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行三会”大改革

2016-11-02杨军

南风窗 2016年20期
关键词:分业中层干部调整

杨军

在中国公布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之前,干部调整肯定要到位,因为剩下的改革,是更难啃的骨头,在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早已是风起云涌。

所有金融界的人士都在等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按五年一次、换届选举年年初召开的惯例,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本应该明年初召开,但今年春天,外媒便率先爆出中国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提前召开的消息,随后不断有类似小道消息在坊间流传。

随着今年的第三个季度渐近尾声,关于会议将何时召开的猜测越来越多。在G20杭州峰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在G20之后,中国将召开一次重要的经济会议,讨论中国的赤字率问题。这一会议被认为很有可能就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所以如此广受关注,是因为一行三会的改革方案可能会在会议上公布,这次改革,是中国金融监管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涉及到监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之前流传会在6月份就召开的会议,到现在还在众首祈盼中若隐若现,据政府智囊人士透露,因为各方面争议很大,意见难统一,所以方案迟迟不能出台。目前,金融改革方案还在高度保密状态下设计。

宏观审慎之难

这几年,中国金融领域问题不断,P2P从爆发式增长到大面积倒闭和爆出有公司负责人卷款携逃,股市剧烈动荡,熔断机制火速退出,征信问题频出,资本外流增加,债务问题突出等等,让更多的人开始质疑中国金融业的监管问题。金融监管体制必须改革已成各界共识,但到底怎么改,却一直难统一。

目前中国实行的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框架始于2003年,这种金融分业的监管框架,已经和中国金融发展的契合度越来越低,特别是去年的股灾,让人们对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谁的孩子谁抱”的监管方式意见更大。

金融分业监管并不是中国独创,而是世界通行的一种金融监管模式,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基本上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因为之前人们认为,只要金融市场中的每个个体是安全的,金融体系就是安全的。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才认识到,金融体系存在着合成风险,也就是说,即使金融市场中每个个体都没有问题,也可能出现金融的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不仅需要微观审慎,还需要宏观审慎。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已是全球金融界的共识,之前几年,金融大国们都在进行相关改革,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都在推进金融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的改革。

近年中国金融面临的诸多风险,也表明中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金融监管框架的部分,就明确提出要“加强统筹协调”。而分业监管显然无法达到统筹协调。要对金融系统进行有效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同样要推进金融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的改革。

业界提出了数种改革框架,比如“超级央行”、“一行一委”、“一委、一行、一会、一局”等等。一行和一会自然还是指中央银行和证监会,一局是指中小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局,或称行为监管局,一委则是金融稳定委员会。

虽然各种方案林林总总,但不管具体机构如何设置,总体思路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超级央行模式,即中央银行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于一身,其他相关机构都设置在它下面。另一种是设立金融稳定委员会,其他所有金融管理机构都受金融稳定委员会管理。

这两种改革思路,前者接近英国模式,后者则接近美国模式。但不管是哪种模式,都会在各金融监管部门之上,设立一个统筹管理机构,显然,这会极大地削弱这些金融监管部门的职权。这也是目前方案迟迟难出台的根本阻碍。

宏观审慎在技术层面本身就是艰难的,它对金融人才的要求很高,经过几年摸索,从全球看,只是初步形成了可操作性的政策工具体系。但对中国来说,宏观审慎除了技术之难,更难在利益协调上。比如几种方案,相对最容易实施地是在一行三会之上直接设立一个金融管理委员会。但这样凭空多出来的机构,在实际管理上会有多大权力?能撬动早已存在的一行三会吗?如果不采用这种方案,其他任何一种都会涉及到一行三会的合并或者拆分,这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和所有的改革一样,金融监管改革也面临利益的重新分配。特别敏感的一点是,这次改革,可能会造成干部管理岗位甚至包括部级职位的减少。

这是真正的攻坚战,中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大方向已定,各方并没有异议,除了坚决推进从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的改革,加强宏观审慎,没有其他路可走。但具体怎么走,现在还看不清楚。

之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曾刊发署名文章,认为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金融监管架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推进。社科院发布的金融监管蓝皮书也建议,中国金融监管框架调整实施“四步走”战略。但是,分段走要走多少年?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面临的诸多风险,能等到中国金融监管体系逐渐完善吗?

人事大调整

业界很多人注意到,从去年开始,一系列金融系统的人事调整就开始了。继去年中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集体换帅之后,今年,金融系统人事调整更是频繁,特别是在今年4月和5月,有一轮密集的人事调整,近几个月,一行三会更是全都在进行人事调整。当然,里面有些调整是因为有些人到了退休年龄,有些是正常的轮岗培训,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调整引人注目。

金融系统人事调整本属正常,也经常会发生,但这轮调整似乎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一些业内资深人士解读为是为了金融监管改革铺路,有人戏称是大战之前,调兵遣将。包括今年初肖钢的卸任也被解读为中国监管机构改革已经开始。

这次干部调整和以前还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是,除了高层变动较大之外,中层干部的调整力度也比较大。

央行的中层干部调整已拉开序幕,涉及货政二司、调统司、反洗钱局、央行金融研究所等等多个业务部门。这一轮央行中层干部调整密度之大,被认为是近年来少见。

而在央行这次司局级干部大调整之前,证监会已经完成了对中层干部的调整,很明显,这些调整都重在加强监管。而刘士余的履新,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带着任务来的”,对内对外思路都是加强监管。

而早在5月中下旬,保监会就已经提拔了一批中层干部,约10人左右。

中层是具体的执行层,连中层干部一起调整,似乎显示了中央推进金融监管改革的决心。

好的政策方针,一定要有好的人去执行。但在中国的金融界,人才问题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早期,是专业人才欠缺的问题,那时候,国内懂金融的人很少,后来从国外引进人才,但后来发现国外来的人到了中国水土不服,理解不了中国国情。直到找到一批从国内出去的在国外学习金融并在华尔街等地工作过的国人,才解决了最初的人才问题。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国内的金融监管机构工资很低,他们管理的金融机构工资数倍于他们,更别提国外的投行了。优秀的金融人才为什么要到国内的金融监管机构工作?

之前,国人官本位思想还比较严重,监管机构能满足一些人的心理需求。听业内人士讲过一个真实的段子:早些年,监管机构的人去下面检查,有人会流露不自觉的傲慢,有远见的人会提醒这些人,你应该和这些单位搞好关系,没准以后是你的出路。当年听的人颇不以为然,而近些年,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开始去下面就职,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人才流失不少。

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最近 5年,已至少有49名一行三会的官员下海。他们的去向一般是银行、基金、保险公司等,年薪往往能翻数倍甚至数十倍,下海的往往都是专业水平高、在行业内已深耕多年的人。

一方面,中国的金融监管改革需要专业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另一方面在待遇上又缺乏竞争力,这样的两难,和中国既要掌控稳定金融,又要推进金融领域的开放一样,都是太难解的题。

但不管如何难,在中国公布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之前,干部调整肯定要到位,因为剩下的改革,是更难啃的骨头,在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早已是风起云涌。一行三会的改革到底会如何推进,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分业中层干部调整
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思路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业金融分业和混业的思考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18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