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2016-11-03王宗帅
王宗帅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介入治疗联合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 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7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TIMI血流分级、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8.1±7.2)%, TIMI血流Ⅰ、Ⅱ级1例(2.7%), Ⅲ级36例(97.3%);对照组LVEF为(50.1±8.1)%, TIMI血流Ⅰ、Ⅱ级6例(16.2%), Ⅲ级31例(83.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出血率为10.8%(4/37), 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5.4%(2/37);对照组患者总出血率为21.6%(8/37), 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13.5%(5/3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手术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且安全性高, 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替罗非班;临床效果;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139
心肌梗死是一种由冠脉阻塞、中断血流、部分心肌受到持久性缺血进而发生局部坏死的心血管疾病,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 或伴有持久剧烈胸骨后疼痛。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加剧, 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升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 但术后较易发生无复流现象及再灌注损伤, 患者预后效果不甚理想。有研究指出[1], 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情况, 且安全性高, 本研究特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7例。观察组男18例, 女19例, 年龄44~74岁, 平均年龄(57.4±5.7)岁, 对照组男19例, 女18例, 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58.9±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对比。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患者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600 mg, 穿刺路径选为右股动脉或右桡动脉, 完成穿刺后经动脉鞘管注射肝素3000 IU, 介入治疗前继续输注肝素7500 IU, 随手术时间增加持续输注肝素, 1000 IU/h。依据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确定球囊、导丝及导引导管, 支架类型依据病变血管长度进行选取。
1. 2. 2 观察组在经皮冠脉介入基础上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0328)治疗, 冠脉注射10 μg/kg替罗非班, 注射时间为5 min后进行静脉滴注24 h, 滴注速度为0.075 μg/(kg·min)。
1. 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TIMI血流分级、安全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 及TIMI血流分级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LVEF为(58.1±7.2)%, TIMI血流Ⅰ、Ⅱ级1例(2.7%), Ⅲ级36例(97.3%);对照组LVEF为(50.1±8.1)%, TIMI血流Ⅰ、Ⅱ级6例(16.2%), Ⅲ级31例(83.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轻度出血3例, 严重出血1例, 总出血率为10.8%(4/37), 发生心绞痛1例, 新生心肌梗死1例, 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5.4%(2/37);对照组患者术后轻度出血6例, 严重出血2例, 总出血率为21.6%(8/37), 发生心绞痛3例, 新生心肌梗死2例, 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13.5%(5/3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随人们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变化而呈逐年上升趋势, 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经皮冠脉介入通常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方案, 虽可取得较好效果, 但部分患者术后会发生再灌注损伤及无复流现象, 研究表明[2], 引起无复流现象的原因通常为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活化等造成微血管阻塞。
替罗非班是高效抗血小板药物, 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而抑制血栓的形成。有研究指出[3], 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基础上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可将患者心肌缺血组织再灌注量显著提高, 有效降低血栓负荷, 提高手术成功率, 且替罗非班具有药效快等特点, 已被广泛运用到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行介入手术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结果显示: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LVE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占显著优势, 且TIMI血流分级中3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心脏射血能力, 对改善冠脉内血流情况同样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介入手术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出血率低, 且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再发生率, 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 介入手术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且安全性高, 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陶林. 介入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12):8-9.
[2] 苏少辉, 叶健烽, 何小萍,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34(7):732-735.
[3] 任琳, 王文广, 王倩, 等. 半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1):32-35.
[收稿日期: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