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需求调查
2016-11-03庞洁郑燕林阮士桂
庞洁+郑燕林+阮士桂
摘 要:文章以某师范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有用性维度、易用性维度调查各年级大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与需求,了解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准备情况以及期望得到的支持等。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持相对谨慎的态度,认为翻转课堂更适合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学生非常期望参与翻转课堂学习,认为基于翻转课堂的学习有利于自身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课程学习。期望学校能够加强对翻转课堂实施的整体规划与支持力度,并期望教师能够掌握翻转课堂实施技能保障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需求分析;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52-05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将传统的“教师课上教、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教学模式翻转为“学生课后学习(教师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教师课上组织讨论、检测与提升”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让教学回归到“教学即师生对话”这一教学本质层面,重视为学生提供个别化、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时间、次数等)。[1]翻转课堂因为起源于中小学教育,常常被用于中小学课堂,早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与研究相对较少。
近年来,已经有部分高校尤其是国外的很多大学都在积极推进翻转课堂的应用,认为翻转课堂对于变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相关的培训等多种方式推进。
本研究从“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视角调查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应用需求,为在高校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一、调查内容与实施
1.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是在参考相关文献以及笔者对翻转课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主要借助“技术接受模型”。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例如,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表达教学内容、利用视频录制与处理软件生成用于学生课前学习的微视频,学生课后也需要登录网络平台查看课程学习视频并完成相应测试等。对于任何一种技术支持的产品或服务,要了解用户对其期望与需求,可借鉴“技术接受模型”加以分析。[2]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如果让大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利用“翻转课堂”,一方面大学生本身应感知到翻转课堂对其学习与发展的有用性 (Perceived Usefulness);另一方面大学生应感知到翻转课堂的实施是具有可行性的,能够支持其便捷有效地加以利用,即要保障翻转课堂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本研究主要从“有用性”与“易用性”两个维度调查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需求。
2.调查实施
2015年4月,笔者对某师范大学20个学院(部)各专业各个班级的学习委员发放调查问卷185份,回收18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74份,问卷有效率94.57%。
关于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态度统计与分析,问卷主要涉及要分析的里克特量表,对其进行Cronbach's Alpha可靠性检验,如表1,其α值为0.850,证明该问卷量表信度较高,调查效果较理想。
问卷卷首语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确保调查对象对翻转课堂概念有充分的理解。问卷数据调查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部分图表由Excel进行处理。在下文对数据的分析中,“大学生”均指参与本次调查的185名学生。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翻转课堂”整体功用的认识
当问及在参与本次调研前“对翻转课堂的了解与体验情况”时,仅有26.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没听说过翻转课堂”,其他大学生均表示自己对翻转课堂有一定了解(其中有28%的学生参与过翻转课堂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期望能够体验或深入体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应用在整体上持积极态度。
对“翻转课堂”整体功用的认识方面,问卷采用里克特量表进行态度测试,对题目选项进行量化并赋值,即5=完全同意,4=比较同意,3=基本同意,2=基本不同意,1=完全不同意。对态度的分值划分为:低认同度的分值为1-2.5,中等认同度的分值为2.6-3.4,高认同度的分值为3.5-5。
表2中,1、2题旨在了解大学生对翻转课堂支持学生课程学习的看法,3、4题为大学生对翻转课堂在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方面的认同度,5、6题是大学生对翻转课堂可促进教师教学变革潜力的调查。
本研究将大学生分为高年级(大三、大四)与低年级(大一、大二),将调查内容与学生的年级进行均值T检验,对于“有助于推动教师改进教学内容”这一类目,与年级相关的双侧显著性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其观点不同,即年级越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各项能力、满足各项需求的认同度越低,但整体上还是给予肯定(均值大于3.5);其余各项调查内容与年级相关的双侧显著性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二者的差异性不显著,即所有年级对每一类目问题所持观点基本相同:在“翻转课堂”整体功用的认识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认为翻转课堂对学生自身发展、教师教学效果、课程资源建设与优化有促进作用。
2.对“翻转课堂”具体功用的需求
(1)对利用“翻转课堂”学习何种类型课程的期望
笔者将来自20个院(部)的大学生分为文理两个学科类别,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对翻转课堂课程类别的需求,经检验显著性概率值均大于0.05,说明不同学科学生的认识差异不显著,即文理科对翻转课堂适合不同类型课程的认同度相似:无论是文科知识还是理科知识,均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细化在具体课程类别上,如表3,只有16%的文、理科生认为所有课程均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大多数大学生期待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选修课,特别是通识选修课,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该类课程;由于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较为陌生,对于必修课,大学生对其持保留态度,认为该两类课程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不足四成,且在开放性建议中,有约1/3的大学生再次特别提出应斟酌实施翻转课堂的课程范围,仍期望教师可以面对面地讲授专业必修课程。
