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烟月
——南京博物院藏明末清初金陵绘画特展(下)
2016-11-03鲁珊珊
文/鲁珊珊
秣陵烟月
——南京博物院藏明末清初金陵绘画特展(下)
文/鲁珊珊
“秣陵烟月:明末清初金陵绘画特展”遴选了南京博物院所藏绘画68件(套),分“金陵前贤”“金陵八家”“金陵别样”“金陵余绪”四个单元以立体呈现明末清初丰富多样的绘画生态,该展是近30年来南京博物院首次大规模地在本馆推出的专题特展,集聚着许多绘画佳作,其中有的还是第一次向公众露脸。
第三单元“金陵别样”遴选画作20件,如杨文骢《枯木竹石图》轴、程正揆《山居图》轴、髡残《苍翠凌天图》轴、龚贤《溪山烟树图》轴和《千岩万壑图》卷以及张风《懒云像图》页、吕潜《松林石坡图》轴、胡玉昆《山水花果图册》、胡士昆《兰石图》卷等一些难得一见的作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一部分极富有艺术特色,亦从一个方面体现出金陵画坛的绘画创作的艺术水准和高度。
十七世纪的中国历经着有史以来罕见的巨变,曾为明代南都的金陵在复杂剧变的时代中,影响尤其深刻。与职业画家不同,文人画家们在明清朝代更替的背景下则以水墨的方式抒发遗民情怀,表达他个人对金陵过往文化的缅怀。程正揆、张风、吕潜、龚贤、髡残、七处、石涛等人构成了一连串的遗民文人画家序列。他们大多追求一种特殊的复古倾向,显示出一种沉痛的文化失落感。同时,他们强调自抒胸臆,自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感伤情怀,一度盛行于清初金陵的上层社会之中。当然,此时金陵的山水画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现象,一种纯粹形式上的复古最值得称道,譬如龚贤、髡残等人就有一种风格学的历史意义。
清 髡残 山斋禅寂图 18.8cm×57cm 纸本设色 1666年
髡残山斋禅寂图
题识入山恐不深,何妨千万重。草鞋雄似虎,杖柱活如龙。丙午□似涌幢道契,石道人。
钤印髡残道者(白文)
山坞之下,林木丰茂,一禅者在林中居舍中非常安静地趺坐隐修。由于是仰望的角度,远处数丛山峦仅于近处峰峦罅隙中露出微小的顶峰,更远处山峦则以花青略作烘染,以见“入山恐不深,何妨千万重”的意境。处理林木、屋舍、山崖,则以湿笔浓墨勾勒,并以赭石、花青笼染,从而营造出清旷沉雄的画面基调。虽然是小景,用笔也非常概括,忽略了山川物象的细节描绘,但却仍能将庭院、小径、高台交待得非常清楚,意境苍古幽深、雄强健挺,笔墨浑劲雅健、沉稳厚重。
程正揆山居图
题识人在北窗下,山居太古前。非仙亦非佛,身世俱悠然。青溪揆为思龄先生作。
钤印正揆(白文)、端伯(朱文)
鉴藏印希逸(白文)
山崖下,水榭临水而设,一幽人独坐其中。高台空无一人,远山一抹,幽深无际。近处小树丛略作点缀,山崖下三、四杂木临风而立。若雾气弥漫、月光映照的氛围悄然而出。虽然画家仅仅选取小景一角加以描绘,但简中见繁,小中见大,似乎有无限的景致在其中,清旷幽邃的精神气息沁人心扉。笔墨明润疏朗,神韵悠然。
清 程正揆 山居图 45.3cm×24.7cm 纸本水墨
