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谈

2016-11-03杨万东

湖南教育 2016年30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周长图形

杨万东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谈

杨万东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大课程内容。其中,综合与实践板块是新增的内容。与其他三大板块不同的是,综合与实践板块没有特定的数学知识需要进行教学,而是综合了其他三个板块的知识与方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综合与实践板块共编排了25次主题活动,并将这些主题活动分为游戏活动、场景应用、设计方案、测量操作、统计分析五种类型。针对每种类型的内容特征与教学价值,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游戏活动类——在玩乐中激发兴趣

所谓游戏活动类,是指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在合作交流中与同伴分享数学智慧。例如,三年级上册中“多彩的分数条”一课,教材编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是“抢1”游戏,另一个是“清0”游戏。在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抢1”游戏的。游戏之前,教师准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骰子,它的6个面标出了3个分数,相对的面标出的分数相同。教师先说明游戏规则: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用这个分数条铺满硬纸板(正好是1),谁就获胜。接着按照“想心愿数、掷骰子、铺分数条”的步骤展开教学活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一边铺分数条,一边估计已经铺了几分之几,还要铺几分之几。学生边想边铺,边估边说。尽管这样的估计未必准确,但增强了游戏活动的思维成分。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有数学思维。

二、场景应用类——在体验中感受联系

场景应用类内容是通过模拟现实中的生活情境呈现教材中表达的场景,让学生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将这样的数学内容编排在低年级段,旨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例如,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这一内容呈现的是一幅生动活泼的果园场景图。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带着头饰扮演场景中的小动物和水果。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寻找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有的结合学过的知识描述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比较物体的数量和排列次序,有的提出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还有的提出更有趣味的数学问题。以情境为载体,学生参与的热情高,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设计方案类——在思考中拓展思维

设计方案类内容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主题,根据问题的要求,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活动的方案。这样的方案设计,创新意识浓,综合意识强,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放手,无论是设计活动方案还是选择活动方法,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选择。例如,五年级上册的“校园绿地面积”这一活动主题,教材从“你们学校的绿地面积是多少”这一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需要收集哪些数据。经过讨论,学生知道需要先了解情况再制订方案。制订好方案后,学生分小组测量和计算校园内草坪、花圃和树木的占地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获得的数据,再计算人均绿地面积。整个过程,从设计方案到执行方案再到最后结果的得出,都是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自行解决的。教师的放手换来了学生思维的深化。

四、测量操作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智慧在手指间跳跃”。测量操作类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测量长度、计算面积、摆拼图形等,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这些现象,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这节内容的教学流程十分清晰,分为“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在“拼一拼”环节,学生用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并计算图形的周长。通过拼摆,学生体会到拼法不同,拼成的图形不同,周长也可能不同。在“比一比”环节,学生发现3幅图形尽管形状不同但周长相同。在“画一画”环节,学生画出周长为20厘米的各种长方形,感受到图形的周长虽然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知识。在“量一量”环节,学生通过测量五角星和笑脸的周长,感受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在培养能力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五、统计分析类——在研究中感悟思想

统计分析类内容要求运用统计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调查、测量、实验等方式获取数学信息,并在分析、比较等基础上整理数据,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例如,三年级下册“上学时间”这一内容中提出了“你每天上学途中要用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记录几段时间,再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估计。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两张表格,第一张表格是记录连续5天从家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算出经过时间;第二张表格是填写途中经过的时间,并按照“20分钟以下”“20到40分钟”“40分钟以上”进行分类。学生按照填写好的表格统计每一类各有多少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的设计,学生在思考、交流中充分感受到每天上学时间的随机性和稳定性,从而初步感悟了随机思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周长图形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巧算周长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