教育。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结合古徽州的保护经验,根据建水实际,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尝试:一是通过异地迁建、棚户区改造等方式,将一部分很有价值但维修保护难度大的古建筑原住居民迁出,由政府统一收购、统一规划和维修保护后,再统一出租出售的方式进行保护;二是由居民出资维修保护、恢复风貌,政府适当补助,产权不作变更;三是推广“认养”模式,建立文物建筑认领保护机制,鼓励无能力修缮保护的村民将房屋租赁给外商,由外商投入资金维修后进行保护经营。四是由建水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收购,融资进行修缮保护和改造提升后,通过资本运作和创新经营方式来滚动发展。五是在政府投入不足,旅游资源佳的地区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建设PPP模式,产权与经营权分离,以社会融资推进古建筑保护。

对于古街区的保护利用,应按照由线及面、由易到难、布局优化的原则,一是依托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展城区“三小”(小街、小巷、小区)改造工程。根据自身财力,从城区内巷道先行改造,内容应含:拆除改造不和谐建筑;实施内外电力线路改造,推进三线下地;增设与街区风格统一的垃圾箱及其他环卫设施;配置消防设施,依托派出所和民兵组织建立机动消防队;种植绿色装饰植物,加强古街道美感与生机。二是在改造基础上注意街区品质的提升。以迎晖路为例,在对古街区建筑恢复的同时,应事先对街区展示的风情与内涵有所定位,规范街区内容板块,从而在灯光设置和点缀绿化种植时因定位而有所侧重,避免精心打造的街区摆布杂乱无章、街区品质不高的情况。三是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严禁乱搭乱建、以路为市的现象,建立适应旅游综合产业发展的综合执法机制和综合管理机制,主动作为,保护古街区的原始风貌。

学习组考察调研绩溪的龙川

(三)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高标准打造旅游景区。建水作为红河州唯一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古城和古建筑的保护与开

发应坚持全域旅游的标准:一是景观全域优化。从2016—2018年,县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不低于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不低于50亿元用于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资金保障景观全域优化;同时,为提升景区品质,应采用财政补贴方式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结合建水经济薄弱实际,可分批次进行整治,第一批针对临安、西庄、南庄、曲江四个旅游重点乡镇,第二批覆盖剩余乡镇。二是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服务的配套包括旅游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打造。应对旅游路线的三线下地、旅游交通、标志标牌、游客中心、安全设施、二维码导览、公厕和停车场等细节处加以完善;应从服务质量、卫生要求、旅游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提升旅游从业者综合素质;应大力打造智慧旅游城市,建立建水旅游数据中心,逐步在重点旅游场所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三是旅游治理全域覆盖。要健全完善建水县旅游治理、古建筑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旅游治理有法可依;要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完善和规范旅游管理体制。如依托旅发委、旅投公司对商户实行“旅游接待许可证制度”,定期评定考核;对接待服务人员推行“上岗证”制度,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建立农家乐等级评定指标体系、挂“星级牌”等。四是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全域旅游发展要实现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转型融合,以古城旅游为中心,整合休闲、农业、商业、文化、运动、康疗、养老等相关产业,注重发挥旅游业的拉动、渗透、融合、整合能力,延长产业链,加快产业转型。五是旅游成果全面共享。以全域旅游的理念统揽谋划易地搬迁、美丽家园建设、文物保护等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舍得“让利于民”,实施好《建水县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奖励办法(试行)》,出台相关政策每年按企业新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一定比例奖励外商、民资投资企业,激发投资热情。

(四)倡导文旅深度融合,大力打造旅游产品。建水旅游主要依托的是古城、古民居、古桥、古井等因素,但不应该是对古建筑、古文物的博物馆式陈列保护,而要为游客设计多种活动产品,创造各式情境体验,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和不同目的的需要,从而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消费,从而刺激群众对旅游资源(古城、古建筑)的保护。

建议旅游部门根据建水特色,可考虑串联成主题分明、动静结合、特色各异的四条精品线路:建水古城+泸江烟柳·丝绸廊道乡村历史文化休闲游、建水古城+云龙山+曲江田园温泉康体休闲养生游、建水古城+南庄主题农业采摘体验游、建水古城+官厅、普雄、坡头南部民族文化观光体验游,每条线路都是特色不同的复合型活动体系,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在推出精品线路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建水县特殊节庆,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特征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如“孔子文化节”,借助该节日纪念孔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主题,以“文庙、崇正书院、学政考棚”等景点为支撑,在建水开展“兴礼仪,知荣辱”的主题活动体验游,在文庙开展“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的“三礼”体验,在“学政考棚”让游客感受科考的乐趣,夜晚开展猜灯谜、背古诗等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活动中感受古城礼仪之邦的深厚文化底蕴;又如乡土万圣节——坡头祭龙节。利用哈尼族特色节庆,以徒步云上哈尼村寨,品尝哈尼特色风味,体验原始铓鼓舞,观乡土怪异万圣节,感受哈尼文化韵味为主线,整合推出展示生命原色的特色民族旅游产品,让游客在哈尼族的日常生活中感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生命的张力。

建水古城临安路

猜你喜欢

建水徽派古建筑
建水陶艺新观察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建水孔子文化节 尽显儒家君子风范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多元期新徽派版画的传承与革新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中国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