(2)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视频学习资源的需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优质教学微视频应具备的特征”为多选题,笔者提供了七个备选答案,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其选择如图1所示,选择最多的是“重点突出”,其次为“目标明确”、“讲解精炼”,超过50%的学生选择了“具有拓展功能”,至于视频本身的精美程度,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即大学生非常关注教学微视频本身的教学性特征以及与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图2为学生“期望在翻转课堂中用的教学视频类型”,大学生认为对于概念原理类知识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并不比传统教学更有优势,因此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视频本身应关注实用性,多提供操作性、案例型的课程。
(3)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评价的需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评价类型有三类: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对该三类评价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并摘取部分数据,如表4所示。
对于重视“教师评价”的学生而言,“学生在课上与教师交流课前学习的情况”与“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提升协作与交流能力的情况”的问题,显著性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二者具有正向相关性:学生更关注课前相关知识的获取与习得,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希望提升协作与交流能力,这些学生认识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期望达到的“教学即师生对话”的目的,但并不太关注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的提升,因此推断是否关注教师评价,对翻转课堂学习的影响并不大,影响了该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的自评与互评。
关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学生在影响项目的相关性检测中,所有显著性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该类目与学生自评、互评具有正向相关性。总体而言,越关注自身评价(自评与互评)的学生,对评价与交互的关注度越高:这些学生更重视课堂展示以及课堂上的交互;比起对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更重视通过讨论与交流后得到的知识;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更高,认为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较全面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3.对影响“翻转课堂”实施的相关因素的看法
(1)学校层面的影响
参与、体验翻转课堂的大学生并不多,仅有28%,无论是否参加体验过翻转课堂,学生都认为学校的整体规划、对教师与学生给予系统指导与支持缺乏。且体验过翻转课堂的学生对这三项更认同。可见在学校层面,学生期望学校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与推广提供整体规划,同时加强对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指导与支持。
(2)来自教师的影响
在表5中,是否期待体验翻转课堂对翻转课堂实施影响的pearson系数均小于0.3,表示两者间存在微相关,且显著性概率P均大于0.05,表示彼此不存在显著性,即无论是否期待体验翻转课堂,学生对于教师本身对翻转课堂实施影响的看法一致,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是影响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均值均大于3.6)。
作为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地位、价值都没有改变,学生对教师期待非常高,教师的观念、专业素养对于帮助、引导大学生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3)来自学生的影响
如表6所示,大学生对自己的相关评价中,各项能力的统计均值在3.44-3.69之间,除了“探究与研究的能力”(均值=3.44)表示能力并不特别突出外,大学生的基本学习、自学、自控、交互的素养都比较好,但这些类目中,除“语言表达能力”与“探究与研究的能力”外,其余类目的偏度均小于零呈左偏态,即大部分学生的评价略低,这表示自律意识、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是大学生较欠缺的,这可能是阻碍大学生参与、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因素之一。
4.对学校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开放性建议
针对“对学校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笔者向大学生征求开放性建议,共收集到来自67位大学生的80余条建议。
笔者对这些建议进行梳理与总结,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建议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加强培训与推广”、“调整评价方式”、“提高便捷性”、“注意实用性”、“先试点再推广”以及“其他”。
整体上参与调查的大学生非常重视翻转课堂的实用性,有43条,具体建议为依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制作不同的微课程以适应翻转式学习,教学内容的质与量要恰当,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视频应先经过几位专业教师审查再提供给学生等;其次为建议先试点再推广,共26条,具体建议为应在某一学科、某一课程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专家与学生反馈并修正后,制定适用的方案进行全面推广;有21条建议希望学校加强培训与宣传,既要培训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的教学技能,也要培训学生在新模式下接受知识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加大对翻转课堂的宣传,促进教师与学生在新教学模式下思维、观念的改变;有20条建议期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更改现有的评价方式,采取更灵活、更公平、更有利于交互的方式;有14条建议提到了提高便捷性,主要针对教学平台与校园网络的畅通性,学校应加强相应措施与设备,在易用性维度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三、总结与思考
