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亲情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6-11-02普发存

新课程·上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

普发存

摘 要:当今社会,许多孩子对于亲情的感悟有所欠缺,学生的亲请意识较为谈薄,只知享受,不懂感恩。因此,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涉及的领域。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合理利用教材,开展亲情教育;结合传统美德感化亲情教育;关注心灵成长,理解骨肉亲情;以“亲情”为主题描绘亲情画卷几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育;亲情教育;心灵成长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独生子女的比例很大,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得学生的亲情意识越来越淡薄,出现了一些学生因为一点小事便忤逆家长的现象。许多孩子也缺乏与父母之间的正常交流和相互信任,对父母的含辛茹苦视而不见,对于父母的训导和忠告置若罔闻,有时甚至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事事处处想到的是自己,亲情日益淡化。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课文本身文质兼美,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掘学生的情感潜能,以情动人,就能使学生感悟亲情,懂得爱。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合理利用教材,开展亲情教育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家庭生活的文章不少。像一年级下册的“父母的爱”这个单元,可以把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作为亲情教育的重点。例如,《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中,把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给奶奶晒棉鞋孝顺奶奶,兰兰照顾妈妈的事作为亲情教育的一个典范。在亲情教育时,还可以利用古今中外的事例,拓展学生的亲情教育内容。给学生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端药端饭伺候生病的老母亲,近代伟人朱德孝敬父母的故事。在亲情教育中,我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重在行为、重在实践,让学生付诸行动,在父母、长辈之间培养亲情,养成良好的亲情习惯,建立健康的情感,在亲身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思想道德的升华。

比如,我班有一个男孩王×,开学时我就发现他情绪低落,显得心事重重。找他谈话,一问他眼眶湿润了,眼泪几乎要掉下来,但又拼命忍住。原来他母亲走了,只有他和父亲,现在父亲又患重病了。在校既担心家里,生怕爸爸也会离他而去,又害怕同学们知道后嘲讽他,精神压力很大。我就给他分析: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之事,父亲生病更是普通的事,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况且同学们都是那么友好,只会更加同情你、关心你,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在语文课上,我就表扬他孝敬老人的亲情事迹,讲述他在家里是如何照顾生病的父亲,班里的孩子们都把眼光投向他,王×看到同学们的眼光里没有丝毫的嘲笑与讽刺,只有同情与敬佩,笑了。我借机鼓励孩子们向他学习,在家多做关心长辈、孝顺父母的事。一段时间后,居然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近期懂事了,会体贴人了,听到这些,我由衷地高兴。

二、结合传统美德,感化亲情教育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每一个亲情教育的素材,给学生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让学生熟悉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良好的生活条件,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代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鸟兽都能如此,何况人呢?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国古代所强调的传统美德“孝”其实就是亲情的体现,所以我们进行亲情教育就应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要求学生平时不那么淘气,学习用功些,在学校听老师的教导,考出好成绩,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对父母就是一种“孝”。同时希望学生体谅父母的难处,经常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当父母辛苦一天回家时,给他们端上一杯热茶,送上一份温暖的关切,说几句关心的话,给他们揉揉酸痛的腰腿;当父母遇到难题时,鼓励他们不要忧愁,困难总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以及“展示台”,我组织学生进行亲情实践活动:学生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为父母分担一项家务劳动,为父母做一顿饭菜,为父母洗一次脚,与父母谈一次心,为父母制作一件礼物,既可以促进孩子与长辈之间的亲情交流,同时使孩子们从为父母洗脚、洗衣中理解到父母的艰辛和苦心,领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学会以感恩之心对待父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实这样的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思索。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收获最大的就是让他们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让他们学会了感恩、报恩。

组织这样的活动,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因为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合作者,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是亲情教育目标之一,尤其是与学生共进营养餐效果更佳,师生有说有笑,亲如一家。二是教师该对学生生活上关爱备至,如学生生病送医院,下雨学生忘记带伞,把自己的伞给学生,送给学生学习用品等,让学生感到班级大家庭和老师的温暖,便于老师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三、关注学生心灵,理解骨肉亲情

当面临班上大半寄宿学生时,体会他们远离父母的悲痛,刚开学时,常常因为想家而无心上课。教师只能放慢教学进度,把课文当故事讲给他们听。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享受亲情,想方设法为寄宿生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搭建平台,促进孩子与父母的亲子接触,使他们能更多地听到父母的声音,更多地与父母进行心灵沟通,感悟亲情,享受亲情。

李×住校第一周,就特别想家,每到晚上就大哭,要求回家和父母一起,经过生活指导老师细致耐心地劝说才能安静下来。老师还发现李×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下课后也不和同学一起玩,我感觉到李×比较恋家,就主动与他谈心,了解到李×自小一直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现在突然离开父母住校生活,和同学又很陌生,所以老是想家。我与李×父亲联系,谈及李×的恋家情结,小李×父亲也很无奈,说孩子就这样,在家睡觉都是和他妈妈一张床,从没分开过。李×的哭声还会引起其他和他一样想家的小朋友的哭声。我与小李×父母反复地做李×的思想工作,并且让李×的父母每周到校看望他一至两次,帮助他慢慢适应寄宿生活。同时我还开展多样活动帮助李×转移思家情绪,消除孤独感。如号召同学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有的学生在家里生活上一切依靠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住在宿舍中,不会叠被子、叠衣服,抽屉里的物品不会整理,手帕、袜子等小物件不能主动洗干净。我就指导他们做一点从来没有做过的事,还经常开展竞赛,表现好的发给小贴画、棒棒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也很乐意去做。这样既开展了活动,又锻炼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再比如,在下午晚饭后组织听听音乐、讲讲故事、跳跳绳等来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我和生活指导老师还引导李×和其他小朋友建立起兄弟姐妹的感情,让李×在学校里不感到孤独无助,还召开亲情教育主题班会等。在两方的疏导下,李×恋家情结逐渐松动,慢慢地适应了寄宿生活。

我还告诉其他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可打在我手机上转给孩子接,让孩子随时能听到父母的声音,犹如父母就在身边,打电话的内容也不要只问孩子的吃穿和学习成绩,要在电话里安慰、鼓励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指导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排除孩子的孤独感;孩子放假后,父母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假期与自己相聚,这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双方的融洽和了解,更有利于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辛劳,懂得关爱父母。

四、以亲情为主题,描绘亲情画卷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作者只有在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学生的习作也应是如此。教学生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亲情,才能让他们用心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我特意要求他们用心去感受父母为他们付出的一点一滴。

例如,学习《妈妈的账单》一课时,在读了彼得妈妈列的账单后,我及时要求学生花一定的时间用心感受父母给予他们的爱,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天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下雨时的送衣送伞、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查看这些,并要求记下来,也列出一个账单。后来,在作文课上开展“父母的爱”专题作文训练,学生都在自己的作文中,流露他们对亲人的感情。很多学生都能写出了他们心中的父母是如何的好,他们又是要如何好好学习,报答父母。

我班一名学生,平时学习吃力,作文不怎么样,这次他的作文让我为之一惊,文中能表达出对患病母亲的那种真挚而细腻的情感,当我把他的作文在班上念后,很多同学都眼睛湿润了,并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由此可看出,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一个充满亲情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亲情渗透于教学中,以教师的情感为中心,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从关爱亲人做起,进而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