清 杨文骢 雁岩八景图之一 17.5cm×24.5cm 纸本水墨
清 杨文骢 雁岩八景图之二 17.5cm×24.5cm 纸本水墨
清 杨文骢 雁岩八景图之三 17.5cm×24.5cm 纸本水墨
清 杨文骢 雁岩八景图之四 17.5cm×24.5cm 纸本水墨
杨文骢雁岩八景图
第一开天台石梁
钤印骢(朱文)
对题天台石梁图。闻中即方广寺,昙猷百拜处也。
钤印文骢(朱文)
鉴藏印唐作梅(朱文)、北枝生(朱文)、虚斋审定(朱文)
第二开谢公岭
钤印文骢(朱文)
对题谢公岭即在石梁寺之右,昔人谓灵运开山,遗却雁岩,吾欲持此为谢公解嘲也。
钤印文骢(白文)
鉴藏印归来草堂(朱文)、溥泉珍赏(朱文)、虚斋珍赏(朱文)
第三开塔头寺
钤印龙友(朱文)
鉴藏印虚斋鉴定(朱文)
对题塔头寺是智大师开山处,可视平田,外即高明寺矣。
钤印文骢(朱文)
鉴藏印白门李氏珍藏(朱文)、唐作梅印(朱文)、种石轩(朱文)、士燮(朱文)、虚斋审定(朱文)
第四开石门潭
钤印文骢(白文)
对题石门潭是雁山门户,余往来其地,颇有家焉之意。
钤印龙友(白文)
鉴藏印北枝生(朱文)、丹邱(朱文)、云华仙馆秘籍(朱文)、虚斋鉴藏(朱文)
第五开琼台双阙
钤印龙友(朱文)
对题琼台双阙是万八千丈中第一名胜,游人罕过其地,他日彦林游,定不可舍此。
清 杨文骢 雁岩八景图之五 17.5cm×24.5cm 纸本水墨
清 杨文骢 雁岩八景图之六 17.5cm×24.5cm 纸本水墨
清 杨文骢 雁岩八景图之七 17.5cm×24.5cm 纸本水墨
清 杨文骢 雁岩八景图之八 17.5cm×24.5cm 纸本水墨
钤印杨文骢印(白文)
鉴藏印秀水唐氏(朱文)、绿溪山庄收藏之印(朱文)、北枝生(朱文)、溥泉珍秘(白文)、虚斋鉴藏(朱文)
第六开大龙湫
钤印龙友(白文)
对题大龙湫水法之奇,天下无两。相对者为看不足亭。
钤印杨文骢印(白文)
鉴藏印唐作梅(朱文)、北枝生(朱文)、虚斋至精之品(朱文)
第七开弘济观音阁
钤印文骢(朱文)
鉴藏印虚斋鉴定(朱文)
对题弘济观音阁峙于大江之浒。余尝过其下,未尝不心醉于梵音潮音之间也。
钤印龙友(白文)
鉴藏印秀水唐氏(朱文)、云华仙馆秘籍(朱文)、曼农(白文)、庞莱臣珍赏印(朱文)
第八开灵岩寺
钤印文骢(白文)
对题灵岩寺在雁山之中,左为展旗,右为天柱,此雁中冠军也。
钤印杨文骢印(白文)
鉴藏印唐作梅(朱文)、北枝生(朱文)、白门李氏珍藏(朱文)、濑上漫农(朱文)、虚斋至精之品(朱文)
此为杨文骢应其父杨师孔之招,南下与父亲及师友陈炜、邹嘉生等同游而作的纪游册页。写南京弘济观音阁以及游天台山、雁荡山的奇丽景色。天台山为佛教胜地,自古有极大的名气,雁荡山在宋代亦已出名,宋人即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杨文骢与家人、师友南游天台、雁荡,故有所感发而写成。虽从写生而来,然笔墨幽淡清冷,有宋元人风雅骨力而不轻佻刻板。
清 龚贤 茅屋树石图 18.9cm×57cm 金笺水墨
龚贤茅屋树石图
题识几间茅屋老岩阿,花影重重掩薜萝。当面已饶幽邃地,好山偏是隔江多。画为菽翁先生,龚贤。
钤印半千(朱文联珠)
题跋龚半千别号至夥,曰半亩、曰岂贤、曰野遗、曰柴丈人,以善画名,流寓南京。为金陵八大家之冠,著《名画诀》《香草堂集》。此扇墨气淋漓,尤为平生杰构。万金易归,以冠是帙。
