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网审计模式下高职高专内部审计措施探讨
2016-11-02雷琼
雷琼
【摘 要】介绍联网审计的内涵和特点,剖析高职高专联网审计的实施现状,提出加强高职高专联网审计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联网审计 现状 措施 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96-02
“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内部审计对象和审计方式已悄然变迁,但审计职责和审计工作性质仍然如旧。随着联网审计的广泛运用,审计人员不仅要实时关注院校所有经济活动的电子数据,而且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审计,及时查错纠弊、揭示问题,实现联网审计的预警功效,减少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因素,切切实实履行审计工作的法定监督职责。
一、联网审计的内涵及特点
国家审计署对联网审计的定义为:“是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互连后,在对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中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适时、远程检查监督的行为。”其突出的功能为:预警机制。
联网审计总体上有四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联网审计模式超越了传统的审计方法,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联网审计采取的审计方式是实时审计,审计人员只需拥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访问权限,无须亲临现场,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审计分析软件即可随时对经济活动信息进行监控。第二,远程审计,降本增效,不仅省去差旅费,而且可快捷地采集联网审计所需的数据,无须被审计单位的配合,随时联网搜集数据,实行远程监控。第三,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即注重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后台维护,以保证搜集到的电子数据的可靠性。第四,联网审计是具有预警功能的全程监督。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活动全过程一览无余呈现于审计人员的视线之内,倘若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的信息数据出现异常,审计人员则立即叫停,有效发挥联网审计的预警作用。
二、高职高专院校联网审计的实施现状
(一)体制不完善,联网审计效率较低。国内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其组成庞杂,主业为教学,而辅业却囊括多个行业(比如校企联办实验基地、后勤、基建等),审计对象十分复杂,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教学成本尚无完善的评价和核算体系。此外,毕业生和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学的成果,而这两方面成果的评价,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无从了解,因而内部审计难以发挥对高校的效益评价。
加之高校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时期,体制上、政策上尚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客观上使审计工作缺乏重要的政策依据,而主观上对于审计工作来说,由于学校主要领导关注点在于招生人数及教学质量,而对学校内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实施联网审计时,设定何种审计程序、具体使用何种方法,都只能靠审计人员自己摸索,缺乏详细的准则和操作规范,更缺乏明晰的相应的法律、法规。
(二)独立性欠缺,审计职能难以发挥。高职高专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都是学校的内设机构,审计人员归口因学校不同而不同,少有独立设置的,或隶属于纪委监察,或隶属于财务部门。此种情形下,内审人员顾虑着与其他同事的关系,在确定审计范围时、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在提取电子数据并做出审计评价后、在每一个环节中,审计人员极有可能顾及人情和面子,顾虑小团体利益,等等,通报审计结果时,或多或少受到制约,这无疑影响了审计独立性和有效性,致使审计职能难以发挥。
(三)预警作用薄弱,无法实现联网审计功能。目前高职高专内审工作,大部分是事后审计,且主要是对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以及其他常规性审计,而涉及院校工程建设的审计、签定的相关合同的审计、教学及科研等绩效审计、科研经费的审计等开展较少。这些事前、事中的审计,显然审计力度大有上升的空间。比如,在工程建设的招投标过程中,按一般程序,投标活动程序走到审计部门时,该项招投标程序早已结束,审计部门的监督只能仅仅停留在事后的评标阶段,而投标前期论证及谁人投标等关键环节,审计部门的监督工作无法实时跟上,无法起到应有的预警作用。
(四)专业知识匮乏,综合能力亟待提高。因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高专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审计人员大多只是掌握财务知识,积累了较高的审计业务经验,而对计算机、互联网没有足够的深入了解,尤其是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后台维护方面,若存在漏洞,而审计人员又不能及时查出并纠正,那么从中获取的电子数据的不准确,势必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有效性的审计,校内审计人员的能力尚有欠缺。这些因素限制了高职高专联网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以达到预定的审计广度和深度。
三、加强联网审计工作的措施
随着国家对高校各项投入的加大和网络系统的升级换代,高职高专院校已然不仅仅只是教学,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各职能部门还设有各类培训及科研课题等,如校企联合办实验基地等,因此,资金类别越来越多,凡涉及学校内部与资金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审计部门都必须进行联网审计,实时监督,使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始终符合国家财经法规,这对于学校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制度,给审计工作保驾护航。在遵循现行审计法规条款的前提下,结合本校实际,经过充分的研究及论证,以本校管理理念为宗旨,制定《计算机联网审计办法》,并以院校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各部门,对联网审计工作做出具体的操作规定,比如明确规定各院系、各行政职能部门、后勤经济实体有义务给审计人员提供数据接口、保存电子数据,有责任配合审计部门对其信息系统进行测试,等等,从联网审计目标和审计文书的制定、审计工作技术要求到具体的实施审计的操作规程、合法性要求,以及保密性要求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方面面都要制定出详细的规定,给审计工作保驾护航。
(二)领导支持,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院校领导层要重视联网审计工作,全方位打造适合联网审计的氛围。首先,在设立机构时,要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配备专门人才,划拨专项资金,配备高配置的网络设备,从而保证审计人员职责和权力的实施,保证联网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为了保证高校内部联网审计的安全性,在现有校园网和网上办公系统已经普及、高校会计核算早已电算化的情形下,学校管理层还要从各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比如,屏蔽和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减少校内网络系统被入侵的可能性;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控制对本校电脑设备的远程访问;按领导层、中层管理层及普通教职工,分级授权,使之享有不同等级的访问权限,等等,给联网审计工作再设一道“防火墙”。
(三)关口前移,实现联网审计预警功能。高职高专院校联网审计工作,要切实做到关口前移,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移:对尚未进行的经济活动提前进行审计,对各种经济活动决策的具体行为进行事中监督,力争做到对教学、基建、科研、物资采购等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在自己的电脑上通过终端就能查看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指标的动态,并据此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若发现异常,可以及时有效地联系被审计部门进行求证,从而采取补救措施,获取更多的信息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防患于未然,杜绝问题的出现,实现联网审计的预警功能。
(四)勤练内功,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目前高职高专不乏高素质的财务审计人才,也拥有熟悉网络应用的计算机人才,但是同时熟悉网络软件又具备财务审计专业知识的人才较为缺乏,而这样的人才恰恰是开展高校联网审计的关键因素。为此,高校应切实保证内审人员在业务培训时间及经费上的需求,加强对现有内审人员能力的培养,采取“送出去 请进来”、“线上线下”联合学习的方式、持续地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在审计人才的招聘上,要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有针对性地引入符合审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等等。
总之,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知财务审计知识,还要能正确完成对信息系统的测试,并精准而有效地分析;能熟练地从客户端下载并采集数据,并通过联网审计业务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和查询,综合、全面地对数据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从而准确有效地锁定审计重点,进一步对重点数据和可疑数据进行深入的详查,切实履行审计工作的法定监督职责。
【参考文献】
[1]熊怡.联网审计环境下电子证据可靠性研究[D].南京:南京审计学院,2014
[2]许立志.基于电子数据的联网审计模式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09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