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作品从语言入手
2016-11-03魏
魏
品味作品从语言入手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一个人的思想、精神、情操、志趣等一般都要通过语言凸显出来。语文教材大都是文质兼美、异彩纷呈的名篇佳作,是我们学习语言不可多得的典范作品。这些文章,遣词造句水到渠成,语法修辞炉火纯青,表情达意挥洒自如,真可谓涉笔成趣、泼墨传情。阅读这些作品,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阅读和对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的分析上,教师更应有机利用语言中介,从语言审美的角度去深入挖掘、仔细推敲、认真揣摩,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矿藏,提高感悟语言意蕴的能力。
品味语言的简约美。简约的语言能驾一驭万,以少胜多。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以“活该”二字收束全文,独立成段。在对法海禅师的可耻下场一番冷嘲热讽之后戛然而止,匠心独运,向读者昭示雷峰塔倒掉,法海躲在蟹壳里独自静坐的历史必然以及天理、情理和民意。真可谓结句如撞钟,令人振聋发聩。《背影》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善于运用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寥寥数语,作者勾勒出一位饱经沧桑、爱子心切、努力爬上月台、跨越栅栏为儿子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从这几个吃力的动作,我们能想到父亲勤恳、慈爱、厚道、小心处世的一生,不免会产生几许淡淡的哀愁。
把握语言的意境美。朱自清的《春》简洁明快,充满活力,从头到尾带给人希望和活力。这其中得益于作者以比喻、拟人的手法营造的几幅情态逼真、色彩斑斓、形神兼备的画面:风儿悄悄,草儿绵绵的春草图;枝头闹春的春花图;吹面不寒的春风图;细密轻盈的春雨图;舒筋活骨的迎春图。读起来意趣盎然,真是好“春”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北朝民歌《敕勒歌》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充分展示了敕勒川苍茫而富饶的美好风光,勾勒出古代劳动人民自由奔放的游牧民族生活图景,洋溢着对故土的热恋之情,令人神往。
咀嚼语言的句法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由于作者善于驾驭语言,句法娴熟,巧用排比句,骈散结合,让读者感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一组排比句省却了拖沓的笔墨,使句式流畅,同时也使苏州园林高超的艺术性展示出来,构图、布景、着笔、遣词有着深湛的美学功力。如果改为长单句: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远景近景的层次,其效果有别于天壤。
领略语言的生活美。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原汁原味、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少年时代在百草园的生活画面:“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组自然生活图景,无不体现百草园如诗如画、丰富多彩、真切自然的生活原貌和神韵,流露出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和依恋。生活是美的,生活的美在于用心感受。如果能用生花妙笔重现生活的多彩画卷,那真是人生的美事、幸事。
(作者单位:岳阳市云溪区路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