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图书馆“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的启示
2016-11-01颜戴丽
颜戴丽
关键词:广州图书馆;公益事业;捐书活动
摘要:文章总结了广州图书馆“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开展以来的情况,阐述了“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发挥传统公益文献资源的作用,对于消除贫困地区青少年的“知识鸿沟”起到积极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9-0074-03
广州图书馆新馆(以下简称“广图”)于2012年12月28日试运行,2013年6月23日全面开放。美丽的广图坐落于珠江边上、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和珠江景观轴线交汇处的花城广场,作为“城市客厅”的文化窗口,以“美丽书籍”为设计理念,寓意书籍的重叠和历史文化的沉积。截至2014年年底,广图接待访问量、外借文献量、注册用户量分别达到1,053.7万人次、1,308.2万册次、71.4万人,2014年日均接待用户2万人次、外借文献2.4万册次、注册用户964万人,创造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纪录,跻身世界公共图书馆前列。推动阅读、培育爱书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为唤起广大市民的读书热情,丰富图书馆馆藏,帮助贫困地区读者实现读好书的梦想,广图自2014年起开始举办“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
1“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概况
1.1缘起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一个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是社会的知识宝库。作为具备开放性和公益性特点的知识信息中心,公共图书馆以自身影响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捐赠图书的公益事业,对促进贫困地区儿童阅读、建设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广图自开馆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儿童实现阅读梦想,帮助其建立爱心图书馆。2014年1月3日起,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号召下,广图联合广东狮子会、同一天空爱心机构等社会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了“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I(爱)捐书”中的英文字母“I”意味“我”,也同“爱”谐音,体现“我捐书、爱捐书和爱心捐书”等多层涵义。微公益象征着每一位捐书读者的微小举动将汇聚成大爱。
1.2活动日常运营机制
1.2.1设立长期固定的自助捐书点。在广图首层东大堂设立自助捐书箱长期接受市民捐赠,市民可自行把捐赠的图书放进书箱。如遇大批量捐书时,可联系工作人员处理。
1.2.2设立存放仓库,做好各记录统计表,并由专人负责收集、分拣、运送。由广图工作人员、广图“读者俱乐部”招募的志愿者、团市委和广东狮子会等志愿机构的志愿者负责该工作。
1.3受赠图书流向
1.3.1符合入藏范围的图书按广图赠书规则入藏。经分拣后,符合广图入藏范围的图书,由广图采编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办理入藏手续。
1.3.2转赠给其他机构。广图与相关机构,如:贫困山区、广州市对口扶贫地区、慈善机构、基层图书馆等,合作开展长期或短期的转赠图书活动。目前固定的合作伙伴已有广东狮子会、“同一天空”爱心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服务队及广东广播电视台音乐之声等。
1.4对捐赠图书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捐赠图书的使用率,所捐图书须为八成新或以上的正版图书(古籍、名人手稿除外)。以下图书谢绝捐赠:①残旧、变色、污损、严重涂画的图书。②期刊、教材、教辅、专业书籍。③淫秽读物。④盗版图书等。
1.5活动开展以来接收赠书及转赠图书情况
活动开办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截至2015年12月,广图已累计接收公众赠书3.5万余册,通过广东狮子会、“同一天空”爱心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册亨县服务队、广东电台音乐之声等合作机构向云南的怒江、大埔县、韶关和贵州的册亨县(国家级贫困县)等贫困地区转赠图书2.1万余册(见图1、表1)。
2“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的意义
2.1让闲置的图书得到流动,帮助贫困地区读者实现读好书的梦想
目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可是他们“精神食粮”匮乏的现状,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广图通过长期举办“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一方面让公众闲置的图书得到了流动,另一方面也帮助贫困地区读者实现了读好书的梦想。捐赠图书可以让更多需要它的人分享它的价值,是国民崇高品格的体现,是爱心的传递。捐赠图书在让读者受益的同时也使书的价值和人的境界得到升华。
2.2加强社会合作,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
目前,社会上很多的社会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都在寻求多种途径及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读者实现读书的梦想,而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和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形象,图书馆的捐赠工作更容易得到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广图可以以自身影响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捐赠图书的公益事业,主动加强社会合作,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公益行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贵在坚持,只有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真正把“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做好、做细。