鉴藏印香雨楼(白文)、谦吾观止(朱文)、天景楼(白文)
全幅布景采用松散的构图方式,笔墨随意点缀,轻松雅洁,看似凌乱,不能笼束,但却能于散淡、疏阔中见精整,于随意行笔中见法度,笔墨明净细秀。
龚贤夏山过雨图
题识武陵龚贤。
钤印龚贤印(白文)
绘夏日江南雨过初晴之景。近景为坡石丛林,树木枝叶繁茂,浓荫蔽日,烟润欲滴。山腰处山岚、湿烟缓缓涌动,远处峰峦肃穆静立,凸显出雨后山川的真实情景。山石多以锐利的墨线勾勒出块面,然后以小披麻皴法、豆瓣皴法多次皴擦,充分把握住了明暗、虚实关系及光影效果,有泼墨淋漓、浓郁苍润之效。
清 龚贤 夏山过雨图 141.7cm×57.8cm 绢本水墨
清 龚贤 山亭溪树图 20.6cm×60cm 金笺水墨
龚贤山亭溪树图
题识为飞如道兄画。半亩贤。
钤印柴丈(朱白文)
鉴藏印白匋(朱文)
截取江湾一角入画,主要以江湾坡岸江边碎石和杂木为表现对象。近岸各具情态的六七杂树,略分为挺立的两组。江岸一角深入江湾,草亭悄立坡岸之上,寂无一人。颇有“敲门都不应,依仗听江声”的意境。隔江对岸景色不作重点处理,仅以概括的笔法略为勾画以作远景。用笔主要以勾点为主,少作皴擦,当属“白龚”范畴内的绘画作品。
清 张风 金秋延竚图 17cm×49.7cm 纸本设色 1661年
张风金秋延竚图
题识辛丑四月为彦升道兄,张风。
钤印张大风(朱文)
鉴藏印春雨楼密笈(朱文)、慧吾神游(白文)、天景楼(白文)
画作深秋时节,古柏之下,一高士正站在寂静的山冈上眺望。画面中,高士立于树荫之下,意绪凄清。如张风在题跋自作《读碑图》所言:“寒烟衰草,古木要岑,丰碑特立,四行无踪,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此画于极为优美的画面意境中蕴涵无以言表的沉痛、徘徊、无奈乃至绝望的心境,使作品产生了极为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全幅笔墨简雅细致,清秀明净。
清 张风 懒云像图册 49.5cm×16.5cm 纸本水墨 1656年
张风懒云像图册
题识顺治丙申三月廿一日,上元后学张风写。
钤印张风之印(白文)
题跋有客长歌似御风,闲来幽涧卧深丛。寻鸥放鹤年年事,世上何人识懒翁?宋森题。
钤印宋森之印(白文)、雨参(白文)、片石堪娱(朱文)
鉴藏印广堪斋毕氏藏(朱文)、煜峰鉴赏(白文)、孙煜峰鉴定记(朱文)
全画以一个孤傲独立的人物为中心,为懒云造像。身着道服、微微侧身、拱手作揖、双目前视,一派孤傲清高之态,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人物造型凝练,线条挺劲,全无多余的笔墨,生动地刻画人物不愿随波逐流的内心感情。而行书题识大字与人像的用墨用线形成强烈的节奏对比,独具匠心,给画面以无限的空灵之境。
清 胡玉昆 山水图轴 77.6cm×53.2cm 绢本水墨 1687年
胡玉昆山水图轴
题识庐山多瀑布处,步步皆足畅观。余独喜开先寺前白石桥上坐卧竟日,顿觉凡胎脱尽,心眼皆空。解余意者惟白云,可当好友。康熙丁卯春三月,胡玉昆画并题,时年八十有一。
钤印胡玉昆印(朱文)、元润氏(白文)
