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学语文童话帝国的教学研究
2016-11-02席利
席利
摘 要:童话是孩子从成长开始最早接触到的能够发挥其想象力的一种工具。但是现在很多童话故事都不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内心需求出发,将童话与知识技能的提升挂钩,过分地在童话故事中强调教育理念和道德理念,偏离了童话最原始的定位,使得童话越来越趋于空洞化,没有过多的想象空间和幻想空间,只是一种过早给孩子灌输知识的手段,而没有从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出发。主要陈述在低年级的小学教学中运用童话进行语文教学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反思
何谓童话?想必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童话其实就是能够真实地运用具有幻想、神奇、叙事等特性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对儿童所看到的外界环境进行剧情化和戏剧化表达孩子内心世界童真、单纯、稚嫩、勇敢、正义、朝气、向上、积极等精神特质的一种符合儿童内心世界特殊感受及真实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一、学生应多朗读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具有自然、明快、优美和富有音律等特征,对于刚接触语文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值得他们进行朗读的题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譬如说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朗读,让学生饰演童话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可以进行配音朗读,一学生在台上表演,另一个学生在台下配音;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朗读。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童话故事的含义及内容等,能够对故事有一定的领悟。比方说,小学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学习《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故事,让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朗读课文,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对话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再由老师详细讲解及帮助,可使学生对童话有更深的体会。
二、实践化形式
由于童话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很强,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对童话的理解和领悟。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也应进行相应的改变,尤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可以多运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以实际联系课本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性语文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表演中,可以弥补单纯学习语言文字的不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只是实践表演在使用不当时就会演变成一种只为实践而实践的教学,若无正确的引导,学生容易产生只为热闹和有意思而进行表演,并没有真正地明白童话中的深刻内涵。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表演实践之前先让学生朗读和感受童话故事的内容,带领他们进入一个想象的空间,当他们有所感悟时,再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的实践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童话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只为演而演的实践教学方式。同时,也要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扮演的机会,并且对角色的选择要公平,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表演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
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如今的教育观大力提倡“以学生为本”。在运用童话教学时更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将童话内容强硬地让学生熟记和掌握,而是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在学习童话时走入其中,进行符合自身特性的探索和求知。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对童话的感悟和见解,做到宽容和接纳学生的个性思维。
四、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
语文教学中对议论文、记叙文的教学方法主要从文章本身的文字信息入手,通过文章字面的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从中心内容中领悟作者的主要思想。而童话教学是让学生保持“幻想”的状态去学习童话,使学生通过发挥自身想象力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在含义,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开拓自由的思维领域。
童话大多是运用反复和重现的细微变化对情节进行描述,从而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以此来发展整个剧情。
如何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童话教学是语文教师需要抓住的一个重点。童话教学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紧紧围绕着童话自身的特点来开展教学,保持并突出童话固有的特性,若是脱离了童话本身的特性,则有可能导致童话教学偏离原本的初衷,则不能很好地进行童话教学。
总的来说,童话就是孩子走近世界了解世界的一个风向标,是引领学生智慧发展的锦旗,是孕育美好生活向往的摇篮。因此,小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遨游于童话世界中时,应该适当地培养他们辨别故事中的真、善、美,让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思维想法逐渐被强化。不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多享受童话故事中的乐趣,增加他们的自由度,给他们一个自由幻想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1(9).
[2]乌彦博.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