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楼市会否陷入“赢家诅咒”?

2016-11-02谭保罗

南风窗 2016年20期
关键词:赢家卖家楼市

谭保罗

中国楼市的赢家诅咒是否会爆发,因素有很多,比如所谓的"人口净流入”、“大城市化”等等。但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一个,即货币大洪水是否会到来。

赢家诅咒(Winners Curse)是一个经济学,也是行为金融学的概念。最近,我一直在想,它会不会就要在中国楼市发生。

赢家诅咒的情形,主要发生在竞拍之中。拍卖时,市场只有一个卖家,但买家有很多。比如,古董、字画或者包含吉利数字的车牌,都会采取这种拍卖模式。

买家在竞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价,最后是出价最高者得。但是,从常识来看,这样不断的买家“恶性竞争式”加价,会把一个拍卖品的价格抬得过高,大幅超越其本来应有的价值。那么,最后付了巨资,拿到这个拍卖品的人可能会暗自后悔。

他拿到了那个拍卖品,是现场万众瞩目的人生赢家,但得到的却是一个“价值次品”—这些古人用过的瓶瓶罐罐根本就不值这个价。这就是赢家诅咒。

不过,在常见的拍卖中,赢家诅咒真实发生的情况并不多。为什么?因为,古董、字画或者车牌,它们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对每个人的意义不一样,即这些物品并不具备价值上的“普世性”。

竞拍品在普通人看来是“价值次品”,但对于这个具体的买家来说,却永远会带来巅峰的人生体验,或者说“别有他用”。

比方说,中国的P2P公司老总办公室如果有张唐伯虎的真迹,那么这就是他的信用背书,必然可以镇住那些将信将疑的富人投资者。同样,华尔街的金融家,如果谁有几张梵高、莫奈的真迹摆在家里,既表现了他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人生品味,更代表着他作为生意伙伴时的“舍我其谁”。

这些人,断然不会陷入赢家诅咒。而在经济生活中,真正容易陷入赢家诅咒的是公司并购。公司并不是冷冰冰的财务数据,它既是资产的集合,更是人类的集合,因此并购时往往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并购者都去抢一家公司,那么这家公司的股东就会坐地起价,最终的并购一方支付了高价,却拿到一家并不是那么好的公司。并购之后,公司经营不见起色甚至越来越差,并购者接手支付了30亿元,转手时只卖了35亿元。不要忘记还有财务成本(比如并购借款的利息)6亿元,那么,等于亏了1亿元。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公司并购中太多了。因此,赢家诅咒这个概念被用得最多的是管理学教科书,“纸上谈兵”,而普通人在生活中很少面对。但在中国是个例外,因为中国楼市是个充满赢家诅咒风险的地方。

从理论上讲,中国的房地产商和购房者都是有着赢家诅咒风险的一群人。房地产商拿地,是竞拍的,卖家只有一个,即当地政府,而很多个买家竞价。最后,楼面价不断被刷新。

对购房者而言,由于这个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中介和房东(或者说先入楼市者)的心理优势,卖家坐地起价、临时加价的现象司空见惯。实际上,前段时间,某些城市的学区房抢购大战,已经有点类似于拍卖了。真是天下奇观。

不过,由于中国楼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永远涨”的预期,帮助面临赢家诅咒的地产商和购房者破除了这个“诅咒”。因为,还有更高的出价者来接盘。 “离婚购房”、“贷款千万购房”的人,是否就是这么想的?

未来,中国楼市的赢家诅咒是否会爆发,因素有很多,比如所谓的"人口净流入”、“大城市化”等等。但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诅咒”爆发与否,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一个,即货币大洪水是否会到来。从理论上讲,只要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不断投放,商业银行作为“派生存款创造机”开足马力,那么即便房价涨到100万人民币每平米,平均每个中国人(包括乡间的农夫)10套房,依然会有人把它们买下来。

如果大洪水不来了,那么这个诅咒爆发的几率会很大,即便你在一线城市,你也并非万无一失。如果大洪水如约而至,那么,请你继续享受攀上财富巅峰的人生体验,你是真正的没有诅咒的人生赢家。

不要问我,货币的大洪水到底来不来。这不是我决定的。

猜你喜欢

赢家卖家楼市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买家秀和卖家秀
不会吃蟹腿的买手 不是好卖家
没有赢家的战斗
真正的赢家
付款不及时卖家将房卖出,能否解除购房合同?
卖家注意,这15种曾经风靡一时的经典玩具千万别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