2.3消弭社会“知识鸿沟”
“知识鸿沟”是指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越多,二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种“知识鸿沟”在城乡青少年的阅读情况中尤为突出。广图拟长期帮助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90%,中小学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各乡镇没有图书室、书店,所拥有书籍陈旧残破。如果得不到相对足够的阅读量,无疑会加大城乡儿童之间的“知识鸿沟”。
3“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的启示
3.1完善公益图书捐赠平台,建立公开透明的捐赠管理制度
图书馆要完善公益图书捐赠平台,建立公开透明的捐赠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捐赠工作的各个环节。首先,广图在接受图书捐赠时要详细记录捐赠者的捐赠情况,包括捐赠者的名称、地址、捐赠图书数量以及图书名目等方面的内容。其次,捐赠之后,要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对捐赠者采取形式多样的表彰方式,如:举办捐赠仪式、回赠荣誉证书和纪念品、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捐赠者名单、举办赠书展览、宣传赠书事迹等,以激励后来人更多地投入到慈善捐赠尤其是图书文献捐赠的行列中来。最后,每次的转赠图书活动,广图都应与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确保所赠图书用于公益行动,并定期追踪所赠图书的流向。公开透明的捐赠管理制度既是对公众的一个承诺,同时也是对合作伙伴的一种信赖及监督,既能保证公众捐赠的图书真正流动起来,又帮助了贫困山区儿童。
3.2加强对捐书行动的宣传
由于捐赠书目来源广泛,社会上凡是想参与公益事业且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社会团体或个人都能够成为捐赠者,所以图书馆在做捐赠宣传工作之前,要对宣传发动工作特别加以重视。目前,广图对捐书活动的宣传主要分为对捐赠者的宣传以及对转赠图书的报道。对捐赠者的宣传主要是对捐赠图书100册以上的个人或500册以上的集体颁发赠书感谢状,并在广州图书馆网站或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上进行表彰或报道。对转赠图书的报道主要通过官网、微博进行。
近年来,广图计划加强对捐书行动的宣传,如:完善广图标识指引,通过平面印刷媒体(海报、宣传牌等)进行宣传,整合新媒体宣传途径,重点进行新闻、专题报道等,做到覆盖周边区域,辐射市辖各区县。总之,通过多样的宣传形式和及时的信息反馈,能有效促进图书馆文献的收藏与利用,彰显捐赠者的社会价值,从而鼓励更多的团体和个人向图书馆捐赠图书。这样不仅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热心公益事业的氛围,而且还会提升图书馆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地位。
3.3进一步加大捐赠面,助力广州建设“图书馆之城”
2015年1月22日,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公布《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宣布自5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整体目标,是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创新管理服务机制,以“广州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公共图书馆为区域总馆,街镇公共图书馆为区域总馆的分馆”的模式,将广州建设为“图书馆之城”。至2020年,广州市将实现约每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3册公共图书馆藏书的目标。根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有1,270万人。广州市现有11个区,165个街镇,即平均每个区常住人口是105.83万人、平均每个街镇的常住人口是7.7万人。现11个区图书馆实际总建筑面积为11.328万平方米,即区馆的平均建筑面积为10,299平方米,人均0.0089平方米。要真正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3册公共图书馆藏书的目标,就要细化到广州的每一个社区和街道。因此,希望“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能够进一步加大捐赠面,为建设“图书馆之城”贡献绵薄之力。
4结语
社会图书捐赠活动有利于全民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它是有善心、有文化、有责任感的爱心活动,是每一个人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广图通过“I(爱)捐书”微公益活动,希望为贫困地区儿童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也为图书馆界的捐书活动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1]马秀峰.石景宜捐书对图书馆社会图书捐赠的启示[J].河南科技,2012(7):17-18.
[2]广州图书馆2016—2020年发展规划(2015)[Z].广州:广州图书馆,2015.
[3]东江评论.捐书意义大不亚于捐粮[N].东江时报,2010-04-09(A20).
[4]百度百科.知识鸿沟[EB/OL].[2016-01-2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domba2
ujAn15aCgEDm6THo1OeKzEiJJTkgrMVlTcCkw
QKFLmLK0e_MqUiduKTj8OVL0dXqAcai63hL
8YTLmOK.
[5]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 [EB/OL].[2016-01-22]. http:
//www.rd.gz.cn/page.do?pa=2c9ec0233
a0016bd013a00366ab30059&guid=40c837feb
34743aea02eb8d4a48913fc&og=402881cd27
e001000127e13e5c4d08ed.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