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群组知识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16-11-01牛振恒张桂英冯志纲
牛振恒 张桂英 冯志纲
关键词:研究图书馆;集成知识平台;IIP;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要:文章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图书馆承担的信息集成服务系统平台建设项目为例,从平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需求调研、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可持续能力建设等环节应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为图书馆界开展学科知识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9-0068-03
张晓林先生发文指出,研究图书馆正面临着价值质疑、贡献边缘化等危机,而要想解决危机,必须从重新认识研究图书馆支持科技创新的目标与需要出发;并指出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需要宏知识、科研数据管理和基于知识的交互协同创造能力[1]。
“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部署研发了面向研究所课题组的群组集成知识平台,这是面向课题组或实验室建立的嵌入科研过程的数字知识化服务利用环境,以信息集成服务系统(IIP)、信息服务集成融汇系统(iLibrary)和专业知识环境系统(SKE)三个系统为主要架构。“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项目的形式向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推广群组个性化知识环境建设,使项目研究所建成融汇各类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内容组织工具、信息交流工具的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实现个性化、精深化科技信息资源收集和管理,动态管理课题组或实验室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交流渠道,对特定科研创新内容进行跟踪和分析[2]。
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成后,需要经常性的数据维护、功能拓展等,需要持续投入人力资源,这必然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事实上,平台发展已出现瓶颈问题——“平台交付使用后,平台建设参与人之前对平台建设认识不够,导致平台很久才更新或根本不动,影响使用效果。”[3]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的群组集成知识平台之信息集成服务系统(IIP)平台建设稳健推进,至今已建成并上线50多个平台;此外,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支持下,其还建有SKE平台、机构知识库(IR)平台、学科信息自动监测平台等,已成为研究所科研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平台建设的用户需求
需求是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没有真实的需求,一切无从谈起。中国科学院集成信息平台CASIIP2.0在Liferay6.0程序的原有功能基础上,针对所级文献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遵循JSR168规范,保留Liferay6.0的整体系统框架,完善系统调整操作管理流程,设计基于IP范围的网站访问逻辑,美化页面主题,创作网站模板,强化内容发布和文档管理功能,增设文章附件,自建专题数据库系列组件,实现网站的域名设置和网站统计[4]。可见,IIP平台虽然是以网站的形式存在的,功能却远不限于网站。但是,对于科研团队来说,网站的功能是他们最容易理解并感兴趣的,因此图书馆在需求调研的时候,首先要强调其网站功能,防止出现“有的实验室还不知道集成知识平台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有没有必要建设”[5]的情况。
林丽珊等同志认为,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广泛收集实验室的需求、建议与意见,形成共性需求;其次对目标平台进行用户座谈、重点访谈,形成个性化需求;最后根据调查情况、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得出实验室的实际需求[6],是非常系统可行的方法。
我馆的策略是精心拟写IIP需求调查电子邮件,开宗明义:①直观地告诉用户我馆要做什么。即“网站平台是科研团队、课题组面向社会、同行展示科研实力、科研进展、招生招聘的重要社会名片。”②通过《青能所团队网站建设(内容)指南》介绍我馆如何服务。③说明我馆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IIP项目支持,提供免费服务。调研电子邮件直接发给团队负责人后,一些科研团队、课题组就主动找到我馆进行建设,但还有不少团队在观望。
2平台队伍建设
我馆的IIP平台建设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学科馆员、技术开发人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图书馆人员和网络管理员;科研团队、课题组负责人;平台专员等。其中,平台专员是队伍的核心人员。平台功能需求、板块要求、展示重点等都需要用户明确提供,团队、课题组负责人是平台建设效果的裁判,但他们都很忙,一般很难亲自参与平台建设和后期维护;图书馆人力资源有限,随着各类数字化平台数量的增加,各子平台持续性数据维护都由图书馆人员来做,是不现实的。因此,我馆要求团队、课题组负责人在充分考虑工作量的情况下,指定一名在职职工(我馆称之为平台专员)负责IIP平台建设、数据更新维护、信息安全等工作。IIP平台运行服务是长期行为,且平台专员需要掌握基本技术,图书馆辛苦培养的人员不宜经常变动。以前有团队指定学生担任平台专员,但学生毕业离所,平台维护就成了难题,换一名工作人员又需要图书馆从头培训。为使平台专员名副其实,我馆与每一位被指定的平台专员进行谈话,了解其意愿和时间保障,明确告诉他平台建设的职责和时间投入,提醒他如果感到不能胜任,及时向团队、课题组负责人提出换人,以免耽误双方的时间。最终,我馆建成了以IIP平台专员为核心的队伍,且切实解决了IIP平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问题。
3平台机制建设
