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长头村总体规划的研究

2016-11-03

山西建筑 2016年19期
关键词:汾河村庄用地

李 晓 燕

(清徐县城乡勘测规划设计所,山西 清徐 030400)



美丽乡村长头村总体规划的研究

李 晓 燕

(清徐县城乡勘测规划设计所,山西 清徐030400)

针对美丽乡村长头村村庄规划建设的复杂性与艰难性,从“三农”及村庄的实际情况出发,多方面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规划设计,解决乡村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乡村,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重点。只有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把建设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使命,才能彻底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为进一步推进长头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村委会积极响应省、市、县的号召,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迫切的实际问题,按照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的原则,着力将长头村建设成为新时代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配套齐全的、生活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1 现状分析

1.1地理位置

长头村位于清徐县中部,属清徐县西谷乡。村域南与东木庄村接壤,北与太原市晋源区交界,西至汾河,东于北云支村相接,总面积约3.76 km2,村庄南部有省道榆古路通过,西侧有规划的太原市滨河东路通过,距离县城5 km,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 km,交通条件优越。

1.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长头村气候属平川温和区,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5 ℃~10 ℃,年平均降水460 mm左右,全年日照2 500 h~2 600 h。

长头村全部位于平川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全村土地面积4 021亩,其中,耕地2 821亩,园地120亩,林地500亩,村民人均土地面积1.7亩,人均耕地1.2亩,并且土地肥沃,环境良好,非常适合农业生产,村域矿产资源贫乏。

1.3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根据2015年年底村域人口资料,全村总人口2 341人,户籍人口增长缓慢,以自然增长为主,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0.6‰,人均纯收入达到10 273元,在经济收入构成中,外出务工收入、农业收入等为主要部分。

1.4生态环境、旅游资源

村庄现有古庙一座——观音庙及一座祠堂——孟家祠堂,村庄靠近汾河湿地,生态环境较好。

1.5村庄建设现状

村庄位于村域中部,空间布局仅近似等腰梯形,现状建设用地面积52 hm2,从用地构成分析,村庄建设用地主要为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占村庄建设用地的70%以上。村民住宅形式均为独院式,建筑层数绝大部分为1层,近年来新建有少量2层住宅。从村庄的建筑质量情况来看,村庄中部的建筑质量普遍较差,布局较为自由,散乱,而且宅基地较大,这些建筑多建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村庄外围建筑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建筑质量普遍较好,布局较为整齐。

村庄公共设施主要有村委会、卫生所、小学、幼儿园、个体小商店等。小学位于村庄的东南部,共有6个班,有学生111人,教职工12人。幼儿园三个班,教职工3人。

村庄的生产建筑用地分布在村庄的外围,主要有长头家具厂、漆线厂、长头水磨石厂、鑫宇塑料编织袋厂等。

村庄道路格局呈方格网状,路面宽度宽窄不一,多为3 m~6 m,道路基本硬化,路面状况良好,部分路段两侧栽植了行道树,村中现状无社会停车场。

1.6现状问题分析

村庄现状存在的问题:1)配套设施不健全;2)村庄人均建设用地大(人均约200 m2);3)用地结构不合理,部分用地缺乏或占村庄建设用地比例偏低或偏高;4)宅基地偏大,而且布局散乱,造成土地浪费;5)没有充分利用汾河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优势。

2 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2.1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如何优化用地结构比例;2)如何健全配套完善基础设施;3)如何利用汾河湿地及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建设美丽乡村;4)如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感。

2.2建设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规划设计人员应进行宏观分析及多方面比选,提出最合理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1)优化用地结构比例,合理规划布局。规划村庄布局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心、两轴、五片区、多点”,“一心”指规划的村庄公建中心,位于村庄的东部,是全村主要公共设施的集中地带;“两轴”指沿村中心形成的七字形景观轴及沿汾河湿地公园形成的景观轴;“五片区”指构成村庄的四个住宅片区和一个设施片区;“多点”指规划的街头绿地。规划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见表1。

2)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规划。规划村庄道路系统呈方格网状,道路布局主要是在现状道路的基础上通过对现状道路进行拓宽、打通改造而形成,规划村庄主要的道路宽度为10 m~14.0 m,次要道路的宽度为3 m~4 m、主要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步行道采用水泥和其他铺装材料的路面,道路形式均为一块板。

表1 规划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在公建中规划内部停车场,在院落式住宅中可停放私家车、农用车。

给水采用深层地下水,远期根据县域给水规划引接县域主管网(引黄水)统一供给,给水管道材料可选用UPVC给水管,主干管管径为DN200,DN100,支管管径DN50,入户管管径DN32。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体制,雨水由主干管收集后向东南排入水渠,有条件的地方回收用于街头绿地灌溉。

污水系统的末端规划一座小型污水处理站,配备一套水处理设施。采用SBR污水处理工艺,将排水系统的水经处理后排入水渠或用于浇洒绿化。

村庄中部自建锅炉房实现集中供热。

生活用气采用天然气或其他清洁能源。

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公厕,采用水冲式,建设面积不低于30 m2。对公厕严格执行及时清扫和消毒等卫生管理制度。

村庄主路两侧设置废物箱,每隔100 m设置一处,对村庄的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垃圾收集点均选择在交通方便又较为隐蔽的位置,避免正对住宅院落入口,对有机垃圾鼓励农户作为有机肥料,实行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村庄排水干管上每120 m设置一个消火栓,建筑间距,消防通道要满足防火、防灾需要。各类建筑都应当达到相应的耐火等级。

3)充分利用汾河湿地及水源优势,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建设汾河湿地公园,包括塔桧、圆柏、河南桧、云杉等常绿乔木;国槐、银杏、元宝枫、龙爪槐、旱柳等落叶乔木;铺地柏、紫叶小檗、金叶女贞、小叶黄杨等常绿灌木;丁香、紫叶李、月季、榆叶梅、珍珠梅、忍冬等落叶乔木。草坪采用石竹、野牛草、黑麦草、早熟禾等,引进湿地动物品种,实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良好环境,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4)通过规划建设,村庄的整体环境将得到改善,壮大发展现有的村庄企业,利用汾河湿地优势开发旅游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开展党员干部带头创先争优活动,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营造健康文明新风尚,促进村风民风整体好转,并建立长效机制维护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彻底告别农村长期“脏乱差”的现象,使村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可靠的实战经验。

3 结语

通过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提升带来村容村貌的变化,让农村环境更加整洁靓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为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全面提高我省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1]城乡规划法[S].

[2]山西省清徐县县域总体规划(2009—2020)[Z].

[3]城镇住宅设计标准规定[Z].

Research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hangtou village

Li Xiaoyan

(QingxuUrbanandRural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Qingxu0304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ity and difficulty of villag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of Changtou village,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and the village, from many aspects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imed at throug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to solve the all kinds of problems in rural construction, improve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rural area.

rural, planning layout,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009-6825(2016)19-0012-03

2016-04-23

李晓燕(1987- ),女,助理工程师

TU982.29

A

猜你喜欢

汾河村庄用地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汾河水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村庄在哪里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