此为胡玉昆晚年力作,描写庐山开先寺前、白石桥上所见情景,为画家依据亲见庐山秀丽景色而创作的作品。画作烟雾朦胧中,一高楼拔地而起,有高士正倚窗远眺。松林无尽,向远处铺展开去,寺宇古塔隐显其中。远处流泉正从山涧飞泻而下。全幅造景全从真实景物中捕捉而来,将庐山云雾笼罩、水气弥漫的特色清晰地呈现出来,给人以不食人间烟火之感,“虚无缥缈,顿觉凡胎脱尽,心眼皆空”。全幅笔墨高简浑茫、秀劲流畅。
第四单元“金陵余绪”,则展出画作4件,即宗言《溪桥茅亭图》扇页、邹坤《溪山雪霁图》轴、樊云《米家山水图》扇页、王蓍《山水图册》,为金陵画坛后期绘画创作的具体写照。总体而言,十七世纪末,随着第一、二代画家的逐渐凋零,金陵画坛开始出现衰落的境地。明末清初金陵画家们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虽然秉承家法,但大多亦步亦趋,其画学枯萎,画路窄贫,画风纤靡。而画面气格日渐卑弱,笔墨亦日渐疲软,结构缺乏变化,有成绩者可谓乏善可陈,宗言、邹坤、樊云等人,传移摹写,一切都在规矩之中。
清 樊云 米家山水图 16.2cm×48.4cm 纸本水墨
樊云米家山水图
题识米家山为会老姻长兄先生,樊云。
钤印目云(朱文)、青若(白文)
仿米氏云山小品,前景中丛林密布,湿烟凝结于林际树杪,村舍幽居掩映山冈、林峦深处。远处山峦起伏,云烟飘浮,颇有云烟无心、自由舒卷之意。笔墨清润明净,意境幽静寂邃。
樊云(生卒年不详),字青若,江宁人。樊圻子,善画。
清 宗言 溪桥茅亭图 179.9cm×49.3cm 金笺水墨 1694年
宗言溪桥茅亭图
题识画为旭明道翁正。宗言,甲戌春仲。
钤印宗言(白文)、士来(朱文)
溪畔一角小景。小桥连接两岸,青松、杂木悄然生长,林间小路通向水际,似乎隐隐有阳光通过林杪泻落在小径上。渔舍两、三坐落在溪畔,一草亭则临岸而立,伫望远天,寂无一人,附近丛丛水草于水汽氤氲中不断向前延伸,越发流露出寂寥、幽静的精神氛围。全幅笔墨雄浑健拔、苍润秀整。
宗言(生卒年不详),字山响,金陵人。约活动于顺治、康熙年间。山水师龚贤,常为龚贤代笔。
邹坤溪山雪霁图
题识邹寿坤写。
钤印□□(朱文)、子贞(朱文)
鉴藏印□讷伯龙收藏(朱文)、海昌钱镜塘藏(朱文)、晚晴楼许氏收藏(朱文)
绘江南地区雪后初晴之景。山川寂然,屋舍寺宇静静地掩映在山坞、林阴深处,溪水被覆盖了厚厚的冰层,悄然无声。只有层层无际的常绿树叶和松林在寂静的冬日中郁郁葱葱,仍然勃发出不竭的生意。全幅构图以繁密见长,除伸展不断的各种峰峦的轮廓形状外,丛丛树林的细致刻画,亦增加了构图的繁密。全画皴法使用不多,多以勾、染为主,勾勒以后,便以水墨烘染水面、山峦、坡石的背阴部位,仅以简单的小斧劈皴法略作提醒,以突出雪后的自然景致,烘托出江南地区雪后的清寂和阴冷。此作在用笔上将宋人、浙派笔法结合起来运用,画风苍劲洗练,峻峭雅健。
邹坤(生卒年不详),字子贞,江苏吴县人,家金陵。邹喆子,山水能继家声。
(本文作者为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馆员)
责编/杨元元
清 邹坤 溪山雪霁图 151.2cm×44.1cm 绢本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