有的实验室对平台的需求调研、材料的提供、内容的中译英等均以太忙、事太多为由而搪塞,主动性和积极性仍不够[7]。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需求强度不够,还因为缺乏制度约束。IIP平台建设从需求提出到上线运行,以及后期维护和信息安全工作,都需要一套合理的建设机制。我馆根据兄弟单位IIP平台建设经验,结合研究所实际情况,制定了《研究所数字化平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研究所数字化平台专员职责》,把IIP平台涉及的科研团队、课题组负责人、平台专员、图书馆平台服务人员的职责明确细化,尤其是专门制定了平台专员职责,作为他们开展平台建设的指南。平台专员承担着平台功能需求细化、板块设计、数据维护、及时更新、数据自备份、平台数据质量与安全控制等职责,这些职责在制度里非常清楚,可操作、可考核。目前,我馆建成并上线运行服务的IIP平台数据更新及时,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状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馆的管理办法名称中没有用“IIP平台”,而是用“数字化平台”,因为我馆的数字化平台管理办法是囊括IIP平台、学科信息动态监测平台、机构知识库(IR)等平台在内的综合管理办法,是未来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约束性规章制度之一。
4平台可持续能力建设
IIP可持续能力建设是平台建设与发展可持续的核心要素。平台能力建设主要通过培训实现,包括:图书馆人员接受技术开发人员的培训、图书馆人员或技术开发人员对平台专员的培训、图书馆人员的创新能力建设。
4.1图书馆人员的能力建设
从事IIP平台建设的图书馆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有关技术和培训能力十分重要,这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为此,图书馆人员要向IIP平台开发技术人员学习,根据技术资料认真自学,并实战演练,尽快熟练掌握各种平台搭建技术;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向平台专员进行技术培训,甚至请技术开发人员到所进行集中培训。我馆有关人员经过刻苦学习,短期内掌握了绝大部分实用技术,并通过多种途径为平台专员提供及时培训,使平台建设非常顺利。
另外,我馆抽调一名IT前台技术开发人员专职承担数字化平台建设工作,主要进行IIP平台建设。由于懂技术开发,该同志在IIP平台建设过程中,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了一些平台美化等二次开发。因此,我馆IIP平台建设具备可持续能力建设的可持续技术支撑。
4.2平台专员的能力建设
图书馆人员的IIP平台建设能力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培训传递给平台专员,让平台专员具有实战能力,这是IIP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4.2.1直接培训。采取现场、视频、即时通信工具等形式,进行一对一、一对多、集中式的培训。在技术支持和交流方面,技术支撑团队与建设服务团队应建立全面的咨询交流机制和问题反馈渠道,以保障建设问题得到解决[8]。
4.2.2自助培训。对平台专员来说,仅仅靠集中式培训是不够的,因为:①培训时间短,技术知识过于集中,不可能当场消化。②培训PPT离开语音,信息量太少且不好理解,即使有录像,培训人员在短时间内也难以面面俱到地培训到位。为此,图书馆人员根据工作操作实践和用户服务经验,编写了一系列图文并茂的平台建设操作手册(我馆称之为“傻瓜式”平台建设手册)。每个手册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平台专员按照文字说明和截图,很容易掌握有关技术。图书馆在机构知识库里建立了读者文献情报能力培训平台,并在其中建立了IIP平台建设能力子平台,把这些操作手册挂在附件里让平台专员根据需要下载。这一措施得到高度认可,这些手册先后被下载800人次,已经成为可持续能力建设的基石——不因人员的变化而消失,且用户自培训效果立竿见影。
4.2.3实战演练。有了集中式培训和实用操作技术手册仍然是不够的,所学知识要经过实战演练才能固化为个人能力。为此,我馆建立了IIP平台建设实战演练平台——“青岛能源所平台建设技术实训基地”,为有需求的平台专员开通账户,他们登录后即可按“傻瓜式”手册进行实战操作,熟练后可以实际开展平台建设。
4.3同行能力共享
IIP平台不只是网站,需要多方面的功能拓展。我馆先后组织开发了一些实用的软件工具,包括新功能、平台美化等方面,并以“傻瓜式”的方式编写操作手册,既便于我馆的平台专员使用,也共享给其他研究所使用。如:《傻瓜式JS无缝平滑滚动图片新闻技术实现方法》《指定页面悬浮图片新闻的制作技术》等切实丰富了各平台的功能。同时,我馆也从其他研究所获得了共享技术,以完善自身的IIP平台。
5平台功能拓展
IIP平台自身也有许多特色数据库、知识管理、用户交互等功能。图书馆在IIP平台基础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可以嵌入其他系统以丰富平台数据,提升平台实用功能。我馆把自动监测系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发的学科知识动态监测系统、RSS等)、SKE系统、机构知识库(IR)等嵌入IIP平台,形成真正的学科知识环境平台,满足用户更高级的科研信息环境需求。平台功能拓展更能吸引科研人员对平台的利用,也更能促使团队、课题组负责人重视平台数据的及时更新与不断丰富。
6结语
“自2011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启动‘研究所群组知识平台可持续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以来,全国28个城市的100多个研究所为243个课题组、实验室建立了个性化的知识平台”[9],为研究所图书馆服务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成为其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就IIP平台可持续发展来说,我馆的经验是:科研团队、课题组负责人的真实需求是前提,是否指定得力的平台专员是关键,图书馆人员熟练掌握有关技术并切实做好培训工作是基础,而图书馆人员具有平台技术二次开发能力是IIP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目前,IIP系统还存在平台之间缺乏关联互动、资源重复建设、形成信息孤岛等问题[10],这就要求技术开发人员持续跟进,提供新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林.研究图书馆2020:嵌入式协作化知识实验室?[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11-20.
[2][8]杨志萍.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应用实践[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Z1):1-5.
[3][5][7]林丽珊,李家成,林乐才,等.实验室集成知识平台演进及实效比较[J].广东科技,2014(1):15-19.
[4][10]刘毅,王峰,周子健.主从模式研究所群组集成知识平台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Z1):6-12.
[6]林丽珊,赵晏强,王峰.基于IIP系统的科研团队集成知识平台设计、实施与推广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S1):242-246.
[9]杨晓,李宏建,李文芯,等.野外监测站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可持续能力建设: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例[J].科技广场,2014(5):160-165.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