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强度、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

2016-11-03李政杨思莹��

社会科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偏向差距产业结构

李政++杨思莹��

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然对城乡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基于200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创新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科技创新的城乡二元结构”、技术进步偏向性、农产品需求刚性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矛盾、“产业政策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差异等因素共同影响,提高创新投入强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明显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因此,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

在坚持创新发展、促进企业结构升级的前提下,确保城乡之间协调均衡发展,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和农产品收购价格,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拓宽农业劳动者收入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创新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城乡收入差距;面板空间杜宾模型F1243;F264;F1262A0001-07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NCET-12-0242);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5134);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李政,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思莹,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12。

一、引言与相关研究评述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能过剩等问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新一轮政策的着力点。为了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如何在坚持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下,确保城乡之间协调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收入差距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往研究多指出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与就业结构的严重偏离和产业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扩大〔1〕,具体到城市产业部门和农村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时,甚至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如Donald(2012)的研究认为,中国制造业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岗位逐渐减少,降低了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水平,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2〕程莉(2014)从更宏观的角度进一步指出,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有效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则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3〕

在创新对收入分配影响方面,国内外学者多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角度开展研究,指出改变技术进步方向是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途径。如Vijay et al.(2013)认为,鼓励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将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缩小收入差距。〔4〕董直庆等(2014)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进而诱发了技能溢价,扩大了技能劳动和非技能劳动的收入差距;而中性技术进步能够增加技能劳动的供给,并缩小二者之间的工资差距。〔5〕类似的,姚毓春等(2014)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角度分析了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认为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朝着偏向于资本的方向发展引致资本收入份额上升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6〕在创新的国际溢出效应方面,Wang et al.(2009)研究了国际创新溢出对发展中国家劳动者工资收入分配的影响,指出开放贸易可以增加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同时也会引起不同国家更大的技术差异,前者将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而后者则扩大了发展中国家的超额工资差距,这两种对立的力量解释了创新溢出对发展中国家工资不平等的影响。〔7〕

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国内文献普遍缺乏对创新投入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对技术创新与收入分配的研究则多集中在产业之间、部门之间,并且多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不同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等因素下的收入分配状况,鲜有关于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更没有发现将创新、产业结构二者结合起来考察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文献。

新常态下通过城乡协调发展“分好蛋糕”与通过科技创新“做大蛋糕”同样重要,不能相互取代。那么,究竟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将如何演变?不断加大的创新投入强度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是否会影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又是如何影响的?本文将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创新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

1.科技创新与城乡收入差距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创新对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第一,城乡不同产业部门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差异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我们称之为“科技创新的城乡二元结构”。当前我国农业仍滞后于工业和服务业,尽管农业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要求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人力资本。然而一直以来,农村高素质劳动力都在向城镇转移,使农业技术创新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本,农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不相匹配,农业高素质人力资本积累速度落后于技术创新的需要,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弱。〔8〕相反,由于城市工业部门和科技服务业部门的创新资源投入规模收益大,创新效率高,利润空间大,吸引了大量创新资本进入,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工业部门和科技服务部门的创新能力。此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引致的农村教育水平落后于城市,及由此导致的科技创新的城乡二元结构也严重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第二,科技创新最直接的结果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偏向性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城乡劳动力具有异质性,熟练的技能劳动力多集中在城市,而非技能劳动力多集中在农村。通常技术进步会内生偏向于技能劳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则将导致技能需求增加而引发技能溢价〔9〕;在提高对熟练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技能工人的工资水平〔10〕;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了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引起熟练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增加,技能劳动力相对供给增加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是,技能劳动力相对供给增加所引起的工资降低并不能完全弥补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11〕;此外,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够降低对农村非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从而造成结构性失业,降低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

第三,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农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福利多被非农消费者获取。〔12〕新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供给,但是农产品需求弹性低,导致市场供过于求;同时农业技术创新还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得越多,市场供求矛盾越突出,即技术创新后农产品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反而增加,而生产者剩余增加幅度却较小甚至出现负增长。一般而言,农产品消费市场的消费者多为城市技能劳动者,他们一边享受着城市工业或服务业技术创新带来的福利,一边占有农业技术进步带来的消费者剩余,由此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2.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质”的提升揭示了科技水平提高所引起的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或现代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导致传统产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的规律;“量”的变化则显现了不同产业之间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13〕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是三次产业之间比例的动态变化,也包括产业内科技创新和效率水平的提高,即产业结构调整中“质”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科技创新对劳动者工资的影响,即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工资的影响上;另一方面,城乡产业发展政策差异以及产业结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和收入结构变动也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第一,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较低的人力资本是制约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瓶颈。但是从政府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看,多致力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忽视人力资本与就业结构现状,由此扩大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人力资本结构的匹配差距。〔14〕改革开放以来,因为片面追求城市产业发展,导致二三产业劳动力缺口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出现了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主要障碍,虽然近些年来这种矛盾有缓解,但仍然突出。

第二,政策主导的城乡非均衡发展方式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高收入者集中在城市产业部门,传统产业部门尤其是农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较低。一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向着鼓励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倾斜,导致产业间发展不平衡,即城市偏向的产业发展政策导致农业产业部门的发展始终落后于城市产业部门,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居高不下,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产业政策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第三,产业结构升级通常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的收入来源。然而,从收入结构看,限于教育水平、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单一,农业收入始终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15〕农业发展水平必然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农业发展相对于城市产业部门发展滞后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民增收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城镇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城市基础设施齐全,投资渠道和就业机会多,其收入来源呈多样化。因此,农村居民很难享受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多样化的收入;相反,城镇居民凭借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占有了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大部分福利。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单一化与城市居民收入结构多样化也是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助长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做出两点假设。

假设1:创新强度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因素,创新投入强度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假设2:产业结构升级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三、变量选择、数据描述及全局空间效应检验

1.变量选择

为了较好地描述创新强度、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借鉴程莉(2014)〔16〕及Fukiharu(2013)〔17〕等人的研究,本文变量选择如下:

被解释变量为城乡收入差距,国内学者对此多用基尼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或者泰尔指数衡量。其中,泰尔指数同时考虑了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变化和人口结构变化,具有几乎所有度量指标中最为优良的性质,因此本文以泰尔指数衡量,计算方法为:

Theilit=Σ2j=1Iij,tIit1n(

Iij,tIit/Zij,tZit) (1)

主要解释变量包括创新强度和产业结构,沿用我们以往的研究〔18〕,创新强度以区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表示,即年度全国各省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记为RD;为了既能反映不同产业之间的动态演变,又能反映产业技术结构的动态演变,我们借鉴李科(2014)〔19〕等人的做法,本文选择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作为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记为IN。

本文的控制变量选择如下:(1)经济发展水平,用各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表示,记为PGDP;(2)对外开放水平,用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表示,记为FTR;(3)人力资本含量,用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衡量,记为HUM;(4)城市化水平,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记为URB;(5)政府宏观调控程度,用地方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衡量,记为GOV;(6)市场化水平,用投资的市场化水平,即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表示,记为MAR;(7)人口增长率直接用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记为RPI。

猜你喜欢

偏向差距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比较各种类型干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评价干眼患者的治疗偏向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偏向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