1.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它将讲课搬到课堂外进行,有助于调动课堂内的学习活跃性——教师可以以更有意义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学生也能以更有意义的方式与同学互动,在互动中完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虽然有研究认为,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内容的教学不能翻转,这是受到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制约,[3] 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基于学生的视角,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运用适当的技术,无论文科还是理科的教学内容均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从有用性维度分析,整体上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价值及其对学校、教师、学生、课程本身的促进作用予以肯定;从易用性维度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翻转课程的实施持比较理性的态度,认为实施翻转课堂具有可行性,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给予充分调研与宣传。
基于对本次调查分析,高校、教师、学生自身均是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高校而言,由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自身学习能力与习惯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度有差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可能会影响教学的整体进度与节奏,因此高校的宏观设计与信息化建设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教师而言,虽然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减少,但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如课前、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教学环节仍需要教师进行整体把握与设计,仍然起主导作用。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教师需要分析知识点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知识,其是否适合翻转,学习效果是否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大学生作为高校翻转课堂的真正主角,他们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理解和期望是高校能否有效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
本研究从技术接受模型视角出发,调查某师范大学对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期望、有用性和易用性,试图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大学生翻转课堂需求图景,以期为现有高校进一步推广或优化翻转课堂提供有益参考。
2.思考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表现为既具有自主性又具有探索性,[4]在高校教学中应体现其个人主导、个性化、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过程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进行研讨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正回应了这种学习诉求,可以让高校的课堂回归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学中具有可推广性。
尽管“翻转课堂”的最早提出源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但由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较高,网络基础设施也有较大的保障。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在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精神、课堂氛围以及知识的内化与迁移等方面更有优势,[5]并在很多方面对大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推广有显著的适用性。
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对高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不仅需要加强对翻转课堂实践的研究,加强相关实践,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宣传与推广,更要对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认识翻转课堂的本质,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同时更要提供硬件与软件设施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保证,如提高校园网络的带宽,保证微课程播放的便捷性与流畅性,购置或开发合适的平台,便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交互与评价。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应关注翻转课堂的适切性,灵活安排学习活动,加强整合,将技术支持的学习内容还原学科知识的本质,尊重学科逻辑。如果学生将时间过多地花费在找资料和使用数字平台与电子设备上,反而会分散学习注意力或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增加,从而选择放弃,宁愿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因此学校需要对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予以技术性指导,使其学会利用平台及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与交互,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与能力,尽快适应新学习模式,更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Davis F.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1989,13(3):319-341.
[2]张志梅,郑起运.技术接受模型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9(2):72-76.
[3]Rebecca S. The Flipped Classroom: A disruptive revolution in pedagogy, or yet another educational fad[DB/OL]. http://www.slate.com/articles/life/education/2014/02/flipped_classrooms_in_college_lectures_online_and_problem_sets_in_the_classroom.single.html.
[4]畅肇沁.大学生学习特点探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31-133.
[5]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