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好入门(九)笔势与提按

2016-11-02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笔势连带收笔

书法好入门(九)笔势与提按

古人说得好:“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的是,衡量一个字好与不好,首先看它的“神采”,然后再看它的“形质”,形神俱备,才能够接续古人。要想让一个字有“神采”,就要进入到动态层面,解决动态书写的原理和技巧问题。一个字动感的源泉,就是笔势二字;而笔势形成的原理,就是提按二字。其中,笔势是具象的表现,提按是内在的方法。

一、楷书的笔势

什么叫笔势呢?所谓的势,就是一种力量。“势”字的下面,就是力量的“力”,上面是执笔的“执”。有了力量,这个字就有了美感,就有了内在的生命力。笔势是如何实现的呢?主要就是提按二字,就是把笔提起来、按下去。把笔提起来,线条就轻,甚至没有;把它落下去,线条就重,有时很粗。这样一种对比形态,我们把它叫作笔势,其形成原因就是提按。可以说,抓住了提按,就理解了笔画粗细变化的原理,也掌握了笔法的灵魂。

说到笔势,先要从楷书说起。楷书的笔势如何体现呢?最重要的就是在基本笔画方面来体现。我们将楷书的笔画由28种归结为20种,之后归纳为永字八法,再抽绎出五种笔势。哪五种笔势呢?就是起笔一种、行笔两种、收笔两种。起笔的一种,就是任何一个笔画都是尖锋起笔。如何实现尖锋起笔呢?就是先轻后重,空中落笔。行笔的两种笔势,一个是直,一个是弯,直的如华山利剑,弯的如万弩待发。收笔的两种笔势,一个是尖锋收笔,一个是圆锋收笔,即出锋和顿笔。出锋如匕首投枪,顿笔似屋壁漏痕。五种笔势,组合成所有的笔画,笔势的书写技巧掌握了,笔画自然信手拈来。有的笔画如钩、提、撇等,其产生的原因,就是笔势运动的结果。古人喜欢用“势”来比喻笔画的形态,传卫夫人所作的《笔阵图》,说点是高峰坠石,横是千里阵云,垂露是万岁枯藤,悬针是百钧弩发,撇是陆断犀象,斜钩是崩浪雷奔,弯钩是劲弩筋节。可见,古人常用自然物象来比拟楷书的笔势。

二、笔势决定笔顺

笔顺是笔势的一种基本表现,笔势决定笔顺。所有的起笔都是尖锋起笔,就是为了与上一个笔画或上一个字的笔势相连接,同理,尖锋收笔也是起到这样的作用。比如说“江”字,三点水的最后一笔是提,对应着右侧“工”的起笔,而横的起笔也是尖锋的,有呼应的笔势。再如“长”字,撇的收笔对应着横的起笔,二者都是尖锋的,而竖提的收笔也是尖锋的,提起来再去接捺的起笔。笔势本身如行云流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起到决定笔顺的关键作用。

什么是笔顺?就是笔画书写的顺序。笔顺的原则,主要是“六先六后”,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先进入后关门。笔顺的原则是怎么产生的呢?简单地说,笔势决定笔顺。笔势如果错了,笔顺一定就有了问题。笔顺应该按照它本来的样子,因势利导,顺势而下。比如说,“水往低处流”,水往高处流就违背了水势,往下流叫顺流而下,这样就很自然。同理,笔势对了,写起来才流畅,自然天成。如果违背了笔势来谈笔顺,就削足适履,得不偿失。

首先来看,为什么要先上后下呢?这是一个物理学的规律,手在写字时,向下拉动比向上推动容易得多,先上后下就符合力学规律。又因为地球引力的存在,大多数物体都是由上向下降落的,这也是笔势的原理。所以,写竖以及竖向的笔画,都是先上后下的。为什么要先左后右呢?举一个横为例。横虽然只有一画,但也有笔顺的问题,即从左到右,也就是先左后右。先左后右,应该和右手写字有关系,右手向右拉动一定比向左推动省力,这也是个物理学的问题,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缘故。先撇后捺,其实就是先左后右的一个变形。比如“人”字,既是先左后右,也是先撇后捺,二者是一致的。而“义”字稍有不同,它一定要先撇后捺。

再来看,为什么要先横后竖呢?就像晾衣服一样,一定是先有晾衣绳,再把衣服晾上去,如果没有绳子就晾,肯定不行。不过,先横后竖并不尽是“先写横,后写竖”。这里所说的横,应该是广义上的横,包括所有的横向笔画及其组合;同样的道理,这里的竖,指的是所有的竖向笔画及其组合。比如说,写一个“火”字,要先写点,再写撇,二者的组合叫“倒八字”。这个倒八字要先写,而后写“人”。这里既没有横,也没有竖,但是倒八字是横向的一组,撇是纵向的一组,所以还是先横后竖,这是笔顺的规则所决定的。

先进入后关门、先中间后两边,这个也比较好理解,都符合笔势的原则,就不赘述了。

不过,有一些汉字的笔顺是比较特殊的,可按笔势决定笔顺的原则判断。如“万”“方”这类字,先钩后撇,因为如果先写撇,会绕个大圈,而先写钩是绕了个小圈,顺势而下。不过,也有个别有争议者。如“乃”字,它有两画,笔顺规则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后写撇。但是在实际书写中,先写撇似乎更符合传统书写习惯。说到这里,行书的连带会给考察楷书的笔顺以重要启示。行书就是行云流水之书,所以说,它体现的笔势一定是很自然的。行书的“乃”字,就有鲜明的笔顺痕迹。再比如,现在的笔顺规则中,“女”字要后写横,而不是先横后竖,其实就是参考了行书的笔势。还有,“里”字的笔顺要先写“甲”,后写“二”,也是借鉴了行书的笔顺。当然,很多行书的笔势与楷书的笔顺并不相同,如“王”“田”、示补旁等,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如果是草书,这种笔势与笔顺的差异就更大了。

