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16-11-02王红霞

甘肃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泌乳循证剖宫产

王红霞

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王红霞

目的:观察分析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术后护理效果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泌乳始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率及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缩短产妇术后康复时间,促进泌乳,提高睡眠,降低疼痛,避免术后感染或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剖宫产;循证护理;临床效果

随着现代女性及家庭思想观念的转变及医疗条件的快速提升,剖宫产作为辅助分娩方式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普及,其技术的完善有效提高了安全性,使得剖宫产在临床分娩中逐渐受到关注[1]。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模式引导下形成的新型护理模式,又称实证护理。其通过对相关问题查找资料,总结经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剖宫产术后常出现疼痛、术后感染及恢复不良等问题,均对产妇的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且不利于正常哺乳。为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我院部分剖宫产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对比观察其术后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3例,年龄(26.81±4.37)岁,孕周(39.57± 2.26)周,其中包括76例初产妇与17例经产妇。对照组93例,其年龄(27.24±5.41)岁,孕周(39.43±2.58)周,其中包括78例初产妇与15例经产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自愿来备产分娩孕妇;②自愿选择剖宫产且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③机体状况及精神状态良好,生命体征稳定,意识、认知正常,可以配合沟通及相关调查;④均为足月产妇,产前体检显示胎儿情况正常;⑤实验前均了解相关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排除标准: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或伴有较严重原发性基础疾病患者。手术禁忌证或不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患者。

1.3方法对照组实施围产期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性护理、病情及胎心监测、健康教育、母乳喂养指导与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护理准备。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有护士长任组长,选取科室内经验丰富、学历资质较高的护理骨干作为组员,并配以低年资护理人员辅助。产妇入院后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产妇的基本信息、孕产信息、心理状况、家庭关系情况等。首先循证护理小组组织全体成员开会探讨在剖宫产围术期产妇机体、心理特点及注意事项,分析现存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临床影响。

1.2.2护理讨论。根据由患者处采集而来的相关信息以及组内讨论涉及的内容,归纳总结出剖宫产术后护理相关循证问题,包括饮食干预、心理疏导、疼痛护理、预防感染等问题。由组长带领组员并给各组员分配任务,对这些总结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循证论证,通过关键词在各重点文献数据库中查询近五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将各信息资料汇总后,对其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我院现有状况及资源,并参考总结现有对相关问题的处理经验,由小组讨论制定最佳护理实证方案。

1.2.3护理实施。根据所查资料论证结果,调整传统护理措施,并将护理方案与产妇进行沟通,充分考虑产妇的护理需求及具体情况,共同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节,由于产妇术前禁食禁水、术后恢复较慢,容易出现低血糖影响到产后哺乳及母乳喂养,将术后禁食禁水时间缩短为6h,从牛奶等流质开始向半流质逐渐过渡,通气后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初期饮水量减半;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早期开展被动向主动过渡的功能性锻炼、早期下床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告知术后感染预防注意事项,推动配合护理措施,强调母乳喂养,讲解母乳喂养优势。责任护士通过示范传授自我乳房及相关穴位按摩方法。床旁陪伴心理护理,根据产妇心理活动特点进行疏导,消除其恐惧、紧张及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帮助产妇积极参与术后康复。提高疼痛护理,消除产妇对疼痛的恐惧,改变其对疼痛需要忍受的观点,传授缓解疼痛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肌肉,通过正确姿势减少腹部肌肉紧张、避免牵扯切口,根据病情主动实施镇痛措施,可以配合微波理疗或红外照射等促进切口愈合。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及24h睡眠时间,记录术后感染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术后5d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并于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2],使用带有0~10刻度的标尺,产妇选择一点来表达自身疼痛感,0为完全无痛、10为最大程度疼痛,读取刻度标值作为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调查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满分100分,超过85分为满意。

1.5数据处理应用SPSS 19.0进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康复疼痛情况观察组产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泌乳始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见表1。

2.2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满意度观察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率及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

3 讨论

剖宫产是临床常用分娩方式,随着镇痛技术与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临床上应用地位逐渐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产妇趋向应用该分娩方式。虽然这种分娩方式已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因其仍具有手术特征,因此在术后仍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对产妇术后康复、哺乳及母婴生存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由于产妇在术前需禁食禁水,术中消耗大量体力而术后无法及时补充营养,常会导致机体营养缺乏、虚弱而使泌乳功能降低,影响到母乳喂养。术后麻醉消退后会出现切口疼痛,影响到患者生理、心理、睡眠等各方面。对新生儿的担忧会加重产妇心理负担,同时,术后容易出现感染及多种不良反应,如低血糖、饥饿、消化道反应等,会影响患者康复及分娩感受等。因此,现在临床上传统的基本护理措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产妇对医护服务的需求,亦无法保障良好的分娩体验与分娩结局。循证护理是临床新型护理模式,随着循证医学理念进入临床逐渐发展而来。这种护理模式借助循证医学评估方法,通过对临床护理过程的研究总结出循证问题,在各资料库中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借鉴先进的护理方法,结合现有医疗环境与资源,将护理方案予以完善,使其更为准确、科学,更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再通过参考产妇意愿及临床经验,制定出更贴合产妇需求的个性化护理方案。这种护理模式提高了针对性及目的性,通过更为科学的措施有效减少传统护理中的误区与遗漏,具有更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4]。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泌乳始动时间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更有利于产妇术后快速康复和哺乳,这与术后采取循证护理措施有密切关系。护理人员根据剖宫产产妇术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循证论证,如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缓慢、泌乳困难等,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在传统饮食、心理等护理基础上进行了循证护理,对术后可能存在的上述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可有效减轻术后可能存在的上述症状,帮助患者建立快速康复模式,提高护理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率及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循证护理可更有效解决术后存在的疼痛、不良反应问题,可帮助产妇积极参与术后康复,通过多种护理途径达到缓解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等目的。由于循证护理具备了人文关怀性,使得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更加充分,能够在语言和肢体接触中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此可见,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缩短产妇术后康复时间,促进泌乳,提高睡眠,降低疼痛,避免术后感染或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徐晓兵.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86-87.

[2]钟郁鸿,孙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8(5):519-520.

[3]陈晓琴,罗晓菊,吕行,等.不同分娩方式对第二产程延长母婴结局的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1):69-70.

[4]尹秀文.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5(27):103-104.

A

1004-2725(2016)06-0463-03

730020甘肃 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

作者:王红霞,E-mail:1813324903@qq.com

猜你喜欢

泌乳循证剖宫产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