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开展“全程探究”的教学实践

2016-11-01吴春燕

考试周刊 2016年8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吴春燕

摘 要: 在素质教育前提下,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整体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向着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但是很多教师还是追逐形式,没有考虑数学探究学习本质。小学数学课堂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抓住学生认知与知识点的结合点,丰富课堂,优化教学流程,剔除死角,开展综合化“全程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效率。鉴于此,作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数学课堂开展“全程探究”的教学实践理论,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索。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我探究 全面探究 全程探究

素质教育前提下新课程改革活动已经开展一段时间,小学数学课堂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教学模式逐步退出数学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虽然整体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向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但是很多教师还是追逐形式,没有考虑到数学探究学习的本质,无法更真实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不能抓住学生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闪光点适当引导,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将数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鉴于此,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数学课堂开展“全程探究”的教学实践理论,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索。

一、建设“全面探究”的课堂流程

课堂时间教师必须有效利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好地规范课堂流程,提升数学教学实效,避免探究教学变成纸上谈兵。

1.趣味导课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新奇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的开始之初就引导学生走入趣味化殿堂,那么学生自然会跟随教师的脚步,主动探究。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可能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小动画,动画内容是“大将军狄青为了激发战士的士气,对他们说,这里有一百枚钱币,如果我扔出去后全是正面朝上,那么我们受上天庇护,一定能打赢。结果扔出去的钱币都是正面朝上,战士士气大振”。教师可以问学生:一百枚钱币全都正面朝上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可能性大还是小?你猜想一下狄青是怎么做到的呢?学生对于这样有趣的问题自然乐于探索,明确教学关键点“可能性有大有小”;还能够展开联想:狄青背后可能做了手脚。总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情境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2.搭配学习

学习小组的搭配有很多种办法,例如:好友搭配、学习成绩搭配、自由搭配等。课堂时间有限,更为推荐前后座四人搭配成小组,简单方便,学生之间更熟悉。当然,教学不能贪图简单方便,教师安排座位的时候就要特意设置,将不同层次的同学按照前后座形式搭配起来,确保优等生能带动后进生;外向性格的学生与内向性格的学生优势互补。搭配好小组后就要组织他们集体探究学习知识,教师要帮助小组完成探究分工活动,确保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例如:探究圆形周长的过程中,圆周率是关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几个学生操作,几个同学查找书上资料,还要有发言人、记录人和展示操作的同学。总之,在小组合作中,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最终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当堂巩固

数学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以探求数学思维为主要目的,以寻求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为主要目标。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更为重视对知识的巩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练习活动”,这个活动不能让学生简单计算,要让学生考虑更深刻的数学逻辑知识理论。例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分配律、交换律等基本知识,学生也充分理解。但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自如,教师还要做出多方面的巩固练习设计。诸如:25×578×4,65×102这样的计算题,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索,应该怎样分解、重新组合。然后教师提出巩固练习的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出几道利用运算定律简单计算的乘法问题。这样的巩固练习才是有效的探究活动内容。数学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经常性实践活动,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暴露出学生在理解应用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总之,当堂巩固内容要考虑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建设“自我探究”的反思活动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教师要抓住错误点,建设“自我探究”的反思活动,“将错就错”地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1.比较

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要针对错误点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自己探究出错误所在。例如:“每件儿童衣服用布1.2米,现有布17.6米,可以做这样的衣服多少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很多学生忽视四舍五入不是对任何问题都适用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答案进行对比,然后了解自己怎么会出现错误,进而了解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必须综合考虑问题。当然,比较要有供比较的对象,也要有比较的共同基础。基于此,教师要认真考虑不同比较方法,最好让学生公布不同计算结果,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比较。

2.强化

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数学教材体系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设计问题陷阱,以引导学生反思,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讲解循环小数的时候,教师说“1.9999是循环小数”,这时候就有同学提出异议,然后产生争议,教师自然总结出关键点,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概念理解自然更为深刻。总之,这样的强化训练活动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学生计算解题证明的依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

三、建设“全程探究”的开放作业

小学数学作业不要让学生重复练习,而要让学生有实践、探索和研究的空间与时间。根据新课程标准可以设置更具体开放的实践作业活动。

短期实践的作业则根据课堂内容随时安排,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完统计图之后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所有成员的就业状况等。调查内容为:(1)就业分类情况?(2)失业率多少?(3)各行各业所占比例是多少?然后绘制自己喜欢的统计图。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抓住学生认知与知识点的结合点,丰富课堂,优化教学流程,剔除死角,开展综合化“全程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庆英.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策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

[2]张正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