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一环四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6-11-02高艳乔郑佳宝
高艳乔+郑佳宝
摘 要:教学理念的进步,使现代教学方法也越来越丰富。针对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将教学过程拆分,形成了现代的“一环四节”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的应用,将整体教学环节拆分,更是达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推广“一环四节”教学模式的应用,首先概述了该教学模式,并且分析了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一环四节”教学方法;小学应用教学;应用分析
小学教育在我国教学中处于特殊的地位,由于学生年龄较
小,因此,不仅需要教授给他们知识,更要通过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学习良好的外界知识。因此,我国现代小学引入英语,启蒙小学生的基础教育,进而在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做好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小学生的学习效果,现代小学英语教学更需要明确基本的教学方法,例如,一环四节的应用,提升教学质量。
一、一环四节教学模式概述
一环四节教学模式属于现代教学模式,其自身同样应该分开来看,一环所代表的便是一个循环,通常代表了课程的运营循环,其中同样包括了很多内容,例如,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等。不过真正的课程循环包括了准备过程、学习过程和实际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每一次崭新的教学过程都可以被称为一次循环,而每一次循环中都包括四个小节的具体内容,而且根据现代教学理念的划
分,可以分为具体的词汇教学环节和结构教学环节。词汇教学小节主要包括对应的词汇掌握,还包括一些词句的对应训练等,而结构环节主要包括对应的联系生活情境导入,也体现了现代的教学理念。而结构教学的环节主要包括生活情境导入等,例如语调和情感的融合,主要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环四节教学通过合理地铺垫外部结构和教学手段,提升了实际教学成果。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环四节的应用分析
1.单词教学应用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开始接触英语教学,对英语单词比较复杂难懂,而且不同的英语单词也存在难易程度不一的情况,更加剧了此种问题。当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伴随着单词量的增大,也加重了学习负担。在单词教学中应用一环四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可死板应用,而应该灵活应用,尤其针对现代媒体如此广泛,很多学生对于一些单词已经比较了解,针对其发音等也应该一笔带过。例如interesting单词,很多学生可能在电视机中已经了解了此单词,因此,教师可以将基本的阅读教学等略过,更多地针对学生具体的阅读体验展开教学,并且可以将单词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引起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联想,通过共同展开,保证教学
效果。
2.句型教学应用分析
句式教学属于现代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针对其具体的教学情况而言,一环四节教学方法的应用便是针对句型中的教学要点展开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情景引入的模式来训练句式,也就是说将句式教学容纳进情景之中,使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由于在具体的场景中,学生对句子的应用也有所体验。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次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就是说尽可能多地朗读等,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学生对整体音节掌握得更加具体。而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在情景中,学生的发音完全可以自带情绪,通过情绪融入,增加了记忆点,使学生对整体教学模式更加深刻,也有利于其形成立体记忆。而且,在句型教学中,同样应该注意以下要点:(1)了解句子的含义,并且根据其意义展开教学;(2)句子教学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旧有知识的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巩固,建立学生的知识体系;(3)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句子教学尽量联系兴趣展开,使学生可以对教学富有新鲜感;(4)可以在句子教学中增加一些人文思想,丰富教学内容。句型教学属于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更加需要通过合理地了解其重要性,采取良好的教学手段。
3.应用原则分析
结合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一环四节教学模式,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教师需要更好地了解教材,不仅仅是了解,更应该是理解,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相去甚远;(2)收集资料,将更多的现代资料和体验融入教学中,使教学模式更加丰富;然后可统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针对知识点体系完成一个整体比较;(3)应用要遵循整体模式。此类原则属于应用原则,在一环四节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教师了解原则,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良好的针对措施,保证效果,也真正使小学英语课程开展的效果更加良好。
综上所述,“一环四节”教学方法便是针对现代小学英语教学展开的最佳方法,其将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拆分,同时保证了环节的教学效果,在现代英语教学展开中,更需要了解其积极意义,熟练地应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志春.教育游戏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5(9):120-121.
[2]陈思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游戏教学法[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4(6):98.
[3]冯玉秋.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字母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