三、提按与行草的笔势

对于行草书来说,笔势就更重要了。行书的笔势是怎么体现的呢?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叫作笔断意连。笔画虽然断了,但是笔意没断,也就是说,笔势依然连带着,只不过在笔画上看不出来。笔画粗细的变化和断续的形态,是怎么实现的呢?关键的原理就是提按。提和按,就是笔势形成的原因,这一点非常重要。写字要“提得笔起”,就是要把笔提起来,这样才能写出断续和粗细变化。相对于楷书,行草书更加富于笔势的提按变化,可以说,提按是行草书的灵魂。

笔如果不完全提起来,就容易形成行草书的另外一种笔势,叫作游丝。什么叫游丝呢?就是笔画连带的地方非常细,细如发丝,就像藕断丝连、蛛丝马迹一般。书法中的游丝,是一种书写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加精彩。如苏轼《黄州寒食帖》中,有一个“泥”字,游丝就非常明显。可以说是笔势纤毫毕见,体现了超妙绝伦的技法和出神入化的神采。古代行草书中的游丝,也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南宋有一个书法家叫作吴说,他创造了一种书体,就叫游丝书。虽然吴说的技巧高超,非常人可及,但其游丝书线条等粗,举止拖沓,俗不可耐。

行草笔势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叫作飞白。飞白,即有白在飞,也就是笔画中有墨色枯白的变化。有了飞白,这个字就有了虚实的对比,从而产生更美的书法艺术效果。飞白是怎么形成的呢?其主要的原因有三:其一,笔画写得很快,快速就容易形成飞白;其二,用墨比较浓,墨浓了,用笔就容易滞涩,也容易形成飞白;其三,含墨比较枯,蘸一次墨书写时间长了,笔画有点拉不开的感觉,枯笔和飞白是伴生的。飞白书在行草中经常见到,明清以后的高堂大轴就更为习见。古代还有一种专门的飞白书。传说东汉的蔡邕创制了一种飞白书,后世多有好事者效仿,如古代的很多帝王都曾有过飞白书问世。现在来看,飞白书近似一种美术字,其艺术的感染力还是有限的。

笔势的变化在草书中演化到极致。由站立的楷书,到行走的行书,再到飞奔的草书,由静到动,笔势越来越明显。所以,草书的笔势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草书的笔势更加酣畅淋漓、气贯长虹,有鲜明的特色。草书的笔势,最突出的特点是连带。连带,就是用笔上的连贯和映带,是笔势上的衔接与贯通。这种笔势体现的原理,还是提按二字,只不过提按的变化和速度都增加了。崔瑗《草书势》称:“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草书的连带,一方面,不能为了连带而连带;另一方面,要注意笔画虚实关系的处理,有笔画的地方要按下去,没有笔画的地方才是连带之处,这种原理叫作笔实连虚。最能体现笔势连带的草书,叫作“一笔书”,许多字一笔完成,通篇几乎一气呵成。有人说一笔书是王献之所创,他所写的《中秋帖》,可视为“一笔书”的代表作。

四、提按与节奏

笔势都是通过用笔的提按实现的。可以说,提按是原因,笔势是结果。那么,能否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把笔势与提按加以概括呢?我们认为是可以的。笔势是通过提按形成的,所以将二者作为一个变量,称之为提按。这个变量是一个垂直于纸面的变量,它控制用笔上下幅度的变化,影响到笔画的粗细、断续、润涩,是笔势形成的原因,它是一个上下的变量。所有笔画的空中落笔、笔入空中、顿笔,以及笔势的笔断意连、游丝、飞白、连带等,都是提按这一变量作用的结果。

写字是在平面上书写的,平面在数学中包括长和宽两个变量。结构就是二维空间分配的问题,可分解出左右关系和上下关系,其实就是长和宽两个变量。偏旁是笔画的结构,也是平面问题。抑左扬右、黄金分割,以及空灵与饱满,可看作结构的细节问题。只有笔画部分,既涉及平面的组合变化,又涉及上下的提按变量。书法中的平面二维变量,再加上提按这个上下变量,就是三个变量。数学中把这三个变量称为长、宽、高,书法中长和宽就是平面结构中的上下关系和左右关系,而高就是提按问题。

不过,书法是动态的,还有第四个变量。这第四个变量是什么呢?就是节奏。节奏是怎么来的?就是时间的快慢变化形成的。所以,节奏这个变量的实质,就是时间变量。我们所讲的笔势,其实既包含提按的上下变量,也包含节奏的时间变量。写字要有轻重缓急,轻重就是提按变量,缓急就是时间变量。时间变量再加上前述的立体三变量,书法共有四个变量,分别是左右关系、上下关系、用笔提按和节奏变化,四者缺一不可。但是这四个书法变量中,笔势是一个字内在生命力的源泉。尤其是对于行草书而言,提按和节奏形成的笔势,是决定一幅书法作品是否有感染力的关键。

王力春,字入青,内蒙古库伦旗人,书法文献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的《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被评为国家精品大学视频公开课,并获辽宁省公共艺术类教学大赛一等奖。学术著作三部,主持省级项目四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论文获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入选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

猜你喜欢

笔势连带收笔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连带债务人实现追偿权的现实困境分析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软硬兼施(二)
楷书的笔势
论债权人向部分连带共同保证人主张权利的行为的涉他效力①
神秘错综的连带感觉
《蜀素帖》单字选析(五)
爱屋及乌
论书势之内在构成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