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坚强阵地在课堂
2016-11-03彭佳景
彭佳景
文化自信的坚强阵地在课堂
彭佳景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定“四个自信”,并且特别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必然要传承民族的文化基因;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也必然要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强阵地。
课堂要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强阵地,为师者务必找准基调,在渗透上做文章。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堂,有许多工作亟待规划,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如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大纲、优化教学资源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深刻哲理,力求把三种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把三种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讲明白。善于运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惟其如此,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种子,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堂要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强阵地,为师者务必创新形式,在体验上见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校也好,教师也好,要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走近传统文化的机会。比如开展“中国古诗文吟诵大赛”“‘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征文演讲赛”等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英雄纪念馆、与抗战老兵面对面等体验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身感受、体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取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课堂要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强阵地,为师者务必提升自身素养,在引领上有作为。教师要想成为文化自信的引领者,一是要充实自己,加强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再教育,把握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正内涵,使之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二是要通过学习,增加自身文化素养的高度、厚度和广度,并将“文”转化成自己的教养、智慧、精神气度和生活方式,练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信手拈来的渗透功力,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影响、充实和塑造学生的心灵。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成果——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应该从教育开始,从课堂出发,积少成多,积健为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积蓄充沛的力量,才能为对外传播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风貌造就一批又一批生力军,才能让全世界听懂“中国故事”,听清“中国声音”,领略中华文化的持久魅力。
更多文本请扫描上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